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人物生平,掙錢養家,改進技術,全國推廣,受毛主席表揚,郝建秀小組,
個人履歷
1949年至1954年青島國棉六廠工人。
1954年至1958年中國人民大學速成中學學習。
1958年至1962年華東紡織工學院紡織工程系棉織專業學習。 1962年至1965年青島國棉六廠工程師室技術員。
1977年至1981年紡織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全國婦聯副主席。
1981年至1982年紡織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
1982年至1987年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處書記。
1987年至1998年國家計畫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正部長級)。
1998年至2001年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正部長級)。
2001年任九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2003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中共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十二屆五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全國政協九屆四次會議增選為常務委員。
人物生平
13歲進廠當工人,不到16歲摸索出改進整個紡織業技術的“細紗工作法”,1951年,該工作 法在全國推廣,整個紡織企業的產量大幅提高。從此,紡織女工“郝建秀”這個名字開始變得家喻戶曉……作為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全國勞模、中央書記處原書記、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郝建秀一直都是島城人民的驕傲。
掙錢養家
郝冬梅是郝建秀的姑姑,住在延吉路上的一棟老房子裡,4月30日,記者輾轉聯繫到她,一提起自己的侄女,老人忍不住激動地說,“建秀是我們家的驕傲!”
老人說,郝建秀是家裡的老大,還有8個弟弟妹妹,小的時候家裡很窮,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勉強念了一年學後,12歲那年,郝建秀就退學回家拾煤核補貼家用;13歲,郝建秀報名進了青島國棉六廠當工人。
“我和侄女同齡,都是1935年出生,她從小就和我這個小姑姑最親。1949年青島國棉六廠招人,我倆手牽手一起去報的名,後來我被分在了細紗車間乙班1組,她去了甲班7組。當初去工作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多掙點錢養家。”老人回憶說,她倆當時在廠里年齡最小,但掙的工錢卻不比任何人低,記得第一個月就拿到了 71.5元(舊幣)的工資。那些錢郝建秀全部用來補貼家用了。
改進技術
青島國棉六廠按清花、疏棉、搖紗、粗紗、細紗等工種分成不同車間,郝建秀和姑姑都被分到了細紗車間成為一名擋車工。
“給棉線接線頭是件很累的技巧活,一旦接不好棉線就會變得疙疙瘩瘩,成為皮輥花,只能被清理出來當邊角料處理掉,很浪費。皮輥花出得越多,就意味著紗線產量越低。廠里對我們的工作每天都考核,標準就是拿著秤過磅每個人清出來的皮輥花重量。一旦超過標準,就會受到組長或是班長的批評。”
郝冬梅說,由於年齡小,郝建秀剛開始找不到幹活的技巧,經常連續幾天受到批評。有一次因為皮輥花超重,受到批評的郝建秀在回家的路上哭了起來,她對姑姑說:“我不想拖集體後腿,一定要把技術搞上去。”
從此,如何多紡紗、紡好紗成為郝建秀每天的“思考題”,下班回家後她會在小本子上塗塗畫畫進行總結,第二天再帶著新想法到車間去實踐。此外,她還專門拜老工人為師。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倔脾氣,不到3年時間,郝建秀終於熟練地掌握了紡車的性能和操作規律。摸索出一套多紡紗、多織布的高產、優質 、低耗的工作方法。
全國推廣
談到郝建秀創出來的這套工作法,郝建秀的老同事,77歲的周家秀不禁打開了話匣子……
周家秀年輕時是國棉六廠細紗車間甲班的班長,她告訴記者,郝建秀摸索出的細紗工作 法,創造了七個月細紗皮輥花率平均僅0.25% 的新紀錄。這個紀錄為當時全國棉紡織工業平均皮輥花率的六分之一。
雖然退休近20年,周家秀老人至今還能背出:“工作主動有計畫、雙手結合交叉做 、工作分清輕緩急 、做好清潔工作。”這幾條郝建秀工作法的“秘籍”。
郝建秀接線好、浪費少、清潔棒的好技術最終引起原紡織工業部和全國紡織工會領導人的重視,他們專門派人來總結她的工作方法。1951年6月,有關部門組成專門小組,對郝建秀的接頭動作、接頭時間、清潔工作時間、動作順序等進行觀察、測定、分析和研究,總結出一套“細紗工作法”。1952年,在全國紡織系統大會上,這套方法被正式命名為“郝建秀工作法”。原紡織工業部和全國紡織工會隨後發出指示,號召全國各地紡織企業普遍學習和推廣“郝建秀細紗工作法”,她的經驗在全國得到全面推廣後,每年可為國家多生產4.4萬件棉紗,相當於供400萬人一年用布的棉紗。
受毛主席表揚
1951年8月,青島團市委在全市推廣“郝建秀細紗工作法”。號召一出,立即在各個車間掀起創新工作法的熱潮。讓周家秀印象最深的是國棉六廠回響號召沒多久就總結出一套適用於各類機械操作的工作法。據統計,僅 1951年全市團員青年就推廣創造 17種新工作法,增產節約300億元(舊幣)。
“當時我們人手一本郝建秀工作法小冊子,工人們每天上班時都會揣在口袋裡時刻翻看、背誦。”周家秀說,廠里的工人都以自己是郝建秀的同事感到驕傲,郝建秀所在車間不斷迎來全國各地的“求經”團。每每遇到外地來的求經者,工友們都會上前主動介紹經驗。
1951年10月3日,毛澤東主席囑託中央辦公廳覆信表揚了郝建秀:“由於積極工作和學習,創造了新的工作方法,這個成績是值得表揚的。”
當年10月5日,青島團市委發出通報,號召“全市青年團員向郝建秀同志學習、看齊!”。同年10月13日,團中央授予郝建秀“優秀共青團員”稱號。隨後 ,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親切地接見了她。
郝建秀小組
上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建立伊始,青島新生不久,百廢待興。
在青年最集中的紡織、橡膠、四方機廠等工廠企業,新民主主義青年團青島市委帶領團員青年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和增產節約運動,為新中國的經濟恢復和建設出力。
青島湧現出解放後第一批青年楷模:青島國棉四廠的於花澤、國棉五廠的黃人美、青島國棉六廠的郝建秀、齊魯橡膠廠的王淑娥、四方機廠的王繼伯等。
這一時期的楷模都有共同的特點:對工作無私奉獻、一腔熱忱,在他們身上打上的是整個時代的烙印。其中青島國棉六廠16歲的青年工人郝建秀創造出一套科學的“細紗工作法”,使皮輥花率降低到0.25%(當時全國最好的紡織廠皮輥花率在1.5% 左右),看車能力由300 錠提高到 600錠。她發明的這套增產增效的工作方法被稱為“郝建秀工作法”。
1952年5月,細紗車間甲班第七生產小組被命名為“郝建秀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