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東黃花菜

邵東黃花菜

邵東黃花菜,湖南省邵東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邵東黃花菜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黃花菜即金針菜,又名忘憂草、萱草花、健腦菜。它味鮮質嫩,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蔔素、胺基酸等人體所必須的養分,其所含的胡蘿蔔素甚至超過西紅柿的幾倍。

據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編撰的《邵陽縣誌》記載:“萱,即宜男花,六出稚芽,花跗可食”。邵東一地在明弘治年間開始種黃花菜,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2005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邵東黃花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東黃花菜
  • 產地名稱:湖南省邵東縣
  • 品質特點:色澤鮮亮,食味別致,肉頭肥厚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5年第189號
  • 批准時間:2005年12月28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品種分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邵東素有“金針之鄉”之美譽,所產黃花菜以色澤鮮亮,食味別致,香氣馥郁、肉頭肥厚而聞名。
邵東出產的黃花菜,被列為全國八大名貴蔬菜之一。經中國醫學科學院測定,邵東黃花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胡蘿蔔素、核黃素的含量,都高於西紅柿等常見的蔬菜。據《本草綱目》記載,黃花有利胸膈、安五臟、通乳健胃、輕身明目等功效。
邵東黃花菜邵東黃花菜

品種分類

邵東黃花菜種質資源豐富,據調查全縣有31個品種,主栽品種9個,分別為四月花、荊州花、茶子花、中秋花、長嘴子花、茄子花、矮箭中期花、猛子花和白花。

產地環境

邵東縣屬湘中丘陵地帶,為浸融蝕地貌。丘崗地占邵東縣總面積的61.18%,山地占21.69%,平原多為溪谷平原,僅占10.85%。地勢南北崛起向中部傾斜,中部抬升向東西兩向成階梯式傾斜,成為境內三大水系的分水嶺。邵東縣域處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多陰雨,夏暑期長,秋多乾旱,冬寒期短。年日平均氣溫 16.6℃。年平均無霜期270天。年平均降水量1150—1350毫米。邵東縣總徑流量年均24.87億立方米。地下水源豐富,且露頭好,儲量在一般年景達4.6億立方米。金針系列黃花菜品種,立地條件廣泛,即可在農田,池梗,林地,甚至路邊,房前屋後都可以種植。根據繁殖經驗,土壤濕潤黃花菜長勢旺盛,有助於種苗成活和分櫱,土壤乾燥有利於種苗擴展根系。黃花菜種苗適宜各種土質,但以紅黃土壤最好,產量平均在乾菜200—250餘公斤/畝(每3.5—4公斤鮮菜曬0.5公斤乾菜)。每年農曆陽曆9月至來年4月是其根莖移植最佳期,陽曆5月下旬至8月下旬為採摘期,每日採摘最佳時間分品種而定,比如白花,下午4點也可摘,那時候是長的最熟的時候,猛子花在下午4點以前必須要摘,最好是在每天熟的恰好的時候摘,一般是在12點左右最有料。品種不同採摘的時間也不一樣,菜農們最好根據時間依次採摘,排種根據品種區域種植,節省時間,又得到最大收穫。黃花菜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只要管理好,一次種植永久採摘,不過在10—15年左右需要分櫱繁殖。因為黃花菜根系長滿了導致營養跟不上必須分櫱重新種植。
邵東黃花菜邵東黃花菜

歷史淵源

邵東種植黃花菜,歷史悠久。據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編的《邵陽縣誌》記載:“萱,即宜男花,六出稚芽,花跗可食。”
邵東在明弘治年間開始種黃花菜,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當時太平一都,太平二都(今邵東縣崇山鋪、團山、流光嶺、水東江、楊橋)就種植黃花菜數千畝,後續擴至廉橋、光陂、黑田鋪、黃陂橋等地。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全縣產黃花菜520噸,初具黃花菜生產規模。

生產情況

1977年,邵東縣種植黃花菜3.7萬畝,產乾花2450噸,並採用先蒸製、漂燙、然後再曬乾或烘乾的獨特加工工藝,由縣供銷合作社和縣外貿公司調拔外貿出口“金雞牌”黃花菜1000噸。
1980年,邵東縣率先成立了中國第一家黃花菜研究所,主要從事黃花菜的品種改良,高產栽培和加工技術研究與開發。全縣種植黃花菜3.9萬畝,總產量3249噸。
1982年,邵東縣種植黃花菜4.6萬畝,總產量4531噸。
1988年,邵東縣種植面積達5.5萬畝,總產6250噸,創歷史新高,出口量占湖南省的50%,被外貿部列為十大幹菜出口基地之一。
2002年,邵東縣種植黃花菜6.2萬畝,總產6500噸,總產值達6500多元。
邵東黃花菜邵東黃花菜

產品榮譽

2005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邵東黃花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邵東黃花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湖南省邵東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邵東黃花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通知》(邵政函[2005]72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湖南省邵東縣黑田鋪鄉、簡家隴鄉、流光嶺鎮、黃陂橋鄉、廉橋鎮、佘田橋鎮、火廠坪鎮、水東江鎮、楊橋鎮、周官橋鄉、仙槎橋鎮、團山鎮、魏家橋鎮1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邵東黃花菜邵東黃花菜
選用四月花、荊州花、茄子花、白花、長嘴子花、細葉子花優良品種。做到早、中、晚熟配套。
(二)栽培管理
1. 立地條件: 在海拔150米至600米之間向陽地栽種。土壤為石灰岩、板頁岩發育的黃壤,有機質含量≥1.0%,PH值6.5至7.5。
2. 種苗繁育:
分蔸繁殖:結合更新復壯,在每叢植株的一側連根挖出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老蔸,選出健壯無病蟲的種苗集中良繁。
切片繁殖:將種植3年以上的植株整株挖出,割去葉片,將短縮莖縱切2至4片集中良繁。
花苔腋芽繁殖:利用花苔分枝節上苞片中的腋芽進行繁殖。
組織培養:用葉片、花絲和花苔等外植體,通過組織培養獲得最大植株。
種苗標準:大田栽植的黃花菜種苗要粗壯,細根5條以上,有芽、無病株,無紡綞根,無海底。
3. 栽植:
栽植時間:早秋時期和冬季休眠時期兩個時期最適宜。
施足底肥:栽前開深30厘米以上的定植溝,每畝施豬、牛糞草,土雜肥,鈣鎂磷肥,施入定植溝,表面蓋土,
適當深植:根據土壤確定栽植深度,一般種苗短縮莖頂部栽入土中2至3厘米,土表露苗4至5厘米高為宜。砂土適當深植,粘土適當淺植。
分別栽植:按品種、種苗大小分別栽植,一個品種栽植一區,按品種特性、種苗大小確定密度、施肥水平。
4. 施肥、管理原則:
無機肥和有機肥相結合為主體,控氮增磷、鉀,“前輕、中重、後補”的施肥方法。
5. 耕作管理:
採收採收
中耕。黃花菜營養生長期,搶天氣不定期鬆土、除草。
翻土。在黃花菜採摘結束後,及時割去苔、葉,對病區或酸性重的土壤1畝施50至75千克生石灰,然後挖土。
客土培蔸。秋苗凋萎後至小寒進行,用肥沃的塘泥、河泥、田泥、菜園土、陳土磚、山灰等堆培於株叢上面。
施冬肥。在黃花菜地上部停止生長後,結合培蔸進行。冬肥應以有機肥為主。
(三)採收及加工
1. 採摘時間:四月花6月上旬至7月上旬每天10時至13時採收;茄子花6月下旬至8月下旬每天9時開始採收;長嘴子花6月下旬至9月上旬每天早上7時開始採收;荊州花6月下旬至8月下旬每天14時至18時採收;白花6月中旬至10月中旬每天10時開始採收;細葉子花7月下旬至9月上旬每天14時至18時採收。採摘後鮮制或乾制。
2. 採摘標準:黃花菜花蕾長到充分長度,花蕾飽滿,顏色黃綠,花苞上縱溝明顯,蜜汁顯著減少,為成熟花蕾,即可及時採收。採摘時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花蕾的花梗基部,輕輕往下掰摘。
3. 黃花菜加工過程中禁止使用硫磺薰蒸或焦亞硫酸鈉。
(四)質量特色
1. 外觀:乾蕾條色澤金黃或棕黃,條色整齊均勻,有光澤,肉質肥厚,無異味。
2. 理化指標:乾黃花菜水分≤15.0%,總糖≥37.5%,蛋白質≥11.0%,總酸(以檸檬酸計)≤3.0%。鮮黃花菜水分≤85%,總糖≥34.0%,蛋白質≥2.25%,粗纖維≤1.9%,秋火仙鹼≤1.9毫克/100克。

專用標誌使用

邵東黃花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邵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歷史文化

黃花又名萱草、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記載見之於《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另稱忘憂,來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日忘憂草。”詩經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唐朝孟郊《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王冕《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譁。”
花卉鑑賞家認為,萱草翠葉萋萋,著花秀秀,煥發出一種外柔內剛、端莊雅達的風采,教人感到親切和藹,賞心悅目。難怪古人把它比喻為慈母的音容。白居易也有過詩云:“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為他晚年的知己劉禹錫屢遭貶謫的身世予以勸慰。蘇東坡曾賦日:“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他所述的“芳心”,就是指母親的愛心。清朝年間,寶慶(邵陽古稱寶慶)開始將黃花菜作為地方貢品向朝廷進貢。清朝朝廷要員、有鐵嘴銅牙之稱的風流才子紀曉嵐最愛吃黃花菜,用餐時一見到餐桌的黃花菜便手舞足蹈,興奮不能自已,讚美道:黃花菜可是個好菜,清爽香脆,其味無窮,常吃黃花菜的人聰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