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烏葉猴

郁烏葉猴

郁烏葉猴(學名:Trachypithecus obscurus):體重5-9千克,頭體長42-61厘米。尾長50-85厘米,眼睛又圓又大,眼周有一圈白色,就像是戴了一副白框眼鏡,亦稱“眼鏡葉猴”。體色灰黑色,腹部稍淺,尾部深灰色,比體色稍淺,尾巴的根部是白色的,冠毛棕色直立,臉部灰色。唇周和眼周內側有明顯的白色斑。

棲息地廣泛。是森林棲居動物,喜歡在密集的森林與高大的樹木中生活。以樹葉、種子、水果與花為食。分布於馬來西亞、緬甸和泰國。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郁烏葉猴體重5-9千克,頭體長42-61厘米。尾長50-85厘米,眼睛又圓又大,眼周有一圈白色,就像是戴了一副白框眼鏡。體色灰黑色,腹部稍淺,尾部深灰色,比體色稍淺,尾巴的根部是白色的,發冠棕色直立,臉部灰色。唇周和眼周內側有明顯的白色斑;頭頂冠毛不呈帽狀;眉毛短,不上翹。郁烏葉猴因其外形像戴了一副眼鏡,又稱“戴眼鏡的葉猴”。
除了雄性比雌性稍大和更重外,在外貌上沒有顯著的形態差異,來說,健康成年男雄性平均體重7.4千克,而健康成年雌性平均體重約6.5千克。共有七個亞種,不同亞種間顏色變化很大。它們的上部可以是棕色,灰色或黑色的任何色調,而下部,後腿和尾部更淡。臉部是灰色的,並且經常標記有位於眼睛和嘴周圍的白色毛皮斑塊。
初生的幼仔與成年猴相比,體色為桔黃色或橙色,耳、臉、手、足均為粉紅色,與成體的灰黑體色形成強烈的反差,這樣就會引起群體中的成員的注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皮毛在六個月內變為灰色。

棲息環境

棲息地廣泛。棲息在熱帶、亞熱帶森林繁茂,灌木叢生,山勢險峻,岩洞較多的石灰岩地區,有時也到丘陵地帶。是森林棲居動物,喜歡在密集的森林與高大的樹木中生活。

生活習性

群居,每個族群2-12隻,通常由一個或兩個成熟的雄猴與多個雌猴及其後代組成。 白天活動,清晨與傍晚更活躍,在中午天氣炎熱時休息。這些猴子大部份時間都是在樹上,在跳躍時以尾巴來平衡身體,只有很少的時間下到地面。行動敏捷、輕盈,善於攀登、跳躍,早晨和傍晚尤為活躍,夜間則棲息於樹林中。主要是草食性,吃果實、葉子、種子、芽及花朵。在雨季會喝葉子上的水。

分布範圍

主要在馬來半島,包括南部的緬甸和泰國的部分。他們也居住在蘭卡威,檳榔島和停泊島。
郁烏葉猴郁烏葉猴

繁殖方式

郁烏葉猴的繁殖期是間歇性的,並不總是季節性的。幼仔通常在1月、2月和3月的月份出生,但也有記錄在夏季出生。通常每窩科一個幼仔。妊娠期平均為145天。雌性的月經周期持續約三個星期,發情常伴有生殖器腫脹。正常的生育間隔約2年。

亞種分化

郁烏葉猴(7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郁烏葉猴泰國亞種
Trachypithecus obscurus carbo
Thomas & Wroughton, 1909
2
郁烏葉猴黃尾亞種
Trachypithecus obscurus flavicauda
Elliot, 1910
3
郁烏葉猴馬來西亞亞種
Trachypithecus obscurus halonifer
Cantor, 1845
4
郁烏葉猴指名亞種
Trachypithecus obscurus obscurus
Reid, 1837
5
郁烏葉猴緬甸亞種
Trachypithecus obscurus sanctorum
Elliot, 1910
6
郁烏葉猴帕岸島亞種
Trachypithecus obscurus seimundi
Chasen, 1940
7
郁烏葉猴停泊島亞種
Trachypithecus obscurus styx
Kloss, 1911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狹窄、有限,被認為有一個適度數量減少的趨勢,下降的原因是因為棲息地喪失,當地的原始森林正被砍伐和栽培作物取代,降水量減少、旅遊影響、道路發展,致使生存環境發生改變。已被列為生存近危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靈長類紅色名錄——近危(N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