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茶鋪茶場

茶鋪茶場 《茶鋪茶場志》(1958-2005)邵陽市茶鋪茶場,地處洞口縣高沙鎮境內,是邵陽市最大的國有農墾事業場,歸口邵陽市農業局管理。全場占地面積1.46558萬畝,固定資產3800萬元;總人口6827人,幹部職工2343人,黨員245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0名,其中高級3名,中級36名,初級61名,場部設辦公室、政工科、審計監察室、計財科、保衛科、電管科、國土辦、農辦、計生辦、動檢站10個職能科室。原有一分場、二分場、三分場、四分場,歸農業辦公室管理,原建立的農機站、機械廠、罐頭廠、電站、茶葉加工廠、豬鬃制刷廠、畜牧養殖場、魚苗魚種場、農業公司、生活服務公司、供銷貿易公司、錳業公司、建築公司等17個獨立核算二級企業單位,現已通過租賃、破產等形式來兌付銀行貸款和職工工資。二級單位有兩個行政村(大屋村、雙塘村),1個子弟學校(學前班至國中),1個職工醫院。民營企業有津津食品廠、八角山磚廠、新升茶葉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化肥廠、花卉苗圃場、養雞場、洞口縣肉食冷凍有限公司。我場主產茶葉、柑桔、牲豬、鮮魚、水稻、藥材等,是個集農工貿一體化的綜合型農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陽市茶鋪茶場
  • 占地面積:1.46558萬畝
  • 固定資產:3800萬元
  • 總人口:6827人
綜述,場區人口,環境資源,茶場組織,經濟管理,農業,人物,編後記,茶場學校,五七中學,茶場中學,雙桂國小,子弟學校,黨組書記,

綜述

邵陽市茶鋪茶場的前身是洞口縣茶鋪農場。1958年5月4日,湖南省農業廳農經字(1958)第309號檔案,同意洞口縣在茶鋪建立國營園藝場,農場由縣委、縣人委直接領導。農場建立後,縣委、縣人委組織了浩浩蕩蕩的建設隊伍進場墾荒。1958年至1964年共開墾了6000多畝土地,其中茶園500畝,稻田800畝,柑桔700畝。當時,全場已有職工414人,國家幹部17人,在此期間,因經費不足,生產力水平較低,職工生活十分艱苦。
1965年9月,中共邵陽地委85號檔案將洞口縣茶鋪農場改屬邵陽專區管理,並改名為邵陽專區茶鋪茶場。
1968年3月23日,邵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68)022號檔案,批准建立邵陽專區茶鋪茶場革命委員會。
從1966至1969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衝擊,影響制約了農業生產發展,耕地面積雖有增加,而虧損卻日趨嚴重,累計虧損額為400萬元左右。
1972年5月,為發展茶葉生產,邵陽地區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組下發111號檔案,同意將湖南邵陽地區茶鋪茶場改為邵陽地區茶鋪茶場。場領導依照上級指示精神,緊緊抓住茶葉這個拳頭產品,帶領全場幹部職工團結奮鬥,將茶園擴展至2000餘畝,並建起了規模較大的茶葉加工廠,改生產紅條茶為紅碎茶,實現了粗細聯合加工。1973年底,扭轉了長達15年之久的虧損局面,開始了盈利。在組織恢復生產過程中,固定資產大幅度增加,全場載重汽車6輛,大中小型拖拉機17台,添置各種農機器具121件,增加了倉庫,搞起了引水灌溉工程,辦糖廠1個、養豬場16個,建辦公樓1座、職工宿舍23棟,職工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1979年2月,中共邵陽地委下發7號檔案,將邵陽地區茶鋪茶場改為邵陽地區茶葉研究所。1980年10月,邵陽地區編委8號檔案,將邵陽地區茶葉研究所更名為邵陽地區茶鋪茶場。
1985年7月,邵陽地區編委39號檔案,確定邵陽地區茶鋪茶場為副縣級單位。
1986年3月,邵陽地區建制撤銷,邵陽地區茶鋪茶場更名為邵陽市茶鋪茶場,歸口市委農村工作部、市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和市農業局管理。至1998年市編委下發邵市編髮[1998]5號檔案,恢復邵陽市茶葉研究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屬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邵陽市茶鋪茶場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家庭承包、聯產計酬、庭院經濟等新的格局已逐步形成。場部機關推行精簡效能的管理機制,撤併了部分科室,精簡了39名行政人員下基層辦經濟實體,行政事業費由每年21萬元下降到10.8萬元,減少了50%。同時,建立了幹部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打破了幹部工人界限,不拘一格用人才,有12名優秀工人被錄用到中層領導崗位任職,並將12名不勝任原職工作的中層幹部就地免職當一般職工;建立了職工能出能進的勞動用工制度,勞動最佳化組合,平等競爭,雙向選擇上崗;打破檔案工資,管理人員按崗定薪,薪隨崗變,工人按時計酬或按件計酬,多勞多得。通過改革,給企業注入了活力,調動了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初步實現了農、工、貿一體化。茶葉面積1434畝,茶鮮葉最高產量達216萬斤,年產乾茶5000擔左右;柑桔面積從原來的700畝增加到1246畝,年產桔200萬斤左右;水田800畝,年產稻穀160萬斤;魚塘800畝,年產鮮魚20萬斤;集約化豬場加畜牧小區年出欄肥豬12000頭。工業企業擁有汽車配件、電機零件製造、農機修造、食品加工、豬鬃制刷、機械製品等產品50多種。1992年至1994年連續3年盈利,其中1992年總產值650萬元,盈利10萬元;1993年總產值738萬元,盈利13.8萬元;1994年總產值763萬元,盈利7.8萬元。1995年由於遭受了嚴重的旱澇災害和產品銷售市場疲軟,出現了虧損64萬元,1996年以來,由於市場經濟的影響,茶葉加工廠、豬鬃廠、機械廠、錳業公司、供銷貿易公司、生活服務公司、建築公司相繼停產歇業,實行整體拍賣、整體租賃等形式,破產完貸、兌付職工工資、醫藥費等。隨著形式的發展,場內民營企業發展迅速,1996年建立了邵陽市茶鋪茶場八角山磚廠,1997年建立了津津食品廠、有機肥料廠、新升茶葉有限責任公司、養雞場、牲豬出口養殖場等11個民營企業。到1998年5月,邵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一級財政,建立了財政所、工商所、稅務所、國土所、動物防檢站、農機管理站,賦予了部分行政職能。到2002年實行了稅費改革後,取消了農業稅和上繳承包費,茶場財源枯竭,經濟形勢嚴峻,2003年國家批准我場3000畝土地墾復項目,使雜草叢生的荒地又出現了生機,通過了2年的時間,我場新增柑園700畝,新增茶園600畝。到2005年底,國民生產總值達6789萬元,人均純收入684元。
邵陽市茶鋪茶場從1958年5月創建到2005年底,已度過47個春秋,雖然幾易管理體制,歷經蒼桑,但歷屆領導發揚艱苦創業和勵精圖治的精神,團結廣大幹部職工克服重重困難,為國家的經濟建設、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業科技的推廣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七十年代,茶鋪茶場是湖南省紅碎茶出口基地;八三年被國家外貿部定為大活豬出口基地;九四年被評為湖南省農墾系統先進單位。2004年被市人民政府授予雙文明建設目標二等獎。建場以來,累計上交國家稅利4600萬元,創匯1890萬美元。

場區人口

第一章 場區
第一節 地理位置
我場位於東經110°37′,北緯26°57′,總面積14655.8畝,東與高沙的麻山、撫軍村接壤,北同又蘭鎮的臥龍村毗鄰,西接高沙鎮的雙合村,南與高沙鎮的溫塘村相連。省道、縣道貫穿我場。
第二節 行政區劃
我場為洞口高沙鎮的一部分,1958年5月經洞口縣人民政府報請省農業廳批准,將高沙的雙塘、大屋兩村及部分土地劃出來,於1958年5月8日建立洞口縣茶鋪農場,1965年改屬邵陽地區管理,為邵陽市茶鋪農場,1968年更名邵陽市茶鋪茶場。
全場設有一、二、三、四分場、大屋、雙塘兩個行政村,12個村民小組,23個生產隊,總人口6827人,其中農業人口1374人,占總人口的20.13%,場內建有子弟學校、職工醫院。民營企業有機化肥廠、津津食品廠、環保磚廠、新升茶葉有限責任公司、養雞場、生豬養豬場等六家民營企業。洞口縣肉食冷凍有限責任公司座落在我場,占地面積4.3公頃。
第三節 場經濟概況
2005年全場實現社會總產值7960萬元,比上年增長 13%,財政收入168萬元,累計赤字644.8萬元。
主要農產品:肉豬、仔豬、柑桔、茶葉、糧食、禽類、水產漁類等,全場職工人平純收入為684元,比上年增加79元。
農業基本建設及其它設施已初具規模,農排機械113台(處),總裝機容量345千瓦,農產品加工機械裝機容量為1676千瓦,農用車16輛,辦水電站一個,裝機容量120千瓦。交通設施有所改觀,全場48公里機耕路基本暢通。住宅電話普及率達89%。
教育衛生事業發展較快,2005年學校在校學生由原來的689人到1052人。每年考進一中、三中的學生逐年增加,2000年考一中、三中學生只有4人,2005年考進一中的有4人、三中的有6人。衛生事業沿著健康方面發展。預防接種按國家要求達到合格,建卡到戶100%,職工醫院50年來無重大醫療事故發生。
第二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數量及分布
邵陽市茶鋪茶場人口變化情況表
1958年全場總戶數216戶,96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9人,1968年全場總戶數432戶,158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8人,1978年全場總戶數672戶,196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7人,1988年全場總戶數1764戶,376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20人,1998年全場總戶數1980戶,407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74人,2005年全場總戶數2317戶,682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453人(2005年落實農墾政策解決農轉非4079人)。
茶鋪茶場以農為主,90% 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到1973年國家認定了一批農牧工(吃定銷糧),1976年又認定了一批農牧工,其後隨著自然勞動力的增長,截止到2005年12月底止,農工為2343人,其中退休農工為347人,大屋、雙塘村加外遷戶總計農業人口1374人。
第二節 人口性別年齡結構
我場性別比為100:108,從1968年到2005年,人口特點為:
1、少年兒童比例逐年減少,從41%減少到12.6%。
2、青壯年比例增大,從68年的41%增加到2005年的56%。
3、老年壽命延長,根據人口普查記載,全場人均壽命為68.69歲,男性為66.98歲,女性為70.16歲。
第三節 計畫生育
據史料記載,1962年冬,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實行計畫生育的指示,我場相繼成立了計畫生育領導小組,到1964年初成立了計畫生育辦(兼),到1977年初成立了專門的計畫生育辦公室,並配備了專業人員3人。我場的自然增長率從64年的53‰降到2005年的7.34‰,2005年經市農業局年度考核,計畫生育率100%,節育措施率100%,徵收社會扶養費100%,據初步統計,全場歷年來少生人口3600人,全場廣大育齡婦女在計畫生育上實現了從強迫到自願這一過程。

環境資源

第一章 自然環境與資源
全場範圍內地貌類型多樣,小山丘崗平兼有,其特點一是類型多樣;山地1325.5畝,占總面積9.04%,丘陵9197.6畝,占總面積的62.76%,水域741.2畝,占總面積的5.06%,溝渠、田埂、石礫地775.1畝,占總面積的5.28%,村莊、工礦用地、特殊用地、交通用地、公路用地、村道路用地2616.4畝,占總面積的17.86%。二是氣候溫暖濕潤;光熱雨量充沛,溫差38.8°至-8°,日照率為36%。三是境內水系發達,蓼水河畔等占我場水源總量的31.3%。地下水源占49.7%,天然水占20%。

茶場組織

第一章 黨組織的建立
第一節 批准建立時間
1958年5月,中共洞口縣委同意建立中共洞口縣茶鋪茶場支部委員會。1960年5月,中共洞口縣委(1960)207號檔案批准,建立中共洞口縣茶鋪農場委員會。1995年9月,中共邵陽地委85號檔案批准,建立中共邵陽專區茶鋪農場委員會。1969年12月,邵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政工 革發(1969)085號檔案批准,建立中共邵陽專區茶鋪茶農場核心領導小組。1972年3月,中共邵陽地委組(1972)35號檔案批准,復建中共邵陽地區茶鋪農場委員會,以後該場黨委會名稱隨著單位名稱的改變而改名。
第二節 組織任免
一、中共洞口縣茶鋪農場支部委員會
1958年5月————1965年8月
書 記 張海涵(縣委副書記兼)
副書記 毛祖元(1958年10月免)
曾傳言(1958年8月任)
高烈強(1964年6月任)
二、中共邵陽專區茶鋪農場委員會
1965年9月————1966年8月
書 記 李子平(地委農村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兼)
副書記 高烈強
1966年9月————1968年3月
書 記 馬壽山
副書記 高烈強
三、中共邵陽專區茶鋪茶場農場核心領導小組
1969年12月————1972年3月
組 長 范再求
四、中共邵陽地區茶鋪茶場委員會
1972年3月————1972年6月
書 記 范再求
副書記 高東嶽
五、中共邵陽地區茶鋪茶場委員會
1972年6月————1979年3月
書 記 范再求
副書記 高東嶽(1972年8月免)
黃鏡秋(1975年3月免)
肖洪銘
劉仁棟(1978年3月任)
楊光甫(1978年6月任)
六、中共邵陽市地區茶葉研究所委員會
1979年3月————1980年9月
書 記 楊光甫
副書記 肖洪銘
1983年9月————1986年3月
書 記 劉光中
副書記 姚作桃(兼)
唐迪貴
七、中共邵陽市茶鋪茶場委員會
1986年3月————1988年9月
書 記 劉光中
副書記 姚作桃(兼)、唐迪貴
1991年4月————1993年2月
書 記 劉興家
副書記 肖洪泰(兼)
劉曉林(兼)
1993年3月————1994年12月
書 記 肖洪泰(兼)
1995年1月————1995年4月
書 記 缺
1995年5月————1998年3月
書 記 曾和平(1995年5月任)
副書記 楊吉成(1995年5月任兼)
1998年4月————2003年4月
書 記 曾和平
副書記 廖代國(1999年12月任)
2003年5月————2004年7月
副書記 廖代國(主持工作)
2004年8月————2005年12月
書 記 廖代國(2004年8月任)
副書記 許紅勝(2005年2月任)
第二節 紀委的任免
中共邵陽地區茶鋪茶場紀律檢查委員會
1993年9月————1986年3月
書 記 唐迪貴(兼)
中共邵陽市茶鋪茶場紀律檢查委員會
1986年3月————1988年9月
書 記 唐迪貴(兼)
1988.9——1996.12
書 記 劉興家(兼)
1997.1——2005.12
書 記 謝光登(1997年1月任)
第二章: 行 政 組 織
第一節: 行政班子
一、洞口縣茶鋪農場
1958.5——1965.8
場 長 張海涵(縣委副書記兼)
副場長 毛祖元(1958.10免;1962.4再任)
朱松高 (1958.7免)
何文治 (1966.3免)
二、邵陽專區茶鋪農場
1965.9——1968.3
場 長 劉泉清
副場長 鄧昌燮(1966.11任)
三、邵陽地區茶鋪農場革命委員會
1968.3——1969.11
主 任 高烈強
副主任 廖昌炳、李迪奇
1969.11——1972.5
主 任 范再求
副主任 鄧昌燮(1971.9免)
四、邵陽地區茶鋪茶場革命委員會
1972.6——1979.2
主 任 范再求
副主任 黃鏡秋(1975.3免)、肖烘銘
五、邵陽地區茶葉究所
1979.2——1979.12
所 長 范再求
副所長 肖洪銘
1972.12——1980.10
副所長 肖洪銘
六、邵陽地區茶鋪茶場
1980.10——1983.9
副場長 肖洪銘
劉光中(1982.2任)
姚作桃(1982.2任)
1983.9——1986.3
場 長 姚作桃
副場長 唐迪貴
肖洪銘
袁鏞(1984.6任)
七、邵陽市茶鋪茶場
1986.3——1987.7
場 長 姚作桃
副場長 唐迪貴
肖洪銘
袁 鏞
易祥虎(1987.2任)
1987.8——1988.11
場 長 劉光中
副場長 唐迪貴
袁 鏞
易祥虎
肖洪銘(1987.12免)
1988.11——1994.12
場 長 肖洪泰
副場長 劉曉林(1993.1免)
袁 鏞(1992.10免)
易祥虎(1992.10免)
劉遜才(1992.10免)
曾和平(1992.10任)
肖仕斌(1992.10任)
戴恩柏(1992.10任)
廖代國(1994.9任)
1995.1——1995.5
副場長 曾和平
肖仕斌(1995.3免)
戴恩柏
廖代國
銀慶平(1995.4任)
1995.6——1998.4
場 長 楊吉成
副場長 戴恩柏
廖代國
銀慶平
1998.5——2003.4
場 長 曾和平
副場長 戴恩柏
廖代國
黃淵平(1999年10月任)
許紅勝(2000年10月任)
2003.5——2004.8
副場長 廖代國(主持工作)
許紅勝
黃淵平
戴恩柏
2004.9——2005.12
場 長 廖代國(2004年9月任)
副場長 許紅勝
黃淵平
唐安然(2005年2月任)
劉小明(2005年8月任)
第二節 群團組織
一、工會組織
邵陽地區茶鋪茶場工會委員會
1981.1——1986.3
主 席(缺)
邵陽市茶鋪茶場工會委員會
1986.3——1988.8
主 席(缺)
1988.8——1993.8
主 席 唐謨松
1993.8——1999.9
主 席 戴恩柏(兼)
1999年10月————2000年3月
主 席 朱華高(1999年10月任)
2000年4月————2005年1月
主 席 戴恩柏(兼)
2005年2月————2005年12月
主 席 戴恩柏(2005年2月任)
二、共青團組織
1972年5月————1976年5月
書 記 雷興美
副書記 缺
1976年6月————1979年10月
書 記 申喜秀
副書記 缺
1979年11月————1990年4月
書 記 缺
副書記 袁建平
1992年4月————1994年12月
書 記 缺
副書記 楊文乾
副書記 雷海燕
1995年4月————2005年12月
書 記 尹華瓊(1995年4月任)
副書記 肖躍勝
雷海燕
劉文宏(兼)
三、女工委組織
1995年4月————1998年3月
女工主任 楊初貞(1995年4月任)
1998年4月————2005年3月
女工主任缺
2005年4月————2005年12月
女工主任 呂碧峰(2005年5月任)
第二章 重大決策和活動紀略
1984年3月 全場統一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0年3月 全場統一實行打破檔案工資,按崗定薪,薪隨崗變的工資制度,實行競爭上崗、雙向選擇的人事制度
1998年4月 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一級財政體制
1998年5月 市編委下發恢復“邵陽市茶葉研究所”
1998年10月 場慶四十周年,省、市、縣有關領導來場參加慶典,來賓達471人,特別是原下放知青有53人來場參慶
2002年3月 全場統一取消向農工收取承包費
第三章 組織建設
第一節 黨員發展
從1958年7名黨員發展到2005年的245名,其中機關支部41人,學校支部16人,老乾支部36人,農業支部(4個分場)125人,大屋村支部12人,雙塘村支部15人。
第二節 基層組織建設
場黨委在轄區內建立了6個支部,選舉產生了6個支部委員會書記。
大屋村支部書記黃生財
雙塘村支部書記鄧集平
農業支部書記劉品燕
學校支部書記劉興明
老乾支部書記袁 鏞
機關支部書記唐安然。

經濟管理

第一章 經濟發展概況
第一節 發展速度
1958年至1968年是我場建設時期,付出多,收入少,1969年到1992年,是我場發展的黃金時期,年產茶葉高達5000擔、柑桔200萬公斤、鮮魚20萬公斤、年出欄生豬高達11萬頭、出產禽類30萬羽,為國家創匯1890萬美元,累計上交國家稅利4600萬元。1993年至2005年是我場恢復重建時期,主產的茶葉、柑桔老化嚴重,加之市場疲軟,出口封鎖,導致經濟效益低,在這十多年裡重新栽培柑園1434畝,栽培茶葉1246畝,國民生產總值從1992年的2367萬元到2005年的7960萬元,年遞增比例為2.5%。
第二章 國土資源管理
第一節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我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秉著土地利用原則,保持統一性,考慮適用性,講究科學性。土地利用主要措施:一是強化土地意識,落實基本國策;二是搞好土地利用區劃;三是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堅持的原則是: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兼顧考慮林牧副漁,大力發展商品生產。
第二節 耕地保護及建設用地管理
耕地保護在用地建房採取先補後建,達到占補平衡,2005年利用荒蕪茶園、荒旱地、荒山荒坡開墾耕地217公頃。為耕地保護、占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農業

第一章 農業經濟體制改革
我場從1958年建場以來,農業經濟體制以國營統一經營至1984年1月實行產品上交國家,按底分核發工資,糧食採取上交國家,然後返回供應職工的定銷糧。1984年2月我場根據中央關於切實加強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檔案精神,實行了承包責任制,百分之六十的生產隊將本隊土地按勞動力分配到人,百分之四十的生產隊按家庭合法人口分到每個家庭,對國家投資的幼柑款實行劃帳償還,每年按一定比例收取,直至收完為止;對按照法定規定辦理了退休手續,其退休費、職工醫療費從上繳利費中結算。經過經濟體制改革,我場進行了兩次責任制完善,基本上趨向於合理性,農工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責任制以後,對原來的產業化帶遵循只能擴大、不能縮小的原則,使我場生產趨向產業化、規模化、專業化,對我場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具體表現在:
一、種植業。我場仍然以茶葉、柑桔為主產,輔助種糧、花生、玉米等經濟作物。到2005年底止,桔園1447畝,茶園1247畝,其它經濟作物1000畝。種植業占我場國民生產總值36.7%。
二、養殖業。我場歷年來以養豬是強項,曾獲得國家活大豬出口基地稱號,我場有70%的農戶從事養豬業,從1992年到2005年年均出欄生豬7萬頭,是我場支柱產業,占我場國民生產總值37.9%。
三、民營企業的崛起為我場經濟提供新的增長點,占我場國民生產總值26.4%。
第二章 農業綜合開發
我場於2000年上報國家國土資源部,申請3000畝土地開發項目,2003年4月批覆下來,2004年3月付諸實施,因責任到戶以後,我場原來的噴灌設施基本毀壞,7個抽水站6個不能用,再加之市場疲軟,茶葉、柑桔不值錢,農工失農經商,外出務工,大部分茶葉、柑桔荒蕪,雜草叢生,通過3000畝土地開發,扭轉了這一現象,排水系統全部恢復,噴灌設施也重新給予安裝,據統計,開發總面積為217公頃,新增耕地184.8公頃,水利提灌站7處,地下水管5652.7畝,斗渠4238.3米,農渠10165.2米,高位蓄水池19個,我場基礎設施得以改觀。

人物

第一章 人物錄
第一節 先進人物錄
肖東光 1994年6月國務院授予計畫生育榮譽證書
尹華瓊 1994年6月國務院授予計畫生育榮譽證書
第二節 專業高級技術人員錄
許岱宗 高教高級 88年9月
舒英傑 高教高級 88年9月
袁 鏞 高級農藝師 88年9月
第三節 知名人士錄
劉品安 廣州省社會科學院教授
黃無畏 美國某大學教授、博士後
李慎惠 株州市職工醫院院長、教授

編後記

2007年6月,洞口縣召開了地方志編寫工作會議,要求每個單位寫一份方(局、鄉鎮、場)志,我們通過了 歷史資料,走訪收集,對場志逐略地疏理,形成了這一版本。
《邵陽市茶鋪茶場志》從初稿到定稿,歷時三個月, 很多地方粗略馬虎,不可能不出問題,歡迎讀者批評。
由於時間蒼促,水平有限,書中缺點和遺漏在所難免,歡迎批評指正,特別是對符合入志的內容很不完善,敬請原諒。
茶場志編纂委員會
二00八年元月三十日

茶場學校

歷屆校長名錄

五七中學

單位名稱
起止年月
姓 名
職 務
任職時間
備 注
五﹒七中學
1969.1—1981.7
肖銳鋒
校長
12

茶場中學

單位名稱
起止年月
姓 名
職 務
任職時間
備 注
邵陽市茶鋪茶場中學
1981.7—1986.2
劉興家
校長
4.5

邵陽市茶鋪茶場中學
1986.2—1988.7
許岱宗
校長
2.5

邵陽市茶鋪茶場中學
1988.7—1994.1
劉興明
校長
5.5

雙桂國小

單位名稱
起止年月
姓 名
職 務
任職時間
備 注
雙桂國小
1973.1—1982.9
劉品友
校長
9.5

雙桂國小
1982.9—1988.7
伍祚漢
校長
6

雙桂國小
1988.7—1994.1
蔣萬坤
校長
5.5
此後國小中學合二為一,稱為邵陽市茶鋪茶場子弟學校

子弟學校

單位名稱
起止年月
姓 名
職 務
任職時間
備 注
邵陽市茶鋪茶場子弟學校
1994.2—1996.3
肖北辰
校長
2

邵陽市茶鋪茶場子弟學校
1996.3—1999.3
伍祚漢
校長
3

邵陽市茶鋪茶場子弟學校
1999.4—2013.6
劉興明
校長
14













黨組書記

單位名稱
起止年月
姓 名
職 務
任職時間
備 注
五﹒七中學
1969.1—1981.7
肖銳鋒
書記
12

邵陽市茶鋪茶場中學
1981.7—1986.2
劉興家
書記
5.5

邵陽市茶鋪茶場中學
1986.2—1990.12
楊文乾
書記
4.5

邵陽市茶鋪茶場中學
1991.1—1994.1
劉興明
書記
3

邵陽市茶鋪茶場子弟學校
1994.2—1999.3
伍祚漢
書記
5

邵陽市茶鋪茶場子弟學校
1999.4—2013.6
劉興明
書記
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