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企忠

郭企忠(?-?),字元弼,漢族,郭子儀後裔,豐州(今呼和浩特東)人。金國將領。

郭企忠初襲父官為遼國天德軍節度副使。天輔六年(1122年)降金。天會三年(1125年),任猛安,隨大軍攻宋。隨軍破雁門關,加桂州管內觀察留後,鎮守代州。次年討平楊可發所部抗金民軍,其後出任知汾州事,解救城中被擄百姓,擊破抗金民軍。其後歷任天德軍節度使、汴京步軍都指揮使、沁州代理刺史。封金吾衛上將軍

郭企忠病逝在泌州任上,享年六十八歲。

基本介紹

  • 本名:郭企忠
  • 字號:字元弼
  • 所處時代:金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豐州(今呼和浩特東)
  • 主要成就:平定民軍,解救平民
人物生平,將門出身,歸順金國,南下伐宋,病逝沁州,主要成就,人物評價,親屬成員,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將門出身

郭企忠是唐朝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代,郭氏一門從郭子儀起,一直為大唐鎮守北方各地,一直傳到郭承勛。唐朝末年,郭承勛歸順遼國,任天德軍(治豐州,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郊白塔村)節度使,其後,子孫世襲天德軍節度使,郭氏家族也成為遼國極少的世襲邊州節度使的家族。一直到郭昌金這一代,才被降為天德軍節度副使。
郭昌金去世時,郭企忠尚且年幼,但極為孝順,盡心侍奉母親。郭企忠十三歲時,母親也去世了,他像成人一樣地哀痛守孝。服喪期滿,他繼承了父親的官職,出任天德軍節度副使,並加左散騎常侍。

歸順金國

天輔五年(1121年),金國忽魯勃極烈完顏杲都統內外各路軍隊,進攻中京,天輔六年(1122年)四月,金國大軍到了雲中,完顏杲命令遼國降將耶律坦去招降遼國西南面招討司(治豐州)及其所屬部族、州縣,郭企忠率部歸降金國,完顏杲任命他勾當天德軍節度使事,讓他帶領所部遷居韓州(治今吉林省梨樹縣北偏臉城)。
郭企忠歸降金國後,受到了金太祖的接見,金太祖問詢了郭企忠的家世,知道他是郭子儀後裔之後,對他禮遇優厚,並賞賜白鷹給他,以示恩寵。

南下伐宋

天會三年(1125年),金太宗派兵攻打宋朝,完顏宗望(斡離不)、完顏宗翰(粘罕)分別率領東路軍、西路軍伐宋。郭企忠被任命為猛安,統領原遼國西南面招討司所屬的蕃兵漢軍隨西路軍出征。西路軍從雲州出發,攻破雁門關(位於山西代縣以北),隨後,主力金兵繼續南下進攻太原。郭企忠則被任命為桂州管內觀察留後(遙授),率軍留屯雁門關,鎮守代州(治今山西代縣)。
郭企忠
天會四年(1126年),宋將楊可發(綽號楊麻胡)從太原城中潛出,在五台召集了數千民軍,準備去解太原之圍。郭企忠偵知此事後,與同知代州事迪里一同率軍前去討伐,殲滅了這股民軍。其後,郭企忠奉命南下,出任知汾州(今山西汾陽)事。
郭企忠的先祖郭子儀曾被封為汾陽郡王,汾州是他的封地,距太原約二百里,為太原屏障。金兵攻汾州時,宋軍守將張克戩率部死守,天會四年(1126年)十月,金兵才攻占汾州。
郭企忠到任汾州時,金兵剛剛攻占汾州城池,大批居民被金兵掠為奴隸,城邑之中十分蕭條。郭企忠決定先解救被擄為奴隸的百姓,他親自到帥府面見完顏宗望,請求帥府允許百姓出錢贖回那些被擄走的親人,在他再三請求之下,完顏宗望同意了他的請求。在郭企忠的治理之下,沒過多久城中就恢復了往日的繁榮,百姓的生活開始穩定下來。
金兵占領太原之後,各地紛紛組織民軍抗金,石州人閻先生也召集了一隻數萬人的民軍,並率軍前來攻打汾州。郭企忠的幕僚都擔心城中百姓乘機作亂叛變,接應閻先生,紛紛請求郭企忠早做防備。郭企忠說:“我對汾州人有恩德,一定不會發生百姓作亂叛變的情況。”於是,郭企忠率領城中官吏百姓堅守城池,不久援軍趕到,內外合擊,大敗民軍,解了汾州之圍。

病逝沁州

天會六年(1128年),郭企忠改任靜江軍節度留後,後為天德軍節度使、汴京步軍都指揮使,官階也一路升為金吾衛上將軍。任職期滿後,調任沁州(今山西泌州),任代理刺史。
郭企忠到任泌州一年多之後病逝,終年六十八歲。

主要成就

軍事
郭企忠在金滅北宋的過程中立下了戰功,他率領的契丹軍隊彌補了金初女真兵力的不足,增強了金軍的軍事力量,他留鎮代州、汾州,先後平定了楊可發、閻先生所率領的抗金民軍,確保了金兵後方的穩定,鞏固了新占領地區的統治。
民政
金兵進入中原後,大肆掠奪,百姓多被擄為奴隸,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悲慘無比,郭企忠就職汾州之後,親赴帥府,再三請求,最終完顏宗翰同意:汾州百姓可以出錢贖回被擄為奴的親人。郭企忠這一舉措,一方面使大批汾州百姓脫離了淪為奴隸的悲慘命運,一方面使汾州社會迅速恢復穩定,鞏固了金國在汾州的統治。

人物評價

《金史》:“軍旅之事,鋒鏑在前,不計其死。耳屬金鼓,目屬旌旗,心屬號令,此行列之任也。自收國用兵,至於大定和宋以前,用命之士,雖細必錄,所以明功也。”

親屬成員

父親:郭昌金,曾任遼國天德軍節度使副使。

史籍記載

《金史·卷八十二·列傳第二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