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學風

《郎中學風》1945年12月創辦於安徽郎溪,月刊,館藏5期,於1946年4月停刊,原因不詳。該刊屬於學校刊物。刊物創辦時處於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由郎溪縣立初級中學學風社在復員工作中努力創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郎中學風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45年
  • 出版周期:月刊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期刊主要內容有論壇、學術講座、譯述、學習指導、學生論壇、新編故事、隨筆、學生文藝等。該刊中辟“學生論壇”欄目專供學生們發表自己的看法,例如王海涵的《鞏固學術的堡壘:研究科學》、王家順的《國府還都感言》、熊應賢的《我對國府還都後的希望》等。除了專供學生髮表看法的“學生論壇”,還有專供學生髮表文學作品的“學生文藝”,例如呂福年的《我流浪在祁門的時候》、宗再華的《談寫春光:春假三日記》、高幼曾的《憶逃難的一幕》等。還有一些詩歌,基本是翻譯作品,例如華茲華斯著,王海涵譯的《天才的光》、郎佛羅著,王慧珍譯的《小羊》、雪來著,岑紹鼎譯的《暴風帶來的雨》等。
該刊中還刊登了一些學術講座的內容,例如呂瘦松的《怎樣構圖》、岑芝芬的《科學的本體論:緒論(附圖)》、灑雪爾,岑曉峰的《宇宙新說與物質第四態》、陳忠美的《一部劇壇的秘籍:傳鈔本目連記序》等。該刊中還刊登文章指導學生學習,例如姚文翰的《地理環境與人類生活》、陳忠美的《文章的精讀:讀全祖望梅花嶺記》、呂瘦松的《國中學生對圖畫應有的初步認識(附圖)》、岑曉峰的《國中學生對英文科應下的工夫》等。
此外該刊還刊登一些時事評論文章,例如《從英美看蘇伊》、《建國之路》,從這些文章可了解當時的時事狀況,為相關歷史研究提供輔助性資料。
《郎中學風》所刊登的內容主要還是為研究民國時期安徽郎溪中學的學風以及學校管理等提供了資料,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文化傳統

《發刊詞》 呂璜
縣城收復不久,我們便奉命著手復員工作,因為經費的困難,至十一月一日(三十四年)才因陋就簡的正式開課,在此短短的三個月中,說不上成績的表現,但全體教職員,都不顧待遇菲薄,不辭任何辛勞,一致很興奮的為教育而努力,同學們也深知建國需才,都能接受教師的指導,努力於知識的獲得,以為服務社會和國家的準備。
當然,中學的課程很多,我們要協助每個同學平均發展,但近年來,中學生的圖文程度,無可諱言地是較前低落了,我們為著要補救這個缺陷,為著要使學生有充分練習寫作的機會,和寫作的興趣,便指導一二倆個年級的學生,出了萌芽和拓荒兩種定期刊物,我們又高估自己的進修和以身作則,也在教務繁忙中,抽出一部分的時間,做著翻譯和寫作的工作,並決定將這兩種刊物中的作品擇其較佳者匯印成冊,名之曰:郎中學風,逐期發表。
這個小小刊物中的作品,離開成熟的境地,當然很遠,但我們並不是要博取人家的讚許,我們是歡迎閱者的指導和批評,因為我們出這刊的目的是在提高寫作的興趣,是在使彼此的作品有著相互觀摩的機會,所以我們才毅然將他付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