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以述

郭以述

郭以述,電子元件和電子標準化專家。長期從事電子元件設計、生產、管理和電子標準化研究推廣工作,為電子元件發展和自動化大生產作出了積極貢獻;率先提出等同採用國際標準,推動了中國電子標準和國際標準接軌。在敏感技術學術組織創建、發展和開展學術活動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以述
  • 國籍中國
  • 職業:電子元件和電子標準化專家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簡歷,工作簡歷,人物生平,科學生涯,撰寫發展史,主要論著,

人物簡介

郭以述,電氣工程師。新中國大規模經濟建設開始,投身我國現代無源元件 建設事業。通過學習、發展、創新,為我國電子元件的生 產、發展和自動化作出了積極貢獻。投身標準事業後,積極參加國際、國外電子技術標準化活動。潛心鑽研、引進國際先進經驗、建立了國際標準化活動幹部梯隊,領先提出等同採用國際標準,推動了我國電子標準和國際先進標準接軌。再次轉事電子元器件技術工作後,在敏感技術和感測器領域為政府制訂技術政策,組織敏感技術學會和全國聯合學術活動,推動了我國敏感技術和感測器的迅速發展;晚年離休後,仍在為感測器的網路化潛心研究、積極鼓吹,以期迎接網路化感測器時代而繼續努力。

人物簡歷

1922年7月2日 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西上饒。
1942年夏至1946年夏 就讀抗戰內遷遵義的浙江大學電機系畢業授予工學士。
1946年夏至年末 重慶化龍橋電信修造廠、北平分廠技佐。
1947年春至1950年春 清華大學電機系助教。
1950年至1954年9月 北京市電車公司供電科秘書、工程師,發電廠秘書、廠長。
1954年9月至1964年4月 國營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德文班學習,聯合廠總設計科科長,一分廠總工程師;聯合廠總設計師。
1964年4月至1974年3月 國營七一八廠副總工程師,1966年文革下放勞動,1969年10月復職。
1974年3月至1982年6月 電子工業部標準化所副所長、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中國標準化協會委員
1982年6月至1986年11月 電子工業部元器件工業管理局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工程技術幹部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副主任。
1986年1月至1988年2月 電子工業部基礎產品發展研究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8年2月離休。

工作簡歷

1962年4月 中國電子學會無線電元件專業委員會成立,為委員會 委員。
郭以述
郭以述
1978年11月至1987年 中國電子學會電子元件學會二、三屆選為副主任委員,此後為名譽委員。
1987年3月 任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電子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副主任。
1987年10月 成立中國電子學會敏感技術分會,選為第一屆主任委員,此後為名譽主任。
1988年 4月 主持成立“全國敏感技術和感測器學術團體聯合組織委員會”,任主任,至2003年11月在STC03年會期間辭職卸任。

人物生平

郭以述,原名潤生(1949年解放後改稱今名),1922年7月2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西上饒岩山地,世代務農。1937年末,郭以述畢業於南昌心遠國中。時值南京淪陷,其家庭經濟由於父親的去世而陷入困境,故而隨繼母回上饒故里岩山地閒居。次年,在他三姐的幫助下赴吉安進入工職(中專)學化工專業。1年後,轉學到省工專(大專)仍學化工專業。1年半後,為了取得投考大學所需的學歷,又轉學到省立贛州中學。1942年高中畢業後,投考就讀於內遷貴州遵義的浙江大學電機系。在校4年期間,家庭經濟困難,又逢上饒淪陷,郭以述幸能依靠助學金和工讀修畢大學學業。艱苦的攻讀和生活的歷練,使他增強了自立能力。
1946年秋,郭以述大學畢業,就業於重慶化龍橋電信修造廠,並被派往北平新接管的修造分廠。開始從事修理軍用通信設備工作,其間曾試圖試製碳膜電阻、紙介電容器,但都沒有成功。1947年初,經人介紹到清華大學任電機系助教。他除帶領電工實驗、電磁測量,輔導電工數學等課程外,為提高自己的理科基礎理論水平,還抽空與物理系同學一起上近代物理課。這一時期,政局動盪,為求思想進步,他由浙大“華社”成員介紹,參加了在清華組成的讀書會,在政治、思想認識上不斷得到進步,使他由一個單純憑正義感、不滿時政的青年,成為一個憧憬著“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美好社會的革命青年。經過黨組織的幫助,他於1948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郭以述參與了推動廣大民眾護校和宣傳學習等活動。1949年初他參加了北平石景山鋼鐵廠接管組的工作,同年被選送到市委黨訓班短期學習。1950年初,為了革命利益,郭以述主動要求支援市政建設。經組織研究,決定調他到市電車公司。從此,他離開了原有的專業,先後任公司供電科秘書、通州發電廠秘書、廠長、支部書記、公司黨委委員等職務。1953年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開始,黨組織根據他歸隊的要求,於1954年9月將他調到718廠(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從事技術工作。他先在德文班學習,後任設計科科長、總設計師、一分廠總工程師。1964年任新的718廠(原718廠二分廠)副總工程師。“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受到衝擊。1974年他調到四機部第四研究所(標準化所)任副所長、總工程師,獲高級工程師職稱;1982年調電子工業部元器件工業管理局任副總工程師,獲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稱。1987年管理局撤銷,改任電子工業部基礎產品發展研究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8 年離休。

科學生涯

1963年5月,郭以述任國營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總設計師時,奉四機部指 令參加全國電工代表團,到義大利威尼斯參加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有關電子阻容元件、石英諧振器技術委員會會議,開始了對國際電子、電力標準化組織及其活動的了解。威尼斯會議後,由原代表團部分成員組成新代表團轉赴民主德國參加民主德國國家電工會議。他借會後參觀訪問之機,訪問了部分原來援建聯合廠的工廠,包括GERA的電容器廠和TELTOW的電阻廠。在電容器廠,他看到一些正在發展的新型紙介電容器及鉭電解電容器,並見到了曾參與援建718廠的德方總工程師WERNER。在TELTOW參觀時,他看到了小型軸向碳膜電阻自動化生產線,從被碳、加帽、分選、焊引線到被漆、編帶、包裝的全自動化生產過程。這些先進技術給了他很大啟發,改變了原來認為電子元件(尤其是小型元件)的生產只能憑手工的看法,促使他去探討元件生產的自動化。回國後除在廠內有關場合予以介紹外,還在四機部電子科技情報所《無線電技術》雜誌著文論述,以推動電子元件的生產自動化。他的建議拖了很久才得到部的支持,但主管人員卻要求工廠從電容器著手。他不顧部里部分幹部的意見,仍醞釀、著手電阻生產自動化的研究試驗。直到“文化大革命”開始,在專用設備廠的支持下,有關設備陸續製造完成,在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投產成功。718廠電阻自動化生產的成功,為以後向全國推廣打下了基礎,也為中國元件生產自動化開了一個好頭。這項成就,後來他於1975年去日本參加IEC會議時,看到日本電阻廠採用的也是類似的大生產技術。
郭以述
郭以述
“文化大革命”開始,郭以述被隔離審查,做搬運工,後又在工廠工具車間習做鉗工、畫線,最後在鉭電解電容器車間被膜組隨班操作。當時鉭電解被膜小組有幾台由四機部706廠設計製造的被膜聯動機,這些新設備曾因故障不能投產被擱置多時。經班組研究,由他同青年工人在下班後一起研究並著手改造,使幾台龐然大物的聯動被膜機得以投產運行,提高了產量,減輕了勞動強度。此外,還在班余、節假日,自製立式被膜爐、引線塗膠機及其他革新。隨後,車間領導調他到維修組任班長。維修組除承擔車間繁重維修任務外,他還和其他青年工人一起,參照日式鉭電解電容器半自動測試機原理,研製成功了鉭電解電容器半自動測試分選機,並在郭以述上調厂部後由車間投產。
1973年,他調回厂部工作後又奉部令去西德慕尼黑參加IEC標準化年會。同年,四機部又調他到第四研究所(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任副所長、總工程師。1974年去標準化所工作。當年赴羅馬尼亞、1975年赴日本東京、1976年赴法國尼斯、1978年赴南斯拉夫杜布羅夫尼克等地連續參加IEC年會。1980年,應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邀請,和部標準處童繩武一起參加了ANSI年會,會後參觀了有關工廠。又經他在美定居的四姐的安排,又參觀了麻省理工學院。同年秋,又奉部令到英國參加國際標準組織計算機委員會(ISO/TC97)專業會議。
郭以述到標準化所後,由於他先後多次參加在各國召開的有關電子技術標準的會議,取得了系統的技術檔案,對國際標準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雖那時候還處於文化大革命期間,但他感到中國電子技術標準應儘量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採納國際標準。郭以述還憑藉在電工代表團中身為國內電子領域負責人的條件,適時安排標準化所及有關專業廠、所的技術人員去參加IEC的年會。在所內,他為了進一步宣傳國際標準和培養後備人才,組織了標準文本的翻譯;成立了國際標準辦公室,以收集、管理國際標準文本和推動國際交往活動。隨著對IEC組織和國際標準的認識不斷加深,使他從開始時的“積極學習國際先進技術”的認識逐步得到提高。最終,他和所內部分同志率先提出了“等同採用”國際標準的主張,推動了電子技術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
由於郭以述在基層負責技術工作多年,了解生產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因此他總是借歷次出國開會之機,力爭參觀國外先進企業、研究所,了解國際先進生產技術和發展動態。與此同時,他也與國外標準化組織建立了廣泛聯繫、結識了許多同行。1980 年參加美國ANSI年會期間,除結識與會朋友以外,還訪問了ANSI、NBS、EIA總部,並通過中國駐美使館武官處介紹,參觀了美軍標準(MIL)的制訂部門DMSSO,了解了它的機構、功能、制訂標準程式和標準系統,以及取得與補充美軍標準文本的途徑,為日後我們學習美國軍標、建立美國軍標資料中心打下了基礎。1980年秋他參加在英國舉行的ISO/TC97/SC6標準會議,了解了ISO及計算機信息處理標準的動態和操作過程。這些都一步一步地為中國電子技術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打下了基礎,並逐步建立起了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幹部梯隊。這項工作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得到了廣泛認同和落實。通過採用、研究國際標準,尤其是基礎產品採用國際標準,不僅迅速提高了中國的技術水平,也為中國改革開放,引進技術,促進外貿,創造了條件。

撰寫發展史

1986年,在元器件工業管理局後期,軍委指令電子部編寫軍工電子發展史,部領導指定郭以述負責編寫其中的元件冊,由部基礎局協助,組織有關廠的資深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編寫。經統一編審協調後,直至1996年,歷時10年完成了《電子元件冊》全冊編纂。郭以述獲“中國軍工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通報表彰”(電子部共10人)。軍工電子發展史中,他和陳克恭因對電子工業的貢獻同被列入《軍事工業·電子冊》中的人物篇,著有小傳。
郭以述除擔任行政職務外,還曾先後擔任過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組成員、部科技委委員、局科技委副主任、局及所高級工程師評審組成員和副主任、中國電子學會理事、元件分會副主任委員和名譽委員、敏感技術分會主任委員和名譽主任委員、北京電子學會常務理事和組織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以及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和電子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副主任等社會職務。多年來,他著有有關發展電子元件、電子敏感元件和感測器、積極採用國際標準等論文多篇,分別刊載於有關論文集及報刊。近10年來,國內外有關名人錄編纂組織雖曾要求將他的名字載入各名錄,他均以自己貢獻微薄為由而未作回應。

主要論著

1. 郭以述 論電子元件製造自動化 (1964年“電子技術”)
2. 郭以述 論認真研究、積極採用國際標準 (1982年“標準化通訊”)
3. 郭以述 論電子元件的發展和展望 (1985年南寧電子元件學術年會論文)
4. 郭以述 電子元件 (1985年福州福建電子學會學術會議)
5. 郭以述 電子敏感元件---敏感技術的基礎 (1986。7。29。中國電子報)
6. 郭以述 關於發展敏感技術的幾個問題 (1987年黃山三委一部一辦感測器技術政策 論證會)
7. 郭以述 敏感元件和感測器發展戰略 (1989。12。機械電子工業部電子基礎產品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研究報告)
8. 郭以述 資訊時代的感測器 (1994。3。25。中國電子報)
9.郭以述 重點發展靈巧感測器是資訊時代的需求 (“電子展望與決策”1996年第2期)
10.Kuo Yi-shu, He Yin “Networked Transducer---The New Epoch of Transducer” (1986.6.Wu-han, Inter-national Transducer Conference)
11. 郭以述 網路感測器---信息採集的新時代 (1996。6。 中國電子學會六屆年會)
12.郭以述 網路靈巧感測器是敏感技術的新時代 (1996。7。24。敏感技術學會氣敏分會昆明會議,“雲大學報”刊登)
13.郭以述 網路化感測器 (1998。4。30。“電子產品世界”)
14.郭以述 網路化資訊時代的感測器 (1998。9。22。敏感技術學會成都會議)
15.郭以述 敏感元件和感測器 (2001,6。中國電子學會七屆年會)
16.郭以述 感測器的網路化時代 (2001。3。7。北大嵌入學術會議)
17.郭以述 感測器網路接口的標準化 (2002。11。6。敏感學會套用分會展覽館會議)
18.郭以述 我們為什麼要採納IEEE1451 (2002。12。8。課題會議北大計算機系會議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