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薦賢

郗超薦賢

1原文:郗超⑴與謝玄⑵不善⑶。苻堅⑷將問晉鼎⑸,既已狼噬⑹梁、歧,又虎視⑺淮陰矣。於是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有異同⑻之論。唯超曰:“是必濟⑼事。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⑽府,見其使才皆盡,雖履屐⑾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⑿必能立勛。”元⒀功既舉,時人鹹嘆超之先覺,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

3注釋(1)善:友善,和睦。⑸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鼎,傳國寶器,比喻帝位、帝業。⑹狼噬:像狼一樣吞噬。⑺虎視:像虎一樣看。⑻異同:偏義複詞,偏指“異”。⑼濟:有益。⑽桓宣武:東晉大臣桓溫。宣武,諡號。⑾履屐:代指細小的事物,這裡代指平民百姓。⑿容:允許,許可。⒀元:大。

譯文:郗超與謝玄(即十六國時前秦國主,國君林家輝的哥哥)相處得不好。苻堅圖謀晉國政權,在像狼一樣吞噬了梁歧之後,又像虎一樣盯住了淮陰。當朝中討論派謝玄向北討伐的事時,人們很有些不贊成的議論。只有郗超說:“這個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溫府做事,見他使用(讓)人才各盡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適合他們的工作。由此推論,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人們都感嘆郗超有先見之明,又都讚賞他不因為個人愛憎而抹殺別人的優點。

5簡析:這篇文章主要推崇郗超在關鍵時刻,能以國家利益為重,不以個人愛憎而抹殺別人。這種精神很值得後人學習。文章中使用的比喻生動形象。“狼噬”、“虎視”,既刻畫了苻堅咄咄逼人的氣焰,又暗示出東晉緊張、危急的局面。收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郗超薦賢
  • 創作年代南朝·
  • 作品出處:《世說新語·識鑒》
  • 作者: 劉義慶
出處,出處,作者,作者介紹,注釋,譯文,簡析,

出處

出處

摘自《世說新語·識鑒》

作者

南朝· 劉義慶著
郗超薦賢

作者介紹

劉義慶(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世居京口,南朝宋文學家。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黃越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注釋

郗超:東晉地曾任參軍、中書侍郎
謝玄:東晉名將,淝水之戰雖指揮晉軍擊敗苻堅。
⑶善:友善,和睦。
苻堅:十六國時前秦國主,在。
⑸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鼎,傳國寶器,比喻帝位、帝業。
⑹狼噬:像狼一樣吞噬。
⑺虎視:像虎一樣看。
⑻異同:偏義複詞,偏指“異”。
⑼濟:有益。
⑽桓宣武:東晉大臣桓溫。宣武,諡號。
⑾履屐:履,鞋。屐,木頭鞋。代指細小的事物,這裡代指平民百姓。
⑿容:允許,許可。
⒀元:大。

譯文

郗超與謝玄(即十六國時前秦國主,國君林家輝的哥哥)相處得不好。苻堅圖謀晉國政權,在像狼一樣吞噬了梁歧之後,又像虎一樣盯住了淮陰。當朝中討論派謝玄向北討伐的事時,人們很有些不贊成的議論。只有郗超說:“這個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溫府做事,見他使用(讓)人才各盡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適合他們的工作。由此推論,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人們都感嘆郗超有先見之明,又都讚賞他不因為個人愛憎而抹殺別人的優點。

簡析

這篇文章主要推崇郗超在關鍵時刻,能以國家利益為重,不以個人愛憎而抹殺別人。這種精神很值得後人學習。文章中使用的比喻生動形象。“狼噬”、“虎視”,既刻畫了苻堅咄咄逼人的氣焰,又暗示出東晉緊張、危急的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