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園

郊野公園

郊野公園是一個給遊人享受郊遊樂趣的公園。在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有大約250個郊野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郊野公園
  • 外文名稱:Country park
  • 地理位置:昆明
  • 氣候類型:濕地
  • 開放時間:9:00-19:00
  • 門票價格:8元
  • 目的:保護濕地
  • 歷史:1970
香港郊野公園,郊野公園經驗,人工構築量少,安全措施齊備,規劃郊野公園,發展生態旅遊,

香港郊野公園

「郊野公園」這名稱源用於英國。這個郊野公園大部分都是英國政府在1970年代根據《Countryside Act 1968》所劃分出來的。因為缺乏經濟上的支持,少了新的郊野公園。而除了小部分的私營郊野公園之外,大部分的都是由地方部門所管理。
香港在殖民地時期,亦跟隨英國劃分了多個郊野公園。香港政府在1976年制定《郊野公園條例》,將香港四成的地方辟設為郊野公園。而在1996年頒布的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規例則更將保護區域包括了香港海洋環境。截至2012年,香港共有24個郊野公園、22個特別地區以及5個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
郊野公園的存在的是為了使市民在鄰近市區的地方可以享受到郊野的康樂和教育設施,而無需深入廣大的國家公園。至於辟設特別地區的目的,則主要是為了保護大自然。

郊野公園經驗

20世紀70年代初,急劇的市區發展對天然景觀和動植物造成了重要威脅,為保存生態、保護景觀和提供康樂場地和教育設施,香港政府於1976年制定了郊野公園條例,由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下設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管理局,劃管23個郊野公園、15個特別地區、4個海岸公園及1個海岸保護區。在高強度的城市發展和旺盛的土地需求的情況下,香港郊野仍然保持青山隱隱,綠意盎然,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郊野公園條例的制定和社會法制的完善。香港政府制定的這個郊野公園條例,重在保護生態,提供動植物的庇護場所,使物種自然繁衍。在郊野公園內劃定不同生態敏感區域,對生態敏感地點加強巡邏、執法和保護,確保其可持續性發展。
郊野公園設護理員制度,歸編香港公務員,著統一制服,主動為遊人提供服務。郊野公園的主要管理工作包括巡邏、執法、教育、研究及與非政府組織進行社區宣傳工作等,對違反條例的行為予以檢控。
重視歷史,原樣保留
香港歷史不過百餘年,但其在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使香港郊野公園的游賞活動內容也包含特殊的人文史跡:如反映香港實業變遷史的太古糖廠,反映香港百年英租界歷史的太平山舊港督別墅、維多利亞城界石等,這些構築物大多都是原樣保存,僅作簡單的游賞指引。
完善的路徑體系
香港人生活節奏快,為舒緩壓力,郊野公園內設有各種不同類型、長度和難度的郊遊路徑,切合不同類型遊人的需求。有樹木研習徑、郊遊徑、緩跑徑、健身徑、均衡定向徑、輪椅徑、遠足研習徑、家樂徑和自然教育徑等,其中以兩位前港督名字命名的麥理浩徑和衛亦信徑最為著名,也最能代表香港郊野公園的特色。麥理浩徑穿越西部到中部的大部分精彩觀賞點是最受歡迎的郊野公園路徑之一,從西貢北潭涌開始,一直到屯門的大欖郊野公園,整個路徑分為直十段,每段長度5~16公里不等。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處有詳細資訊備遊人索取,詳細介紹各段的長度、景觀點及難易程度。僅在低山地帶公車可抵達部分設雙向機動車道,道路的建設以不破壞自然景觀為原則,穿越高山的路徑及登山道在行人易發生危險處以當地石材壘步級,儘可能減少人工構築設施。路徑的標識系統相當完善,兼顧安全標識、越野定位系統以及對各種配套設施作詳細的指引。

人工構築量少

香港郊野公園裡,最主要建築為遊客中心、為遊客提供各種服務,有的遊客中心內兼顧展覽、科教的功能,大多採用與環境相協調的石材木材、混凝土等,層數一般不超過三層,建築外觀自然、樸實,有濃郁的山野氣息。建築內裝飾也以遊覽觀賞功能為主,裝飾風格實用簡潔。郊野公園根據不同地點和游賞內容設有桌椅、野餐地點、燒烤爐、廢物箱、兒童遊戲設備、涼亭、營地和廁所等,健身徑中設各種健康器械,上述設施均經過精心設計,與自然環境互相協調。

安全措施齊備

郊野公園內設定報警應急求救系統,供遊客使用。同時遊客中心內提供無線對講設備出租服務及手機加油站業務,在山區範圍較大的區域建設有移動通信設施站,方便對遊人進行救護;有完善的雙語標識系統,造型簡潔,材質生態環保。沿遊覽線設定指示牌,以防遊客迷路,即使遊客被困時也可明白指出所在地點。公園內氣候變化無常,遊客服務中心還對特殊季節的特殊遊客作特殊安全裝備指引,以防不必要的人身傷害。郊野公園管理處和遊客中心為遊客提供野外生存遠足活動指引,如有必要先進行體能測試,引導遊客不要盲目冒險,選擇適合自己游賞的路線,並對遊客充分詮釋安全條款、提供通信裝備。
郊野公園內絕少修葺直達山頂的消防車道,園內山火的防護工作由護理員完成,港稱“打火隊”,一般在管理處設攜帶型滅火器,一旦有火情發生,小範圍火情由滅火隊員攜帶滅火器進行撲救,在山頂區域設定消防水池,可供應滅火器水泵用水。在山頭設山火觀測點,一旦發現大範圍火情,可調集直升機就近採集海水滅火。

規劃郊野公園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提出“五位一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1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啟動的郊野公園建設,是上海促進城鄉和諧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提升生態文明水平的重大舉措。
郊野公園
初步規劃21座郊野公園
郊野公園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公園。2017年6月1日,市政府公布的《關於本市郊野公園建設管理的意見》提出,上海以郊區基本農田、生態片林、水系濕地、自然村落、歷史風貌等現有生態人文資源為基礎建設郊野公園體系。規劃在郊區選址布局,建設一批具有較大規模、自然條件較好、公共運輸便利的郊野公園,進一步最佳化郊區農村生活、生產、生態格局,逐步形成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大都市遊憩空間環境,成為大上海的後花園、市民休閒遊樂的好去處。全市初步規劃了21座郊野公園,總用地面積約400平方公里。
郊野公園規劃遵循“堅持生態優先、彰顯自然特色、適應遊憩活動、體現地域特點”的原則,以生態保育為前提,注重環境效應,促進自然生態修復和環境最佳化,整合農田、濕地、林地、水網等要素,體現江南水鄉文脈和自然野趣,科學組織遊憩、休閒、健身、科普等多樣化戶外活動。
近期試點建成5座並開放
在規劃的21座郊野公園中,按照規劃布局和近期實施可行性,近期建設青浦區青西郊野公園、松江區松南郊野公園、閔行區浦江郊野公園、崇明縣長興島郊野公園、嘉定區嘉北郊野公園作為率先試點,5座郊野公園總面積約103平方公里,2016年起陸續建成開放。
■青西郊野公園位於青浦區大蓮湖畔,毗鄰西岑鎮和青浦新城,規劃面積20.2平方公里,規劃軌道交通17號線東方綠洲站可方便到達。規劃定位為遠郊濕地型郊野公園,圍繞大蓮湖濕地景觀、現狀保留完整的江南水網“湖、灘、盪、堤、圩、島”的肌理格局,滿足都市人回歸田園水鄉、追尋江南記憶的夢想。
■嘉北郊野公園位於嘉定新城西北部,東側緊鄰城北大型居住社區,南側為上海國際賽車場,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距軌道交通11號線嘉定西站2公里。規劃定位為近郊休閒型郊野公園,依託現狀連綿成片的基本農田和四旁疏林,發掘7000年“岡身(古代海岸線)文化”和嘉定人文底蘊,呵護城外的郊野原風景,放飛都市人的自然心靈。
■浦江郊野公園位於黃浦江東側、大治河以北,規劃面積13.7平方公里,軌道交通8號線沈杜公路站位於郊野公園內。規劃定位為近郊都市森林型郊野公園,保留現狀黃浦江生態涵養林和農田,打造一片都市中的天籟之林,讓市民在享受城市便捷和都市活力的同時,體會森林的靜謐和郊野的原真。
■松南郊野公園位於黃浦江上游、車墩鎮南部,緊鄰松江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區,規劃面積24.6平方公里,軌道交通9號線可抵達。規劃定位為濱江生態森林型郊野公園,以現狀黃浦江上游水源涵養林、經濟果林為生態肌理,以千年古渡口為文化積澱,形成水、林、田、村相融相依的風貌特徵。
■長興郊野公園位於長興島東北部,南鄰鳳凰鎮和海洋裝備產業區,毗鄰青草淡水庫,規劃面積29.69平方公里。規劃定位為遠郊生態涵養型郊野公園,以現狀生態杉林、有機橘園和農田等優質生態資源為基底,為都市人提供一片回歸自然、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審視心靈的生態綠洲。

發展生態旅遊

香港素來以發達的城市景觀和動感都會為旅遊賣點,郊野綠地里少有類似大陸的名山大川I、名勝古蹟等豐富的人文史跡資源,漁農自然護理署積極推進“以自然為本”的生態旅遊,希望籍郊野公園為市民帶來郊遊樂趣,同時培養市民對本地自然生態的認知和愛護的心態,具體方式有:
(1)雀鳥巢箱:在郊野公園範圍內設定鳥巢,方便雀鳥在公園內棲息,同時方便遊人對雀鳥進行觀察;(2)生態探索:通過一系列活動,提高市民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3)野外研習:在野生植物、蝴蝶、雀鳥、昆蟲等生物的棲息地,設定解說設施、導賞團等服務;
(4)生態日記:拍攝各式各樣本地的植物、昆蟲及雀鳥照片,編輯成網站;
(5)海洋保育:與珊瑚礁普查基金會合作,對珊瑚礁及香港近岸海底進行水域調查;
(6)夥伴關係:與旅遊事務署、旅遊發展局、綠黨組織、及地方村民加強合作,使本地生態旅遊朝良性方面發展。為保障村民利益,適當劃定居住區域建設房屋,並就近安排村民入郊野公園就職,避免村民因個體利益受損而對環境造成破壞;
(7)設定管制區:將生態敏感地區列為管制區,商業旅遊團只能進入交通較方便的生態邊緣地帶。
(8)舉辦桃花節:春城桃花文化節已經舉辦15年了,不僅可以賞花郊野公園戶外休閒燒烤區繼續開放,並進行了提升改造,市民可以帶上食材到這裡一邊賞桃花一邊燒烤,體驗返璞歸真的樂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