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霈齡,北京市人,生於1902年,卒於1976年。1924年拜北京名醫王子江為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郗霈齡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2年
- 逝世日期:1976年
- 教學職稱:醫師
- 執業地點:北京中醫醫院
- 出生地:北京市
- 職業:醫生
生平簡介,生平著作,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後世影響,
生平簡介
1930年考取醫師資格,開始在京行醫。後與趙紹琴、劉奉五等同窗受業於前清太醫院御醫韓一齋門下深造。建國後,在北京醫學院附屬平安醫院工作。1958年後,先後任北京市衛生局中醫科科長,北京中醫研究所副所長、顧問,北京中醫醫院婦科主任,曾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學會秘書長等職務。
生平著作
郗霈齡,1930年考取醫師資格,開始在京行醫。後與趙紹琴、劉奉五等同窗受業於前清太醫院御醫韓一齋門下深造。建國後,在北京醫學院附屬平安醫院工作。1958年後,先後任北京市衛生局中醫科科長,北京中醫研究所副所長、顧問,北京中醫醫院婦科主任,曾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學會秘書長等職務。
學術思想
郗霈齡主張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中西醫學相結合。對於西醫無特效療法的疾病,郗霈齡採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在保持中醫傳統特色的前提下,緊扣辨證論治,按照病情發展的不同階段,把辨證與辨病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曾治患者高某,男,51歲,因患中毒性痢疾入某院,使用多種抗生素治療後,大便次數反而增多,確診為偽膜性腸炎,經服西藥無效。患者精神萎靡,嗜睡,體溫38.3℃,四肢逆冷,大便為黃綠色膽汁樣稀水,順肛門向外流瀉,不欲進食,伴有噁心,兩足浮腫,舌淡無苔,脈微欲絕,已見舌卷囊縮之危候。證屬脾腎虛衰,陽氣欲脫。因病情危篤,已置單間隔離,醫護似已束手。郗霈齡經辨證後確認尚有可挽回之生機,遂投以溫補脾腎、回陽固脫之劑。藥用黨參、茯苓、炒白朮、肉豆蔻、吳茱萸、官桂、附片、炮姜、煨葛根等。由於藥證相符,奏效迅捷。患者次日體溫正常,大便八次。五劑藥後,偽膜性腸炎痊癒。
臨床經驗
郗霈齡從事中醫工作50餘年,對內、婦、兒科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治療溫熱病、某些感染性疾病以及偽膜性腸炎等。如他認為偽膜性腸炎屬中醫泄瀉中的“濡泄”、“飧泄”範疇,其病機系濕熱內蘊,復感外邪,又因調治失宜,導致濕熱膠結,蘊於腸腑。又如,1956年初秋,北京地區乙腦流行,他帶病在醫院病房與其他醫護人員一道救活了30多個幼小的生命。此外,對於敗血症、肝膿瘍、尿毒症、乙型腦炎等疑難重症的治療,他也常常獲得很好的療效。比如,曾治一例重症肺膿瘍患者,經用清熱解毒、活血透托之劑,體溫已基本正常,白細胞接近正常。但是咳嗽吐痰量多,肺部X線攝片,右上有液平空洞持續不消,他認為痰液屬濕熱凝結而成,古人善用馬兜鈴清肺氣,除肺中濕熱,取其瀉熱散結之力也,《本草正義》也稱馬兜鈴能疏通壅滯、止嗽化痰,而且認為決壅疏通、皆有捷效。於是在原方中加用馬兜鈴15克,果然不負所望,五劑藥後患者肺部空洞縮小,一周后即消失。
後世影響
郗霈齡一生致力於中醫事業,他在北京市衛生局中醫科任職期間,為北京市各綜合醫院成立了中醫科,還廣泛整理北京老中醫臨床經驗,編輯了《中醫臨床經驗選》等,為中醫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