郭友仁

字德元,南宋楚州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生卒年不詳,理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字德元
  • 國籍:宋朝
  • 出生地:楚州山陽縣
  • 職業:理學家
郭友仁師從朱子,大概是當時朱子門人里家鄉最靠宋朝北方邊境的一位。
《朱子語類》卷116共收有朱熹、郭友仁師徒問答之語8則,跨越了友仁從拜師到辭行的過程。友仁曾寓居當時的臨安,而朱子也多次到臨安,友仁從朱子問學應該就在臨安時期。茲照錄《語類》中對話如下:
(1)友仁初參拜畢,出疑問一冊,皆大學語孟中庸平日所疑者。先生略顧之,謂友仁曰:"公今須是逐一些子細理會,始得,不可如此鹵莽。公之意,自道此是不曉者,故問。然其他不問者,恐亦未必是。豈能便與聖賢之意合?須是理會得底也來整理過,方可。"
  (2)問"邦畿千里,惟民所止"。曰:"此是大率言物各有所止之處。且如公,其心雖止得是,其跡則未在。心跡須令為一,方可。豈有學聖人之道,服非法之服,享非禮之祀者!程先生謂'文中子言心跡之判,便是亂說'者,此也。"友仁曰:"舍此則無資身之策。"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豈有為人而憂此者!"
  (3)先生曰:"公向道甚切,也曾學禪來。"曰:"非惟學禪,如老莊及釋氏教典,亦曾涉獵。自說法華經至要處乃在'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一句。"先生曰:"我這裡正要思量分別。能思量分別,方有豁然貫通之理。如公之學也不易。"因以手指書院曰:"如此屋相似,只中間潔淨,四邊也未在。未能博學,便要約禮。窮理處不曾用工,守約處豈免有差!若差之毫忽,便有不可勝言之弊。"又顧同舍曰:"德元卻於此理見得彷佛,惜乎不曾多讀得書。"卻謂友仁曰:"更須痛下工夫讀書始得。公今所看大學或問格物致知傳,程子所說許多說話,都一一記得,方有可思索玩味。"
  (4)張問:"先生論語或問甚好,何故不肯刊行?"曰:"便是不必如此。文字侭多,學者愈不將做事了,只看得集注侭得。公還盡記得集注說話否?非唯集注,恐正文亦記不全,此皆是不曾仔細用工夫。且如邵康節始學於百原,堅苦刻厲,冬不爐,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有年,公們曾如此否?論語且莫說別處,只如說仁處,這裡是如此說,那裡是如此說,還會合得否?"友仁曰:"先生有一處解'仁'字甚曉然,言:'仁者,人心之全德,必欲以身體而力行之,可謂"重"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謂"遠"矣!'"先生不應。次日,卻問:"公昨夜所舉解仁說在何處?"曰:"在曾子言'仁以為己任'章。"先生曰:"德元看文字,卻能記其緊要處。有萬千人看文字者,卻不能於緊要處理會,只於瑣細處用工。前日他問中庸或問:'不一其內,無以制其外;不齊其外,無以養其中;靜而不存,無以立其本;動而不察,無以勝其私。'此皆是切要處。學者若能於切要處做工夫,又於細微處不遺闕了,久之自然有得。"
  (5)拜辭,先生曰:"公識性明,精力短,每日文字不可多看。又,記性鈍,但用工不輟,自有長進矣。"
  (6)因誨郭兄云:"讀書者當將此身葬在此書中,行住坐臥,念念在此,誓以必曉徹為期。看外面有甚事,我也不管,只恁一心在書上,方謂之善讀書。若但欲來人面前說得去,不求自熟,如此濟得甚事!須是著起精神,字字與他看過。不惟念得正文注字,要自家暗地以俗語解得,方是。如今自家精神都不曾與書相入,念本文注字猶記不得,如何曉得!"〔卓〕
  (7)"讀書,須立下硬寨,定要通得這一書,方看第二書。若此書既曉未得,我寧死也不看那個!如此立志,方成工夫。"郭德元言:"記書不得。"曰:"公不可欲速,且讀一小段。若今日讀不得,明日又讀;明日讀不得,後日又讀,須被自家讀得。若只記得字義訓釋,或其中有一兩字漏落,便是那腔子不曾填得滿,如一個物事欠了尖角處相似。少間自家做出文字,便也有所欠缺,不成文理。嘗見蕃人及武臣文字,常不成文理,便是如此。他心中也知得要如此說,只是字義有所欠缺,下得不是。這個便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之患。是他心有所蔽,故如此。司馬遷史記用字也有下得不是處。賈誼亦然,如治安策說教太子處云:'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於學。'這下面承接,便用解說此義;忽然掉了,卻說上學去云:'學者所學之官也。'又說'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一段了,卻方說上太子事,雲'及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嚴'云云,都不成文義,更無段落。他只是乘才快,胡亂寫去,這般文字也不可學。董仲舒文字卻平正,只是又困。董仲舒匡衡劉向諸人文字,皆善弱無氣焰。司馬遷賈生文字雄豪可愛,只是逞快,下字時有不穩處,段落不分明。匡衡文字卻細密,他看得經書極子細,能向里做工夫,只是做人不好,無氣節。仲舒讀書不如衡子細,疏略甚多,然其人純正開闊,衡不及也。"又曰:"荀子云:'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誦數,即今人讀書記遍數也,古人讀書亦如此。只是荀卿做得那文字不帖律處也多。"
  (8)郭德元告行,先生曰:"人若於日間閒言語省得一兩句,閒人客省見得一兩人,也濟事。若渾身都在鬧場中,如何讀得書!人若逐日無事,有見成飯吃,用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如此一二年,何患不進!"
觀以上朱子訓語,他最關心郭友仁的地方,是讓他多讀書,少說話。這是針對門人個性的因材施教。最後一句中的“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十分著名,很多人包括清代的顏元把它當做朱子教人的通則,殊不知這句話朱子也就說過這么一次。顏元熟讀《朱子語類》,他不分析朱、郭對話的具體情境,是有意要醜詆朱子。這點錢穆、陳榮捷等學者都指出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