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傑(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教授)

邱志傑(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邱志傑,藝術家與策展人,1969年生於福建漳州。1992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開始介入當代藝術活動。現為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教授,總體藝術工作室主任,碩士博士導師,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與社會思想研究所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當代藝術院特邀藝術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委員。居住在杭州和北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邱志傑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漳州
  • 出生日期:1969年
  • 職業:藝術家,策展人,教師
  • 畢業院校: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
藝術家介紹,創作年表,策展,作品被收藏紀錄,媒體印象,

藝術家介紹

福建漳州人,自幼接受傳統書法訓練和廣泛的文史閱讀,在家鄉追隨 鄭玉水 先生等學書法篆刻。讀美院之前就接觸到當代藝術並有志於此。 1988 年開始在浙江美院讀版畫系,受到激浪派和博伊斯影響。畢業作品《大玻璃》和1990年開始的課外創作《重複書寫蘭亭序 1000 遍》即被編入“後八九”思潮。
1993 年開始,對語言哲學和文化人類學發生興趣,在福建完成了《調查報告》系列油畫後,在西藏、新疆、山西等地進行調查。
邱志傑邱志傑
1993 年底在杭州三台山期間開始使用攝影、錄像和裝置,主張用語言實驗的最新成果來完成社會批判和自我批判。關注觀看的視角問題,媒體權力的控制問題,身份概念的虛假性等。這時期的代表作有《公共生活》裝置、《紋身》系列攝影、《衛生間》錄像等。
1994 年開始移居北京,到北大外哲所旁聽哲學,學習分析哲學和現象學。同時創作裝置、攝影等。 1990 年代中期參與《江蘇畫刊》的“意義問題討論”,發表大量文字批評中國藝術中的庸俗社會學傾向。獲得寫作的名聲。
1996 年策劃錄像藝術展,很長一段時間成為新媒體藝術的推動者。錄像和錄像裝置方面的代表作有《物》 1997 ,《現在進行時》 1996 。同時, 在杭州時期的攝影工作《紋身》、《虹》、《好》系列作品被認為是觀念攝影潮流的代表作品。
90年代末,轉向對觀念藝術中的智力崇拜傾向的批評,1999年開始策劃了《後感性》系列展覽,鼓吹作品的現場性和綜合性,反對過度闡釋,並開始走向策展試驗。個人創作則兩極分化,一方面轉向中國式的生命哲學和歷史感的,恢復對書法的興趣,代表作品有《唐詩十首》、《說文解字》系列、《掛曆 1998 》攝影系列等;另一方面則對社會學的田野調查方法產生興趣,在 2001 年前後進行了大量社會採集式的攝影和錄像創作,重要作品如《亞洲時間》、《黑板報》系列等。並和後感性小組的其他藝術家一起嘗試大型的現場藝術的製作,如2001年的《後感性:狂歡》、《新潮新聞》、《報應》等活動。
2002 年,參與“長征 — 一個行走中的視覺展示”大型活動的策劃,我將其作為大規模的社會調查和策展實驗。個人創作則謀求和日常生活的無縫結合。創作了《長征-左右》等作品。
2003年9月後我任教於中國美院綜合藝術系,開始用“總體藝術”的概念整合此前新媒體時期、“意義問題討論”時期和“後感性”等多方面的創作、理論和實踐,並用於教育。思想上我則由西方語言哲學和佛教的影響,部分地向儒學轉化。“總體藝術”的理念,相信藝術問題的解決必須和人的生活問題的解決同時完成,把藝術理解為自我和文化進化的工具。因此主張用文化研究作為藝術工作的基礎,用藝術工作作為完善的人和世界的基礎。

創作年表

個展:
邱志傑
2016,《與時間賽跑》,常青畫廊,聖吉米納諾;邱志傑龍脈系列 《迷宮的征服者成為囚徒》紙雕 180cm x 120cm 2016
2015,《邱志傑:大計畫》,福建省美術館,福州;
2014,《萬物有靈》,湖南美術出版社美倫美術館,長沙;
2013,《獨角獸和龍》,Querini Stampalia美術館,威尼斯;
2012,《藍圖》,Witte de With藝術中心,鹿特丹;
2009,《偶像的黃昏:南京長江大橋自殺現象干預計畫之四》,世界文化宮,柏林;
2008,《南京長江大橋自殺現象干預計畫之一:莊子的鎮靜劑》,證大現代藝術館,上海。
2013
鳥瞰
漢雅軒畫廊,香港
命名世界
Spring workshop,香港
獨角獸和龍
Foundation Querini Stampalia ,威尼斯
壞笑
常青畫廊,北京
紋理
邱志傑(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教授)
天仁合藝藝術中心,杭州
2012
雙城記·中國新繪畫系列個展: 邱志傑——如來
天仁合藝藝術中心 , 杭州
《藍圖》
With De Witte 藝術中心,鹿特丹
2011
能量
時代廣場,香港
細胞
佩斯畫廊,北京
邱志傑:似曾相似  
漢雅軒畫廊,香港
2010
頭腦風暴 : 邱志傑和總體藝術工作室
廣東美術館 , 廣州
2009
破冰 : 南京長江大橋之三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
大觀
前波畫廊,紐約
偶像的黃昏 南京長江大橋自殺現象干預計畫之四
世界文化宮,柏林
2008
南京長江大橋自殺現象干預計畫一:莊子的鎮靜劑
證大現代藝術館,上海
南京長江大橋自殺現象干預計畫二:大橋、南京、天下
泰勒版畫院,新加坡
莫愁
前波畫廊,北京
大橋,南京,天下
漢雅軒畫廊,香港
南京:一座橋和一座城市
觀想藝術中心,台北
2007
時間的形狀
前波畫廊,紐約
密碼
漢雅軒畫廊,香港
記憶考古
北京長征空間
2006
要有光
Grace Li 畫廊,蘇黎世
消磁空間
798 長征獨立空間,北京
2005
感傷的人
loft 畫廊,巴黎
黑白動物園
達汀頓藝術學院畫廊,英國
光與詞
漢雅軒畫廊,香港
2004
社會肖像
四合院畫廊,北京
2003
亞洲時間
深圳畫院,深圳
邱志傑的攝影和書法
loft 畫廊,巴黎
2001
消失:邱志傑作品展
伊森恩藝廊,紐約
聲音的聲音
越谷Gen畫廊,日本
2000
邱志傑攝影
越谷Gen畫廊,日本
日常接觸
東方基金會,澳門
1999
內在元素
精藝軒,溫哥華
1998
掛曆
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北京
1997
邏輯;五個錄像裝置
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北京
部分群展:
2013
閱墨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領軍當代 ‘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獲獎藝術家邀請展
今日美術館,北京
藝術與社會進程——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
深圳市寶安區圈子藝術中心
新建構:中國80至90年代先鋒攝影
香港刺點畫廊
意象
喜馬拉雅美術館,上海
原道: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概念
香港藝術館
大運河
主教區博物館展廳,威尼斯
墨墨相連 - 中國當代水墨畫展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 反射——他者的敘述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 99 創意中心,上海
林泉
西湖博覽會博物館,杭州
邱志傑(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教授)
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
浙江美術館,杭州
大同雕塑雙年展
和陽美術館,大同
2012
798雕塑展
798藝術區,北京
別府當代藝術節
別府,日本
開放的肖像
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
墨變 -- 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展
德國漢堡美術館,德國
首屆新疆當代藝術雙年展
新疆國際博覽中心,新疆
藍圖
Witte de With,鹿特丹
水墨展
Saatchi 畫廊,倫敦
2011
關係
廣東美術館,廣州
成都雙年展
音樂公園,成都
氣孔:亞洲觀念主義的另一種形式
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 日本
第二屆兩岸漢字藝術節
台北
Hanart T Z Gallery at ART STAGE SINGAPORE
新加坡
宣延
滬申畫廊 , 上海
第四屆廣東三年展
廣東美術館,廣州
如何成為無知者:邱志傑與總體藝術工作室
漢雅軒,香港
2010
上海雙年展
上海美術館,上海
建構之維
中國美術館,北京
頭腦風暴:邱志傑與總體藝術工作室
廣東美術館,廣州
視像再造——中國當代攝影國際巡迴展
改造歷史 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
國家會議中心 ,北京
2009
威尼斯雙年展
威尼斯
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 ·國際當代藝術展
上海展覽中心,上海
越後妻有當代藝術三年展福武屋計畫
福武屋,日本
第四屆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
福岡亞洲美術館,福岡
“ 同行 - 未來 ” 提名
阿拉里奧 , 北京
刀鋒——重建雷峰塔
聖之空間 , 北京
紙符
唐人畫廊 , 香港
Paper,paper
前波畫廊 , 紐約
2008
在瓦倫西亞 55 天
西班牙瓦倫西亞現代藝術博物館( IVAM )
違章建築 2
長征空間,北京
詩意現實:對中國江南的再解讀
Tomásy Valiente 藝術中心,西班牙
縱橫流:新媒體藝術
奧沙畫廊,香港,新加坡
休斯敦第 12 屆國際攝影雙年展
休斯敦,美國
我們在哪裡?
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北京
我們的未來:尤倫斯基金會收藏展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
迪奧和中國藝術家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
向後殖民說再見:第三屆廣州三年展
廣東美術館,廣州
源:第一屆月亮河雕塑藝術節
月亮河藝術館,北京
光的互文:伊藤時啟和邱志傑
東亞藝術,上海
五穀雜糧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杭州
趣味的共同體
伊比利亞藝術中心,北京
從 2 維到 3 維
PKM 畫廊,北京
和諧亞洲——第 23 屆亞洲國際美術展
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廣州
證據的質疑
TBA 藝術中心,維也納
時差:中國當代藝術新力量
瑪吉畫廊,馬德里
2007
公共身份
華人藝術中心,曼徹斯特,英國
後社會主義
莫斯科國家美術館
莫斯科雙年展:我是你的未來
莫斯科
中國藝術
路易斯安那美術館,哥本哈根,丹麥
確有其事:中國當代藝術
泰特利物浦美術館,利物浦
第一屆南極雙年展
烏蘇亞,阿根廷
夜間攝影
伙炭空間,香港
虛假
U 空間, 北京
中國行為攝影
映藝術中心, 798 ,北京
時間:實驗藝術中時間表述的可能性
中央美術學院, 北京
亞洲態度 - 歐洲態度
美術館,波茲南,波蘭
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
廣東美術館
出軌:中國當代藝術展
金色地帶,合肥
南京長江大橋
繪事後素美術館,南京
新攝影十年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北京
和:當代藝術展
一號空間, 北京一號地藝術區
前波畫廊,北京
2006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
世紀壇美術館, 北京
謎宮:多媒體表演
明圓夢工廠現代藝術實驗中心, 上海
我們:張培力和邱志傑
CAA 藝術空間, 杭州
顯微境·觀──中國當代藝術展
澳門藝術博物館 , 澳門
熱風變奏曲 - 第 6 屆光州雙年展
光州,韓國
中國當代書籍的再創
紐約華美協進社美術館,西雅圖美術館
亞洲寓言
Loop 空間,韓國
新民間運動,第二屆宋莊藝術節
宋莊,北京
入境:中國美學
上海當代美術館
恆動:當代藝術對話
上海當代美術館
長征資本
798 長征空間,北京
黑白動物園
華山藝術空間, 台北
安養藝術節
安養藝術公園,韓國
行為的轉譯
kampnagel 藝術中心,漢堡,德國
要想甜,加點鹽 - 深圳水墨雙年展
何香凝美術館,深圳
平安夜書法現場
恆廬美術館,杭州
2005
體溫:紀念安徒誕辰兩百周年
北京世紀壇美術館
邊緣:當代中國藝術家看西方
史丹福大學坎特藝術中心,舊金山
偷天換日:當?代?美?術?館
台北當代美術館,台北
生活在有趣的時刻:中國攝影十年
開放攝影美術館,以色列
2004
影像生存:第 5屆上海雙年展
上海美術館,上海
亞洲時間
巴塞隆納亞洲之家文化中心;
香港藝術館 ,香港
里里外外
里昂當代美術館 , 里昂 , 法國
上海拼圖
奧斯陸現代美術館 , 挪威
全新空間:邱志傑,汪建委,楊福東
滬申畫廊 , 上海
過去與未來之間
國際攝影中心 ,紐約;
芝加哥大學美術館 , 芝加哥
花家地
北京季節畫廊, 北京
漢雅軒二十年
香港藝術中心 ,香港
我,我,我!
四合院畫廊,北京
點 · 輻射與深入:來自紙墨的視覺表達
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吉隆坡
2003
後感性:內幕
北京七色光兒童藝術劇院,北京
中國極多主義
中華世紀壇現代藝術館,北京
巴比倫塔
美茵茲美術館 ,德國
少數服從多數
比翼藝術中心, 上海
左手與右手:中德藝術家聯展
時態空間,北京
木馬計
聖劃藝術中心,南京
左翼
左岸公社,北京
實驗地產展
地壇,北京
中國台灣實驗電影與錄像藝術節
light cone藝術中心,巴黎
麗江國際藝術工作展示節
木王府,麗江
系:當代藝術展
白塔嶺藝術中心,杭州
白塔嶺當代藝術展
白塔嶺藝術中心,杭州
雙重時間:亞洲當代藝術展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杭州
距離
廣東美術館,杭州
這是中國
蓬皮杜藝術中心,巴黎
我們如何生活
昆士蘭美術館,澳洲
幻影天堂:當代中國攝影
魯道夫林美術館,布拉格
2002
第25屆聖保羅雙年展
聖保羅 巴西
第四世界的第三空間
東廊藝術,上海
光州雙年展-藏酷新媒體空間
光州,韓國
趣味過剩
3H藝術空間, 上海
日常態度 平遙國際攝影節
平遙,中國
轉譯的行動:東亞的身體藝術
庫索羅節日美術館,墨西哥
首屆中國藝術三年展
廣州藝術博物館,廣州
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
廣東美術館,廣州
白日夢
南京博物院,南京
長征-一個行走中的視覺展示
中國各地
海市蜃樓
格多美術館,蘇州
2001
附體
印象畫廊, 杭州; 上海比翼藝術中心;
藏酷新媒體藝術中心,北京
數碼藝術展
藏酷新媒體藝術中心,北京
虛擬未來
廣東美術館,廣州
轉譯的行動:東亞的身體藝術
世界文化宮,柏林;皇后美術館,紐約
煲:中國當代藝術展
奧斯陸藝術家中心,挪威
後感性:狂歡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
肉身的力量
藏酷新媒體藝術中心,北京
亞太媒體藝術節
布里斯班,澳大利亞

一森科恩畫廊,紐約
重新洗牌
深圳雕塑院,深圳
中國水墨實驗二十年
廣東美術館,廣州
聲音2
芥子園,北京
十字路口: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方案展
成都現代藝術館, 成都
報應
芥子園,北京
不可轉譯
一森科恩畫廊,紐約
第三屆南美雙年展
Porto Alegrel,巴西
同步:中德新媒體藝術
歌德學院,香港
非線性敘事:中國新媒體藝術
中國美院陳列館,杭州
第一屆成都雙年展
成都現代藝術館, 成都
知識就是力量
西單圖書大廈, 北京
2000
末來的生活方式
斜陽島,中國廣西
2000中國網路影像藝術展
吉林藝術學院,長春
札幌駐訪藝術家計畫
札幌當代藝術研究院,日本
中國風景
四季畫廊,北京
家?:當代藝術提案
國際家具匯展中心,上海
北京/上海/ 深圳
包浩斯藝術中心,德紹,德國
中國表演藝術與攝影
JGM 畫廊, 巴黎
刻印
漢雅軒,香港
蛻變與突破:中國新藝術
香港藝術館,香港
亞太新媒體節
布里斯班,澳大利亞
日常與異常
原弓現代美術館,上海
1999
後感性:異形與幻想
北京
拓開的真實:中國當代攝影
古拉龍根大學美術館,曼谷;
精藝廊畫廊,溫哥華
瞬間:二十世紀未的中國實驗藝術
芝加哥大學美術館; 俄勒岡大學美術館
快鏡:中港台新錄像藝術
當代藝術中心,澳門
第十四屆亞州國際藝術展
福岡美術館,日本
中日當代藝術交流展
福州畫院,福州
文字的力量
台灣省立美術館,台中
北京在倫敦
當代藝術研究院,倫敦
中國當代建築藝術展
中國美術館,北京
精神食糧:洞察中國藝術
埃因霍芬,荷蘭
中國當代藝術
Loft畫廊,巴黎
中國前衛攝影
立川國際藝術節,日本
1998
生存痕跡
現時藝術中心,北京姚家園
媒體轉換:第十一屆柏林錄像節
德維爾中心,柏林
世界語98'
傑克泰爾頓畫廊。紐約
亞太當代藝術交流展
福州畫院,福州
通過視頻:國際錄像藝術家
路德維希美術館,科隆
攝影作為觀念:第四屆國際攝影三年展
伊斯林根市立美術館,德國
蛻變與突破:中國新藝術
P.S.1美術館,紐約;
舊金山現代美術館,舊金山;
蒙特里當代美術館,墨西哥
活著
雲峰畫苑,北京
第八屆錄像節
波恩藝術中心,波恩
多媒體藝術節
伽斯瑪當代美術館,赫爾辛基
電腦錄像藝術節
工業設計學校,長春
是我:九十年代藝術發展的一個側面
太廟,北京
1997
漂移:當代藝術聯展
福建省畫院,福州
九七中國錄像藝術觀摩展
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北京
新影像:觀念攝影展
視覺藝術中心,北京劇院
中國新攝影家
新柏林藝術中心,柏林
面孔與身體
魯道夫林美術館,布拉格
1996
以藝術的名義
劉海粟美術館,上海
現象與影像:中國錄像藝術展
中國美術學院畫廊
1995
來自中心之國:中國當代藝術
桑塔莫娜卡中心。巴塞隆納
從意識形態出走:中國前衛藝術
漢堡文化局,德國
1994
媒體的變革:第三次中國藝術研究文獻展
華東師大,上海

1993
後八九中國新藝術
香港漢雅軒
第二次中國藝術研究文獻展
廣州美術學院, 廣州

策展

2016,《鏡子地圖集》,新加坡雙年展,新加坡;
邱志傑(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教授)
2015,《全世界的未來》,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軍械庫,威尼斯;
2014,《如何……不存在之物》,第31屆聖保羅雙年展,聖保羅;
2013,《水墨藝術:當代中國的過去作為現在》,大都會美術館,紐約;
2009,《見微知著》,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威尼斯軍械庫,威尼斯;
2008,《證據的質疑》,TBA藝術中心,維也納;
2007,《確有其事:中國當代藝術》,泰特利物浦美術館,利物浦;
2005,《藝術馬戲團》,2005橫濱三年展,橫濱。
2012.10,上海雙年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
2005.5,未來考古學:第二屆中國藝術雙年展
南京博物院,南京
2004《眨眼》錄像節,杭州、北京、重慶、長沙;
2003.4,《回音》,798時態空間,北京;
2003.3,黑禁忌:石青個展
二萬五千里文化傳播中心,北京
2003.3,後感性:內幕
北京七色光兒童藝術劇院,北京
2002.12
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錄像專題
廣東美術館,廣州
2002.6
長征-一個行走中的視覺展示
2001.6
新潮新聞
藏酷新媒體藝術中心,北京
2001.6
聲音2
芥子園,北京
2001.3
數碼藝術展
藏酷新媒體藝術中心,北京
2001.3
後感性:狂歡
北京電影學院,北京
2000.5
家?:當代藝術提案
國際家具匯展中心,上海
1999.1
後感性:異形與幻想
北京

作品被收藏紀錄

美國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
邱志傑在現場講解作品邱志傑在現場講解作品
美國洛杉磯當代美術館
美國芝加哥大學 David Smart 美術館
尤倫斯基金會
美國駐華大使館
美國明德大學美術館
美國史丹福大學美術館
香港藝術館
蘇格蘭國家美術館
深圳畫院
西班牙瓦倫西亞當代美術館
美國長征基金會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廣東美術館
德國 路德維希美術館
柏林 新柏林藝術中心
澳大利亞昆士蘭國家美術館
法國 Dior 基金會
LV

媒體印象

黃永砅與邱志傑,一個被稱為“中國實驗藝術四大金剛”,一個是中國藝術界公認的全才、通才。二人雖所處時代不同、環境略殊、所趣間或有異,然其根本思想並無二致。“老之有莊,猶孔之有孟。”邱志傑所從藝術的確曾受到黃永砅的影響,卻在此基礎上發揚自我。
《時尚芭莎》特邀兩位藝術家,親臨他們的會面現場,以自身經歷和感受寫下——“黃老邪”與“邱師兄”我到底為什麼要採訪他們?
英美法系統里,庭審攝影在很多法域不被允許。主要考慮有兩點:一、防止攝影工作影響庭審;二、保護庭審過程中各參與方的隱私。因此新聞媒體只能藉助素描師來進行法庭的圖像記錄。黃永砅認為“受訪者”與“被審者”存在某種相似之處,他規定我們不得錄音、不許拍照。在邱志傑的建議下,我們用“法庭速寫”的方式留下圖像記錄。與“被審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訪談成功的要素之一。
1
對藝術家的遲到,特別是一個主動把採訪時間約在上午十點鐘的藝術家不僅遲到,而且手機不接,我是沒有心理準備的。之前就算拍攝再大腕的明星,起碼會有經紀人打電話過來。但是2011年,我和藝術家邱志傑就是在這樣一個“糟糕”的狀況下認識的。
當時,我在一家周刊做編輯,他在佩斯北京做“細胞”個展。約定見面的那一天,我在畫廊等了他整整一個上午。已經到了十二點半,還沒有吃早餐的我知道自己必須要趕在情緒崩潰之前做這個決定——放棄採訪這位“不靠譜”的人,不管他是多么偉大的藝術家。
離開畫廊半小時後,我接到了他助手打來的電話:“聯繫上邱老師了!他寫文章寫到今天早上六點,鬧鐘響了他沒聽見。真的非常抱歉!邱老師說,他願意空出一個下午的時間,你隨時可以去他的工作室採訪。”
“對不起,我沒——時——間!”
“浪費別人的時間是反人類罪”,這句話邱志傑經常掛在嘴邊。我也是後來才知道,他其實很少失約或者遲到。當然,那天我還是去了。如果真的因為賭氣而放棄採訪,我之前的準備工作就白費了。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
那大概是我做過的最長時間的一次訪問,三個多小時,聊到幾近天黑,後來因為他家裡來了客人,才不得不在電話的催促下結束。次日凌晨兩點多鐘,我收到了他的郵件,提到下午採訪時我問到有關公共藝術的問題讓他想了很多,趁勢寫了篇文章發給我看看。
做周刊的編輯也是會有“拖延症”的,即便頂著遲交稿的壓力,我當時還沒有開始寫稿子,而他就一個問題寫了2000多字。這樣的刺激,我後來在與邱志傑的接觸中多次遇到。比如凌晨三點鐘給他發的郵件,五分鐘之後就收到了回復;有一次在新加坡出差,他用流利的英文為我們兩個年輕人做翻譯;還有一次,我發現他用iPad學習,背誦的都是15個以上英文字母組成的專業辭彙。
為了提醒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他的電腦桌面背景常年都是滿檔的工作日程表。畫水墨、做裝置、拍錄像、策劃展覽、寫評論文章,同時還在美院教書……他是中國當代藝術界公認的全能冠軍。“天蠍座,工作狂,做起藝術來囂張又玩命。”他這樣介紹自己。
我問過他:“當年你以專業課和文化課雙第一的成績考入浙江美術學院(1993年更名為中國國家美術學院),紀錄至今無人打破;你在學生時代就以裝置《大玻璃……關於新生活》成名,這件作品成為當時波普浪潮中重要的代表作;而另一件畢業作品《重複書寫一千遍蘭亭序》也成為中國行為藝術與書法傳統之間對話的經典;你還編過雜誌、做過空間、教過書、做過2012年第九屆上海雙年展的總策展人,你是天才嗎?”他想了想,認真地對我說:“不是。我只是在別人發現我的弱點之前,就及時地把它修補了。”
不相信天才、不相信靈感,雖然有著藝術工作者的感性,但邱志傑其實是一個方法論者。他說自己當年考浙江美術學院靠的就是方法:“你經常這樣運動,這塊肌肉就會鼓起來;經常那樣運動,那塊肌肉就會鼓起來。這就是方法。靈感只能助人一時,做藝術,我靠的是方法。”
他的志向原本是考北京大學考古系,但是當1986年10月藝術家黃永砅他們的“廈門達達”展覽第一次在廈門市群藝館展出的時候,當時邱志傑還是福建省漳州一中的學生,他跑去看了這個展覽,立刻就決定改變志向、考美術學院。“當時有點傻掉了。啊!這就是我要搞的東西啊!”
黃永砅曾在1988年寫過一段筆記,因為當時得知自己在1989年春天會被邀請去巴黎參加“大地的魔術師”展覽,他寫道:“在大師(杜尚)死後21年,我終於第一次有機會來到他的故鄉。”邱志傑說:“我從小就在‘中國的杜尚’(黃永砅)的故鄉成長,同樣幸運,所以我要謝謝黃永砅老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