郪江鎮位於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縣城南47公里處的郪江河畔,與中江縣隔河相望。東鄰建中鄉,南與中江縣交界,西連安居鎮,北界觀橋鎮。1992年9月建制調整設單列鎮,是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墓郪江
- 出土地點: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郪江鎮
簡介,歷史記載,漢晉時期歷史藝術的文物瑰寶,郪江崖墓特徵,注釋,
簡介
郪江古墓又稱郪江崖墓
位於四川綿陽三台縣郪江鎮,
據說商朝大臣比干在商末遭迫害,其子孫為避免追殺,四處逃逸。國神比干子孫中的一支王氏逃到四川一個叫郪的地方落戶。“郪”為廣漢郡轄縣,因此廣漢郡的王氏又為“郪縣王氏”。這一說法被清朝光緒已醜(公元1889年)時,在郪縣轄地發現了一件轟動金石界的青銅禮器“商父乙鼎”所印證。“商父乙鼎”上的銘文比較完整地記載了商王武丁組織的一次狩獵活動。據有的學者推測,這有可能是“郪縣王氏”先祖為避免商紂王的迫害和追殺,而於商末周初舉族遷徙到現郪江地區時,攜至到此的傳家寶物之一。如果這一推測被確認,郪江古鎮歷史即商末周初開始,迄今就應該有2000多年的。
歷史記載
目前一般均認為郪江古鎮建於戰國時期,曾作為郪國都城。郪國作為一個小國,存在於蜀國和巴國之間,後為秦國吞併。秦滅蜀後,建立蜀郡,郪為蜀郡所轄之地。郪江古鎮在此後2000多年的歷史演變中歷盡滄桑,其輝煌逐漸衰退。
據記載,西漢高祖三年(公元前199年)漢王朝在現郪江設縣,隸屬廣漢郡,從西漢至南北朝時期,郪江都是廣漢郡所轄十餘縣中舉足輕重的經濟、文化大縣,為兩漢名鎮之一,其興盛可從現存郪江崖墓群略見一斑。
漢晉時期歷史藝術的文物瑰寶
郪江崖墓群是郪江古鎮最負盛名的文物古蹟之一,已經發現的崖墓有1638座,其中多室墓為790座,有建築和繪畫形象的334座,這些墓建於漢晉時期,以東漢墓最具特色,1996年郪江古崖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候選名單,引起了海內外的關注與轟動,被學術界譽為研究中國西南地區漢晉時期歷史藝術的文物瑰寶。
郪江崖墓特徵
郪江崖墓往往以一個或數個大家族世代聚居而葬,從而形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墓群。墓穴中一般由墓道、墓門、墓室、甬道、側室和耳室組成,墓內還建有附屬生活設施,諸如廚房鍋灶、杯盤碗盞、錢罐穀倉,可以說一應俱全。最具代表性的是墳台嘴一號墓。這座墓穴分布著大小主側墓室共九間,面積達到100多平方米,其規模之宏大與建築之豪華,令人嘆為觀止。這樣奢侈的墓葬在郪江古墓群中並不罕見,實顯當時厚葬之風。
郪江古崖墓其中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墓室內有仿地面木結構建築的裝飾雕刻,比如吳家灣1號墓的十字拱八角柱,用“斗口跳”和“叉柱造”方式營造出一座用中心柱來承托的多層樓閣,在已知的全國崖墓中尚未發現第二例。郪江古崖墓的最精彩之處在於它的畫像,分石刻畫像和繪畫畫像兩種。畫像的藝術形象之生動,雕刻技巧之嫻熟,令人嘆為觀止。郪江古崖墓畫像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狗咬耗子、春宮密戲圖、農夫扶犁、雙鶴啄魚等數百幅畫像,以柏林坡一號墓墓中的三幅浮雕加彩繪的“春宮秘戲圖”為代表。第一幅畫是“談情”,表示兩位情侶談情說愛的場景,第二幅畫是“相邀”,描繪兩人彼此愛慕的場景,第三幅畫像是“交合”,刻畫兩位戀人進入靈肉相擁的場面。三幅畫像各自獨立又互為一體,表現了青年男女由相親相愛到相擁的過程,展示出當時郪江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無論是厚葬,還是春宮秘戲圖,都反映出當時郪江的繁榮,足以說明郪江經濟和文化的狀況。
注釋
郪江鎮歷史悠久,為古代郪王城遺址,西漢至南朝齊為郪縣治所。明朝因葬千總於此,故名千總墳,諧音千子墳。因有郪江從場鎮南側流過,鎮由此得名。郪江鎮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境內數以萬計的東漢崖墓群系全國四大漢墓之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眾多的古建築、千佛岩和九龍橋都具有極高的文物保護價值和旅遊價值.該鎮1992年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