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蘧蒢

邾文公一般指本詞條

邾文公(前?一前614年),名籧篨(qú chú),子爵,邾國國君,在位時間52年,曾三次遷都,最後遷至繹。《左傳·文公十三年》記載:(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卜遷於繹"。

基本介紹

  • 本名:曹蘧蒢
  • 別稱:邾文公
  •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 去世時間:前614年
  • 主要成就邾國國君
  • 相關文獻:《左傳·文公十三年》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邾文公,邾國第十任國君,為顓頊之後,曹姓,名籧篨(qú chú),子爵。公元前679年,周天子授邾克為子爵,始稱“邾子”。到了邾文公所處的時代,大國爭霸,戰爭頻繁。邾國夾在齊、楚、宋、魯之間,在北邊與魯國接壤,長期為魯國附庸。

人物經歷

公元前666年春,邾憲公(邾子鎖)卒,邾文公即位。
公元前659年,齊桓公責令邾國將哀姜引渡回齊國,在路上將其殺死,以屍歸魯,魯國以夫人禮下葬。這讓新上台的魯僖公很是難堪,於是公元前659年即魯僖公元年九月,魯國在偃擊敗邾師。
公元前640年六月,宋襄公、曹共公、邾文公、鄫子會盟於邾。宋襄公讓邾文公殺死鄫子來祭祀次睢的土地神,宋司馬子魚力勸未果,鄫子終為邾文公所戧,手段卑鄙,為當時各諸侯國所不齒。
公元前638年冬,邾文公出兵滅掉須句國,須句子被迫逃奔魯國。須因為魯僖公母親的娘家是須句,同年冬,魯公伐邾。到次年春,魯公繼續伐邾,取須句,並重新扶須句子復國。
公元前637年秋八月,邾文公以魯國干預須句之故出師與魯國戰於升陘,魯國戰敗,邾國人將繳獲的魯僖公的胄甲懸於魚門炫耀。
公元前633年年十二月,魯僖公會諸侯,盟於宋。公元前632年秋,派公子遂如齊。冬,魯僖公與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秦人會盟於溫,一場針對邾國的大規模的討伐正在醞釀中。
公元前627年夏四月,魯僖公為報升陘之仇,親自帶兵攻伐邾國。魯國攻取了邾國都邑邾繹山下的訾婁(今鳳凰山下大律村一帶,當時亦稱繹)。邾文公倉促之間只得從今天的連青山口南逃至句繹(今滕縣安上村),此地北有連青山阻隔,東有深澗阻隔,短時間魯軍難以攻取,邾文公獲得暫時喘息的機會。魯國軍隊步步緊逼,夏天雨季一過,魯僖公就派公子遂(襄仲)帥師一路從訾婁南攻連青山口,一路繞過連青山東側猛烈攻打邾軍,直逼句繹。魯國想趁著周邊大國無暇顧及邾國的機會給邾國一次決定性的打擊,為了避免大國介入,魯僖公不辭辛苦於十月出訪齊國。很快邾國軍隊抵擋不住強大魯軍攻擊,不得不踏上了向西遷徙的征途,直到宋國邊境邾國一側一個叫瑕的地方才停頓下來。魯國沒有繼續過度追擊,使邾文公免於亡國之災。其後幾年,邾文公利用魯文公初年國卿僭越地位未穩,於是重新出兵滅掉須句。
魯國於公元前620年春,攻伐邾國,其年三月,取須句,並派逃到魯國的鄭文公的兒子駐守須句。
公元前614年,邾文公毅然決定遷都於繹,即今天的嶧山之陽。
縱觀邾國歷史,在訾婁和句繹失守前的邾國近400年的歷史,是邾國君臣進取心強,勵精圖治,版圖不斷擴大蒸蒸日上的階段,歷經邾武公夷父顏、邾子克的努力,邾國日漸強盛,可稱為東邾;從此以後,特別是邾文公遷繹至嶧山後可稱為西邾(鄒),是邾國日趨衰落逐漸走向式微的階段。
邾文公對邾國的最大貢獻就是遷都。據《左傳》記載,魯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卜遷於繹。”將邾國遷都於嶧山之陽,是邾文公順乎民心之舉。但是卜辭上說,遷都有利於民,但是有害於君,會使君短命。當時的人是很相信占卜的,非常擔心邾文公的身體,紛紛勸阻遷都,邾文公卻說,上天樹立了君,就是為了替民謀利,至於我的生命如何,這是天意,如果遷都有利於民,就遷吧。他毅然將國都由訾婁遷至嶧山之陽。不久,邾文公真的病死了,這雖是巧合。邾文公能把人民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前,只要對人民有利,雖然有可能影響他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在當時是很可貴的。
嶧山之陽地理形勢優越,易於防守;周圍河流縱橫,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邾文公定都後,減輕了戰亂威脅,邾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邾國定都嶧山之陽,也奠定了鄒縣古代行政區劃的基礎。後人頌揚邾文公遷都功績,留下了不少詩篇,並在嶧山建了邾文公祠,以供後人奉祀。
現嶧山之陽尚存邾國故城遺址,遺址內地勢起伏不平,溝整縱橫,城內窯址、房基、土冢隨處可見,灰坑、瓦礫、陶片遍地皆是。近年來,故城內出土各類文物400餘件,東周至秦漢時期的陶文3000餘件。
1977年12月,邾國故城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