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縣教育志1905~1985》是李開枝編著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郎溪縣教育志1905~1985
- 作者:李開枝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單位:安徽省郎溪縣教育委員會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斷限一般上自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下至一九八五年底。個別的到落筆時止。 二、本志的編寫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原理,堅持“詳今溯古”的原則。 三、本志按章、節、目、項四級排列。編寫方法採取以“事”為“緯”,以“時”為“經”,力求系統全面。
作品目錄
封面
郎溪縣教育志
題詞
序言
凡例
圖片
郎溪縣學校分布圖
縣教委辦公樓
建華幼稚園的小朋友在遊戲
郎溪中學實驗樓
梅渚中學教學樓
五講四美為人師表活動優秀教師榮譽獎章和證書
先進教師獎狀
優秀班主任證書
姚村國小新舊校址
濤城國小新舊校址
李家莊國小師生在做早操
傅村國小教學樓
盛村國小校址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清末民國時期的郎溪教育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郎溪教育
一、解放初期對舊教育的改造(1949—1952)
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53—1957)
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58—1966)
四、“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
五、粉碎“四人幫”後教育的恢復與發展(1977—1985)
第二章 教育行政機構
第一節 教育行政機構的設定演變
一、清末民國時期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1985)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體制
附 郎溪縣教育委員會(87) 003號檔案
第三章 儒學社學書院義學私塾
第一節 儒學
一、建平儒學
二、儒學的興修
三、儒學學官
四、儒學的教學內容與考試方法
五、儒學學額
第二節 社學
第三節 書院
一、書院的起源與興衰
二、書院的行政、教學與學規
三、書院簡介
第四節 義學
第五節 私塾
一、私塾概況
二、私塾形式
三、私塾塾規
第六節 附錄知名塾師簡介
黃辛鉞
許濟之
呂錫楨
顧監時
附清代學校科舉系統示意圖
第四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幼兒教育組織機構
第二節 幼兒教育發展概況
第三節 幼兒教師隊伍
第四節 學制與課程設定
附錄 幼稚園每周課程安排表
第五節 教學方法
附:
第六節 幼稚園簡介
建華幼稚園
第五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國小教育的發展概況
一、清末時期
二、民國時期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第二節 省際場辦國小
(一)白茅嶺農場國小
(二)十字茶場國小
第三節 普及初等教育
附1.郎溪縣1985~1986年度1—15周歲兒童統計表
附2.郎溪縣學齡兒童入學率(1985年)
附3.郎溪縣在校學生的年鞏固率(1985年)
附4.郎溪縣國小畢業班學生的畢業率
附5.郎溪縣十二歲至十五歲少年兒童的普及率(1985年)
附錄 郎溪縣人民政府檔案
第四節 學校簡介
城關第一國小
城關第二國小
定埠國小
梅渚國小
姚村國小
濤城國小
下湖國小
凌笪國小
崗南國小
鐘橋國小
東夏國小
幸福國小
畢橋國小
十字國小
水鳴國小
城南國小
南豐國小
飛里國小
建平學區
附錄 本縣知名國小教師簡介
第六章 中學教育
第一節 中學教育發展概況
一、民國時期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第二節 省際場辦中學
十字茶場中學
白茅嶺農場中學
第三節 學校簡介
一、民國時期的中學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中學
第七章 學校教育與教學工作
第一節 教育宗旨與方針
第二節 學制與課程設定
一、學制的沿革
二、課程的設定
第三節 思想教育內容與方法
一、建國前
二、建國後
第四節 班主任工作
附1.郎溪縣1983年表彰的中國小優秀班主任名單
附2.全國優秀班主任吳榮生事跡
第五節 團隊建設
附1.縣歷屆團代會教師代表名單
附2.受省地縣表彰的優秀輔導員名單
附3.縣歷屆婦代會教師代表名單
附4.郎溪縣1984年度受地區表彰的“三好學生”名單
附5.出席全國少年兒童工作代表會議的優秀少先隊員王文秀先進事跡
第六節 教學工作
一、教學方法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第七節 學校體育與衛生
一、學校體育工作
二、衛生與保健
第八節 人才培養與輸送
一、建國前
第八章 師範教育
第一節 師範教育發展概況
一、清末民國時期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第二節 學制、課程設定
附錄1.三年制師範學校教學計畫(1952年)
附錄2.三年制師範學校教學計畫(1980年)
第三節 師範學校簡介
一、清末民國時期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第四節 教師的函授與學歷培訓
第九章 職業、專業教育
第一節 職業學校
一、發展概況
二、學校簡介
第二節 農業專業學校
一、發展概況
二、學校簡介
第三節 其他專業學校
一、發展概況
二、學校簡介
第四節 郎溪縣五·七大學
第十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民國時期的成人教育
一、民眾教育館
二、民眾識字班和中山民校
三、抗日民主政府辦識字班
第二節 建國後的成人教育
一、農民教育
二、職工教育
三、幹部教育
四、市民業餘文化學習班
五、廣播電視教育
五、郎溪縣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
第十一章 師資隊伍
第一節 師資概況
附1.建國前後師資比較表
附2.郎溪縣各級各類學校師資文化素質統計表
附3.郎溪縣1985年國小教師基本情況統計表
第二節 教師待遇
一、政治待遇
二、生活待遇
三、教師福利
第三節 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
一、建國初期
二、整風反右前後
三、“文革”時期
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第四節 黨組織建設
第五節 教育工會
附1.郎溪縣教育界出席縣總工會歷屆代表大會的代表名單
附2.中國教育工會郎溪縣委員會歷屆正副主席名單
附3.教育世家選介
第十二章 教育經費與學校設備
第一節 經費來源與使用
一、清未時期
二、民國時期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第二節 三結合建校
附1—4郎溪縣三結合建校調查核實統計表(1981-1984)
附5.郎溪縣1985年省、縣補助普及初等教育基建投資分配表
附6.1984~1986年郎溪縣三結合建校國家投資一覽表
第三節 勤工儉學
附1.郎溪縣中國小校辦工廠情況統計表
附2.1958-1985年郎溪縣中國小校辦工廠情況一覽表
第四節 固定資產與學校設備
一、學校固定資產
二、學校設備
第十三章 教育科研與科技活動
第一節 教學研究機構
一、民國時期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第二節 教育科研
附1.郎溪縣教育學會組成人員名單(1982年)
附2.郎溪縣數理化學會組成人員名單(1985年)
附3.郎溪縣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學會及教研會組成人員名單(1985年)
附4.郎溪縣國小數學教研會組成人員名單(1985年)
附5.郎溪縣國小語文教研會組成人員名單(1981年)
附6.1985年郎溪縣教學研究成果
第三節 科技活動
第十四章 大事記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1985年
編後
編纂資料來源
附錄《郎溪縣教育志》編纂名單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