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明初,新洲城外有一道護城河,西北起張港,繞城至西南舉水河邊,城西面臨舉水河,北、東、南三面都是人工開挖的河道,用以護城,全長約5,000米,寬10米,北面壬癸門,東面清安門,南面阜財門,各有一座活動吊橋,西北的武勝門通張港街,西南的繼照門通黃陂街,河邊的資生門、長庚門、鳴岐門和麗澤門各有一碼頭。後城牆被毀,護城河河道水面卻一直保留。
1986年5月,城關鎮城建委作出開發古護城河,建設環城遊廊規劃,按規劃設計,將古護城河進行全面疏浚,兩邊砌築護坡,坡外開闢林蔭人行道,河中置小遊艇供人遊樂。規劃得到中共城關鎮委、鎮政府的贊同,並在1987年2月召開的鎮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經人民代表討論通過,形成決議,報經縣政府批准實施。
1987年12月全縣開展水利工程建設,城關鎮治理護城河列為縣內的水利工程,是年底,由城關鎮安排李林、顧崗兩管理區民工,對護城河進行全面疏浚,同時拆遷河邊樓房27棟,2,166平方米,平房367間,10,300平方米,開挖占河菜地5畝。後來這項工程被縣新任主要領導否定,環城遊廊規劃實施中止。
1990年後,護城河逐步被開發商建涵改造,其上建成小街道,兩邊是商業經營門店及住房。先是南護城河建成常陽街,後稱步行街,繼而東護城河被建成東關街,北護城河面建成連(臨)城街。一道記錄數百年古城文明的遺蹟從此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