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仲節

邵仲節

邵仲節,男,1926年出生山西夏縣。著名花鳥畫家,美術教育家,齋號“師竹軒”。政協成都市第八屆委員,民進成都市第五屆委員,西南民族學院客座教授。從事美術教育和藝術創作60餘年。擅長寫意花鳥畫,尤以牡丹著稱,有“邵牡丹”之美譽。譽為中國牡丹畫第一人。

基本介紹

  • 姓名:邵仲節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夏縣
  • 出生日期:1926年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山西省運城師範學校
  • 代表作品:《寫意牡丹技法》《邵仲節國畫集》等
畫家邵仲節,人物簡歷,社團職銜,展覽,出版,藝道佳話,名人評贊,傳奇人生,少年壯志不言愁,畫畫救了我的命,痴迷畫畫入佳境,筆墨當與時代行,每天都是小學生,

畫家邵仲節

人物簡歷

邵仲節,1926年出生於山西運城市夏縣,1945年畢業於山西省運城師範學校。1949年入川後1987年一直擔任成都市第二中學校高級美術教師,其間曾積極參加省市美術展覽和社會美術活動,如:組辦美術學習班,國畫班,並組建了成都錦水書畫院,擔任該院院長。在美術教學方面,曾先後擔任過美術教育進修學院美術系、成都師範學院美術系,四川師範學院學生國畫班國畫主講教師及西南民族學院客座教授。著名國畫家。國家高級美術師、教授。自幼習畫,受到任伯年吳昌碩王雪濤等一代名家影響,師承前人,刻意創新,他善於吸收和套用西畫技法,尤以牡丹著稱,有“邵牡丹”之美譽。他筆下的梅、竹、紫藤等亦各具風姿。邵先生從事藝術生涯五十年,桃李成林、成績斐然。邵先生著有《寫意牡丹技法》《邵仲節國畫集》和邵仲節國畫掛曆。
2009年5月邵仲節(右)在關公書畫院2009年5月邵仲節(右)在關公書畫院

社團職銜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聯牡丹藝術委員會副會長,四川省美協顧問,四川省美術家協會花鳥畫會顧問、四川省巴蜀詩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成都市政協委員兼書畫院副院長,成都市美協老年分會會長,成都市政協書畫院院長,民進成都詩書畫社社長,錦江區政協書畫院院長、錦水書畫院榮譽院長。

展覽

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及個展十餘次。部分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南海及有關國家機構收藏。山西夏縣司馬公祠內設有“邵仲節藝術館”。 1988年至1997年先後在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中國畫研究院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四川省美術館和太原深圳珠海等地舉辦個人美術展覽。積極參加省市和全國各類美術組織活動,吸收和套用西畫技法,保持和發揚中國畫的傳統特色,融合民間藝術精髓於其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特色和風格他擅長寫意花鳥畫。他筆下的梅、竹、紫藤等亦各具風姿。

出版

出版有《寫意牡丹技法》《邵仲節國畫集》《邵仲節牡丹專集》《邵仲節寫意牡丹作品選》《邵仲節牡丹作品精選》和邵仲節國畫掛曆多期。

藝道佳話

2007年8月8日至8月29日邵仲節先生受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央警衛局邀請再次專程去北京為中南海作畫。在京期間,82歲的邵老先生,冒著酷暑不怕疲勞,飽含激情的連續作畫,創作了多幅大幅作品。其中有一丈二尺的《和諧盛世國色嬌》,八尺的《總領群芳》和《花開時節動京城》等一批精品畫作,受到了中央辦公廳及中央警衛局領導的高度讚賞。8月14日原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親切接見了邵仲節先生併合影留念。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中央警衛局局長由喜貴上將代表江澤民同志設宴款待了邵仲節先生,並安排邵老到北戴河休息及參觀中南海和玉泉山。 2007年9月江澤民同志接見邵仲節館員。
邵仲節畫作邵仲節畫作
中共中央辦公廳負責同志感謝邵老不畏年事已高,第二次為中南海作畫,留下了多幅作品並頒發了中南海收藏證書。邵仲節先生的夫人張如月和兒子邵大光參加了此次活動,邵大光的作品亦被中南海收藏。父子二人的作品均被中南海收藏,留下了一段佳話。

名人評贊

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文史研究館員著名書法家梁伯言:“不惜胭脂畫牡丹,花如錦繡葉如山,時人只識顏色好,誰當繁榮建設看”。
文化部藝術品鑑定評估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歐陽希君:邵老筆下牡丹奼紫胭紅,姿恣萬千,以致人稱“邵牡丹”,譽為中國牡丹第一人。每當邵仲節的一幅畫出現在人們眼前時,不看落款便能判斷出是邵氏牡丹,只有邵牡丹才有這份氣勢,才有這份景象。先生畫國花牡丹,有酣暢淋漓、盪氣迴腸的民族自豪感,這就是仲節先生筆下“國花”的真魂所在。故現今藏界追捧者眾,畫奇價高 。
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楊力舟:古今善畫牡丹者眾,然而推陳出新並非易事。仲節先生之所以能在筆墨當隨時代上苦苦追求,首先源於他對牡丹的獨特的審美把握。詩人白居易有“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的詩句,劉禹錫詩云:“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仲節先生正是將牡丹的雍容華貴與雅俗共賞有機融合在一起。他的牡丹畫剛柔相濟,具有一種包容天地萬物的雍容大度。他筆下的牡丹,在表現牡丹花頭和枝葉上,變幽靜為動勢,還牡丹以風骨和飄逸。
徐悲鴻夫人、現徐悲鴻藝術館館長廖靜文:邵仲節的畫“妙筆凝趣,法通古今”。

傳奇人生

看到邵老時有三個想不到。其一,先生年已83歲高齡卻背不駝腰不彎,鶴髮童顏,精神矍鑠;其二,先生擅繪牡丹,名動中華,卻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其三,先生歷經人生風雨,卻依然熱情洋溢,對祖國、對人民、對生活充滿熱愛。
一個人,凡是做出了些成績的,比如像邵老,有著數以萬計痴迷他的牡丹畫的“冬粉”者,必然有著非同一般的人生閱歷,有著非同一般的堅強意志。由此,他才能將人間最美最輝煌的春色盡收筆底,讓易逝的韶華在他的筆下紙上定格為永恆。

少年壯志不言愁

1926年4月,邵仲節出生於山西省夏縣張郭店村一個農民家庭,耕讀傳家的邵家在兵荒馬亂的年景與祖國共涼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3歲時,邵仲節失去了母親。那是一位心靈手巧的農村婦女,剪紙和刺繡在村子裡頗有名氣。失去母親的邵仲節在很小的時候便成了一名放牛娃。牛背上缺吃少穿的生活,讓邵仲節對幸福的生活充滿了嚮往,他渴望自己長大後乾成一番事業,也住像老舅家(老舅家是書香門第,曾出過一名進士)一樣的四合院,也能受人尊重。
10歲那年,邵仲節參加了宋慶齡主辦的中條山難民兒童教養院。天資聰穎的小仲節從此走進了學校的大門,拿起了他心愛的筆,並一直念到中學,考入運城師範學校。運城師範學校當時是運城的最高學府,對學生進行音體美全面教育,目的是為全區的學童培養啟蒙老師。其時,南仁甫等河東書畫名家給了邵仲節最好的啟蒙,讓他在畫畫的道路上邁出了穩健的步伐,在花鳥畫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邵仲節在運城師範里因為出色的畫技嶄露頭角。1946年,因為超人的畫藝他承擔了政府一個任務——在運城中心區的鐘樓上繪製一幅巨大的國民黨領袖像。其時,正逢第一次國共合作,青年學生邵仲節別無選擇地拿起了畫筆,漂亮地完成了政府安排給學校的任務,從此,他一鳴驚人,走上了藝術之路。
立志要做一名畫家的邵仲節從來沒有想著與政治發生什麼關係,然而,此後,他因為畫畫的才能被國軍調往西安,成了一名國民黨上尉軍官。身高一米八零的學生邵仲節穿上了帥氣的軍官服,卻一點也沒有想到,因為這一段歷史,他付出了數十年的艱辛。
1947年運城解放,1949年新中國成立,邵仲節脫去了軍裝,卸甲歸田,成了陝西漢中一名普通農民。然而歷史注定會讓邵仲節寫上一筆。此後不久,黨和政府發現了邵仲節高超的繪畫才能,準備將他調往部隊做一名宣傳幹部。邵仲節又責無旁貸地跟著我軍南下四川,因為種種原因,他沒有去往部隊,而是成了成都二中的一名美術教師。畢業於師範學校,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服務,邵仲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寧和滿足,他決心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在成都二中數十年中,邵仲節桃李成林,培養出了張幼矩等多名頗有成就的畫家。他本人被北京師範大學實驗中學(原成都二中)聘為終身榮譽教授。

畫畫救了我的命

風暴來得沒有任何理由,幾乎在一夜之間,高大、熱情充滿創造力的美術教師邵仲節被打成了歷史反革命,成了牛鬼蛇神。課堂上他一邊辛苦地教學,一邊要聽著學生的謾罵。在操場上走路時,忽然就會有學生衝上來踹他一腳。批鬥會上,昔日的同事忽然間變成了仇敵,聲嘶力竭地對邵仲節極盡侮辱。當不少被批鬥者難以忍受侮辱選擇自殺時,邵仲節選擇了坦然面對。他想過去可能因為不可抗拒的原因站錯了隊伍,但是自己只是一介畫師,沒有危害過人民,絕對罪不至死。他相信政府相信黨會還他以公正,他不能自殺,他要好好活下去。
批鬥會上,革命小將們讓他低頭,他便低頭,讓他檢討,他便檢討。他以最謙虛誠懇的態度接受批鬥,從靈魂深處進行自我反省和改造。他被“請”進了學校堆放清掃工具的最破爛的房子,他開始了日復一日的清潔工生活。然而他沒有放下手中的畫筆。他已經遠離家鄉,他還想著有朝一日要回家鄉,他不能一蹶不振,將來愧對家鄉父老,他要實現心中畫家的夢。
白天,他在批鬥會上聽著那充滿攻擊意味的所謂檢舉揭發,心裡卻在一心一意構思著自己的畫。他想,政治風雲不可阻擋,批鬥者也是奉命行事,為了完成一種政治任務,權當是在演一場戲吧!我就演那被斗者,別人演的是批鬥者。大家都只是在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已。
有了這種超然,晚上,邵仲節拿起自己心愛的畫筆,在紙上揮毫潑墨,將白天構思好的畫面盡情揮灑。他用畫筆書寫人生,書寫心情,書寫志向。
更令邵仲節欣喜的是,許多時候,因為要畫萬里山河一片紅的宣傳畫,要寫大標語,要畫偉人像,邵仲節常常因為被拉去畫畫,而免去了一場場的批鬥會。他的同事常羨慕地對他說,希望他畫畫的時候也能為同事爭取一個哪怕是提顏料桶的工作,以遠離一場場的批鬥。
因為這份光榮的工作,邵仲節對於手中的畫筆充滿了感激。他站在地上或者梯子上畫畫的時候,常常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天長日久,他患上了嚴重的痔瘡。然而邵仲節仍然感激著畫畫。夜深人靜的時候,他靜靜地在學校最破的房子裡畫著。他想,畫畫救了我的命,畫畫就是我的命。
一個人,當他把事業當成自己生命全部的時候,他就一定能登上事業的頂峰。邵仲節就這樣登上來了。如今,當國家領導、人民民眾將太多的掌聲和鮮花送給他的時候,他再一次從心底里說:“畫畫讓我重生。”

痴迷畫畫入佳境

邵仲節熱愛祖國的教育事業,熱愛祖國的繪畫藝術。他常說,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師,老師是他的第一職業。教育學生可以教學相長,可以教給學生藝術,也可以從學生身上獲得靈感。
他對繪畫已然到了痴迷的地步。成都大街上阿婆家養了一隻肥大的母雞,他從旁經過,看到了覓食的母雞那份悠閒,那份驕傲,便怦然心動。主攻花鳥畫的他便在一邊靜靜地看,回去後便一遍遍畫。畫到不滿意時便再去看阿婆的雞。一次又一次,阿婆犯了疑:莫非這個高大的漢子鬼鬼祟祟是要偷自己的雞?
在公共汽車上,他還喜歡觀察,他喜歡從生活中發現美,獲得靈感。有一次,他目不轉睛地盯著一個面容姣好的女孩在看,在構思,差點被當成流氓,挨一頓好打。
不瘋魔不成活。就是在這忘我的痴迷中,邵仲節的畫藝漸入佳境。
在花鳥畫中,他最喜歡牡丹,喜歡它的艷麗,喜歡它經歷風霜雪雨,將最美的春光捧給人間的胸懷。

筆墨當與時代行

他歷經坎坷。因為被打成歷史反革命,他與妻子分了手,孩子們改了姓,與他劃清界線。當風停雨住,妻兒又回到了身邊的時候,他心中充滿了感恩。他感恩自己的祖國,感恩黨,感恩人民。他把幾十年的人生體悟和生活積累,把在洛陽、在菏澤寫生時看到的牡丹全部化作奼紫嫣紅,凝於筆端,為祖國畫,為人民畫。他要把牡丹的富貴、牡丹的嬌艷畫出來,他要把最美的春色帶給人間。
他說,當今時代,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社會和諧,民族振興、經濟繁榮,只有牡丹的雍容富貴能表達出祖國的萬千氣象。因而他畫出的牡丹大紅大紫、五彩斑斕。
雖然經歷坎坷,但邵仲節對生活充滿信心。他沒有純文人那種消極避世的思想,他不願意描繪色彩暗淡的殘葉敗花,他就喜歡艷麗的牡丹。他畫的牡丹昂揚向上,生機勃勃,讓人看後精神振奮,激情澎湃。
邵仲節充滿盛世景象的牡丹深深打動了眾多的畫迷。他們親切地稱邵仲節為邵牡丹,每當邵仲節的一幅畫出現在人們眼前時,大家不看落款便能判斷出是邵氏牡丹,只有邵牡丹才有這份氣勢,才有這份景象。
邵仲節先生信奉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文藝要百花齊放,要服務廣大人民民眾。他常說,筆墨當與時代行,要與時俱進,要用畫筆繪出時代的風采,寫出現代人精神世界的神韻。
邵仲節不認同以一種怪異為美,不認同讓人看不懂為新,他主張師傳統而不泥古,要與時俱進,引領主流人群的審美價值與情趣。
那年,他的牡丹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的時候,參展的人們摩肩接踵,盛況空前。故宮畫院一位副院長看過邵老的畫展後,緊緊握住他的手激動地說“感謝你,你為咱傳統派的花鳥畫家爭了氣,長了精神!”

每天都是小學生

學無止境,藝無止境。如今已是83歲高齡的邵老依然是那么謙虛好學。他常對學生和孩子們說,清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和先生是清代大儒,然而他謙虛好學,在晚年時仍然筆耕不輟,每天像小學生一樣上字課,寫仿,臨摹,不斷學習,力求進步。他願意像翁同和先生一樣,對自己也像小學生般要求,每天都從零開始,每天要上畫課,每天都要有進步。如今,每天早上五點半,邵老和老伴準時起床,六時外出鍛鍊,回來後吃過早飯,便開始了一天的畫課,看畫書,習畫作。
邵老說,自己現在83歲,是畫畫感覺最好的時候。從藝六十多年,人書俱老是最佳境界,他要從現在開始新的畫畫征程,要拿出更大的熱情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回報家鄉。
此前,邵仲節先生曾經為家故鄉的司馬溫公祠獻出六十餘幅牡丹畫,建立了邵仲節藝術館。還獻出數十幅牡丹畫為家鄉修建了夏縣張郭店仲節國小。汶川大地震時,82歲高齡的邵老一次獻出12幅精品牡丹畫,在四川的老藝術家中,他捐出的畫作是最多的。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感謝祖國,感謝時代,感謝歷史,感謝坎坷的命運。是這一切造就了今天的我,我願意盡我所能將更多的美帶給人間,帶給生我養我的家鄉人民。”邵老說。
這位年已83歲高齡的老藝術家,臉上洋溢著孩子般的純真與熱誠,一如他畫出的畫色天香的紅牡丹一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