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876年調往北洋
海防,任新購的“虎威”蚊子船
管帶,1877年任“策電”蚊子船管帶,1879年,清政府從英國訂購的“鎮”字號蚊子船回國留用北洋,“龍驤”、“虎威”、“策電”、“飛霆”4艘蚊子船改撥南洋,11月,邱寶仁任“鎮東”蚊子船管帶。1880年8月,“鎮東”等四炮艦出遊
黃海,至
海洋島,“鎮南”不慎觸礁,旋即脫險。邱寶仁因“救援不力”,被“撤革摘頂,以示懲戒”。
1887年,在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
經遠”、“來遠”四艦以及“左一”魚雷艇竣工,
李鴻章奏派總查
琅威理率邱寶仁、
鄧世昌、
葉祖珪、
林永升 等赴英接艦 ,返航途中邱寶仁身兼兩職,同時擔任“來遠”和“左一”
管帶,由“來遠”拖帶“左一”回華,歷盡艱險,1888年,四艦安抵
大沽。鑒於邱寶仁“既管駕‘來遠’快船,又拖帶新購魚雷艇,遠涉重洋數萬里, 一人而兼數人之事,並未用洋行保險之費,不僅中國水師向未所經,亦為外洋各國所罕有。沿途疊遇風滔,異常險惡,竟能出其死力,得保無虞,實屬膽智過人,較之同往接艦各員事難功倍”,經
李鴻章力請,破例給邱寶仁越級獎勵,從守備越過都司直接升任游擊,並加勁勇巴圖魯勇號 ,管帶“來遠”艦。
1888年北洋海軍正式建軍,1889年,邱寶仁升署右翼左營
副將,委帶“來遠”艦。1892年4月,以3年署理期滿,改為實授。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9月17日邱寶仁
管帶“來遠”艦隨艦隊參加了
黃海大東溝海戰,海戰中“來遠”艦與“靖遠”艦編為小隊,列於北洋艦隊右翼。邱寶仁與“來遠”全艦官兵拚死作戰, 發動了對日本軍艦“
赤城”的圍追,多次命中“赤城”艦,致其後桅折斷、艦體重創,但“來遠”不幸被“赤城”的尾炮擊中。由於當時日本聯合艦隊廣泛裝備了裝填烈性炸藥的炮彈,“來遠”艦由此燃起大火,幾乎無法收拾。“來遠艙內中彈過多,延燒房艙數十間”,猛火中艦首炮依然發射,士卒奮力救火。當時為防止火焰從甲板燒入機艙,不得已將通往機艙的所有通風管、天窗密閉,黑暗中由上甲板向焚火室傳達命令僅靠通風管傳話。 輪機官兵不顧200度之高溫,始終堅守崗位,恪盡職守”。邱寶仁指揮全艦官兵一面抗敵,一面救火,終於將火撲滅 ,並將已經燒得艦體肋骨變形的“來遠”安全駛回了旅順。“來遠駛回旅順之際,中西各人見其傷勢沉重,而竟安然返旆,無不大奇之”。
“來遠”艦此後又參加了威海衛保衛戰,1895年2月6日晨4時,日本魚雷艇隊進威海衛港偷襲,“來遠”不幸中雷,艦身傾覆,邱寶仁落水後被官兵救出。
甲午戰爭結束後,邱寶仁返回故里,從此不再復出。
“
指揮“來遠”艦
1887年,在英德訂造的“
致遠艦”、“靖遠”、“
經遠”、“來遠”四艦竣工,
李鴻章奏派邱寶仁和
鄧世昌、
葉祖珪、
林永升出洋接帶。1888年,四艦安抵大沽。這次接艦回國,皆由中國將領
管帶,“不另保險,省費數十萬”,“即無雇募資遣之煩,復得沿途練習之益”。邱寶仁以“遠涉重洋數萬里,駕駛回國,均極辛勞”,被賞勁勇巴圖魯勇號。1889年,升署右翼左營副將,委帶“來遠”艦。1892年4月,以3年署理期滿,改為實授。
黃海大戰
1894年9月17日,黃海大戰爆發。海戰中,邱寶仁與“來遠”全艦官兵拚死作戰,遂受重傷。“來遠艙內中彈過多,延燒房艙數十間”,頓時“烈焰騰空,被猛火包圍,但艦首炮依然發射,士卒奮力救火。此時,機器室內火焰升騰,不得已將通風管密閉,黑暗中由上甲板向焚火室傳達命令僅靠通風管傳話。全艦官兵不顧200度之高溫,始終堅守崗位,恪盡職守”。邱寶仁指揮全艦官兵一面抗敵,一面救火,終於將火撲滅,繼續與敵博戰。海戰結束,“來遠駛回旅順之際,中西各人見其傷勢沉重,而竟安然返旆,無不大奇之”。
北洋水師覆沒
1895年2月6日晨4時,日本魚雷艇進威海衛港偷襲,“來遠”中雷,艦身傾覆,邱寶仁被水手救上
劉公島。
北洋水師覆沒後,被革職。
不白之冤
1895年2月6日凌晨,日本聯合艦隊魚雷艇隊在重創
定遠後再次趁著夜色,對
威海灣進行襲擊。黑幕中,“來遠”艦遭到日本魚雷艇“小鷹”號的攻擊,兩條魚雷接連命中了“來遠”的左舷,在水線下各造成了直徑分別為4米和1米多的破口,兩個破口相距僅半米。水線下沒有任何裝甲保護,且艦內結構此前已經嚴重受損的“來遠”,再也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擊,沒有能夠等得及和她曾經一起浴血的官兵們奮力搶救,在巨大的悲嘆聲中,滿目瘡痍的艦體向右側翻轉,露出了紅色的艦底,最後整體傾覆在了海中,與她的姊妹“
經遠”幾乎是同樣的姿態結束了她的生命。由於災難來得太快,“來遠”艦內的官兵根本來不及逃生,大都與他們的戰艦長眠在海底。根據親歷劉公島保衛戰的北洋海軍軍官盧毓英回憶:只有在露天甲板上的
管帶邱寶仁、駕駛二副
謝葆璋等50餘人落水得救。甲午戰爭結束後,邱管帶心灰意冷,返回故里、從此再也沒有回到海軍。但是,後世卻有謠言污衊其在來遠遭受攻擊之際“登入逐聲伎未歸也”(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使得邱寶仁背上了長達一百多年的不白之冤。
在當時舉國忿斥海軍“抗敵不力”的輿論大形勢下,在沒有辦法從技術上解釋戰敗原因的情況下,一些雞毛蒜皮的小節甚至是捕風捉影的臆想都能被廣泛的接受,所以並沒有親歷
大東溝海戰和劉公島保衛戰的姚錫光僅僅憑藉著“聽說”就定了邱寶仁管帶的罪,並且很快的被大眾輿論所接受;可是歷史是要當事人的第一手敘述印證的,不然最多算是市井的八卦,並沒有什麼可信的價值。所以筆者相信:邱管帶頭上的不白之冤終有徹底平反昭雪的那天——
邱寶仁管帶的孫子邱世驥先生如此回憶他的祖父:每次在回憶這段歷史的時候,我都在想,如果我也遇到這種情況,我是否也這樣勇猛呢?但歷史畢竟不會回頭,中國也不是當時的中國,我慶幸生活在這樣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