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煎餅發源於江蘇邳州,流行於蘇北魯南。以麥子、玉米、山芋等糧食作為原料,洗淨泡發後,攪拌均勻,倒入石磨後,由經驗豐富的推磨人磨出糊子,再由烙餅人麻利地將糊子攤在煎餅爐上,煎成又大又圓的煎餅。有助於消化,方便食用,易存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邳州煎餅
- 主要原料:一般是麥子、玉米、山芋乾等糧食
- 主要營養成分:油脂,蛋白質,糖類
- 發源於:邳州
- 流行於:蘇北魯南
- 工具:石磨、鏊子等。
起源,製作工具和原料,製作工藝,特點,
起源
煎餅發源於邳州,流行於蘇北魯南。邳州煎餅,過去都是家庭自做自食,每家都有的,一般不到市場上出售。近年來,由於市場開放,大量的外地客商到邳州做生意,都想品嘗當地的風味名吃,一飽口福。吃煎餅的區域不甚廣,也就是蘇北魯南地區、邳州市、徐州市賈汪區、宿遷市宿豫區、新沂市、睢寧縣北部以及山東臨沂市、棗莊市、滕州市、日照市的一部分地方,這一地區又被叫淮海地區,屬東夷文化傳統影響範圍。
製作工具和原料
製作煎餅的工具:石磨、鏊子等。
製作工藝
石磨煎餅製作最重要的環節是磨出的糊子要均勻,不能稀,也不能幹。人們通常先用水將泡好的糧食(一般是麥子、玉米、山芋乾等糧食)攪拌均勻盛在一個盆里,然後放在石磨上面,推磨人一勺一勺將帶著水的糧食向磨眼裡送,每次相隔多久是固定的,還要觀察糊子情況,舀的糧食和水要隨時調整,一般由推磨有經驗的人掌勺。磨出的糊子用盆盛好,放在鏊子(烙煎餅的鐵鍋)旁。烙煎餅人有時蹲著,有時坐在矮板凳上,用勺子舀適量糊子在大大圓圓的鏊子一角,然後用煎餅劈子(竹製工具)將糊子快速均勻攤開薄薄的一層,看著烙煎餅人那麻利的動作,真是一種享受。如果你在跟前,還會聽到糊子在鏊子上被煎餅劈子趕著走時發出的“哧哧”聲呢。煎餅劈子擀過的糊子會生成一團熱氣,很快又散去,鏊子下面需要不停地推草,還要用火棒將柴草攤勻,鏊子受熱才均勻,烙出的煎餅才好吃。鏊子底下的火可是一門學問:火太大,煎餅會被炕糊;火太小,煎餅在鏊子上揭不下來。經常烙煎餅的人都能掌握這些技巧,待熱氣消散後,再用煎餅劈子從鏊子一角撬起,最後將一張又薄又圓的煎餅從鏊子上揭下來,即可食用。
特點
1、薄如紙,極易成熟和加熱,煎餅不像饅頭那樣需幾十分鐘才能成熟,而且冷了以後,加熱時間也不長。
2、便於人體消化。因為做煎餅的原料都帶皮殼,含粗纖維多,對消化很有幫助。
3、易存放,不易變餿。因它含水分少,也易於晾曬。
4、食用方便。由於它像紙一樣薄,就可以把各種各樣的菜餚放在上面捲起,用手拿著吃,別具風味,近似西餐中的漢堡包。
5、具有增強牙齒咀嚼能力的作用。因為煎餅的硬度和韌性都高於饅頭及其他主食品,長期食用煎餅,能夠鍛鍊牙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