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國城

郁國城

郁國城(1908~1985),原名鵠城,字志鴻,著名矽酸鹽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郁國城
  • 出生日期:1908年
  • 畢業院校:蘇州大學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及著作,

人物生平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出生於天長縣城一地主家庭。民國18 年(1929 年)畢業於蘇州大學化學系。畢業後,任漢口商品檢驗局技術員。民國19 年至民國21 年任天長縣立初級中學校長兼師資養成所所長。民國21 年留學德國,先後在德來所登工業大學、漢努佛工業大學、柏林工業大學學習。民國26 年畢業於德國布來斯工業大學化學系,獲工學博士學位。當年4 月,滿懷報效祖國之心回國,擔任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專門委員,次年10 月任重慶大渡口鋼鐵廠工程師和研究所所長,民國30 年12 月任重慶耐火材料廠廠長。在此期間,他抱著“科學救國”的願望,想通過興辦實業為祖國效力。
抗日戰爭勝利後,郁國城於民國34 年11 月被國民政府經濟部派往東北任接收委員。眼見大批接收人員鯨吞敵偽財物,掠奪人民財產,造成工廠停工,物價飛漲,郁國城對國民黨及其政府產生了懷疑,他後來對人說:“國民黨垮就垮在腐敗上。”民國35 年郁國城任當時國內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 遼寧水泥公司經理,民國37 年12 月又擔任資源委員會水泥資源調查團主任、資源委員會專門委員兼水泥業務委員等。全國解放前夕,國民政府協迫資源委員會的專家學者去台灣,但郁國城已認清國民黨的本質,決心留在大陸從事自己熱愛的耐火材料研究。
全國解放後,郁國城在國家財經委員會計畫局工作。1952 年調至北京鋼鐵研究院。1962 年到鞍山集化耐火材料設計研究院工作,準備系統全面地開展耐火材料基礎理論研究,組成了研究組,配置了有關設備。1966 年冶金部在洛陽建耐火材料研究所,郁國城將研究組和部分設備帶到洛陽,繼續從事研究工作。正當郁國城埋頭鑽研之際,“文化大革命”開始,他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反動學術權威”,並因其在國民黨任過職而被戴上“歷史反革命”的帽子,並被從家中趕出,住進一間小工棚,每天打掃廁所。其書籍、資料則被查抄散佚。1978 年,郁國城得以平反,研究所重新為他配備助手,添置設備。此時的郁國城雖年屆七旬,但決心抓緊研究,希望在有生之年把我國的矽酸鹽研究水平提高一步。晚年他主要從事指導轉爐爐渣對爐襯侵蝕機理和氧化物燒結機理課題的研究。他的“氧化鎂雙空位與燒結機理研究”被國家科委定為矽酸鹽工業學科規劃中的重點項目。
郁國城

主要成就及著作

郁國城治學嚴謹,待人平等,即使在自己的助手、學生面前也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平時十分注意國內外研究界的新動向。生前收集了大量資料,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和理論水平。他眼界開闊,力圖以物理學來研究發展矽酸鹽,對當代有關的科學知識具有敏銳的分析能力,對一些被許多人視為畏途的研究課題提出了大膽的構想。
郁國城一生撰寫各類學術論文40 余篇,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1978 年起,他將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整理為《鹼性耐火材料理論基礎》一書(1982 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85 年因患前列腺炎,經醫治無效逝世,終年77 歲。逝世前兩天,仍在關心研究工作的進展。在病床上請前來探望的同事幫助查找資料,與他指導的研究生討論畢業論文的撰寫問題。他病逝前為洛陽耐火材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國家技術二級)、中國金屬學會理事,中國矽酸鹽學會理事、《矽酸鹽學報》編委、材料科學叢書編委、中國現代冶金叢書編委、中國金屬材料學術委員會顧問。生前還曾擔任洛陽市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常委、第五屆委員會委員。郁國城逝世以後,家人遵其所囑,將生前購置的所有圖書資料全部獻給研究所圖書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