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古城傳說與民俗

邯鄲古城傳說與民俗

民間文學書籍

邯鄲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稱,早在10300年前新石器早起的磁山先民就在這裡繁衍生活。在邯鄲悠久的歷史進程中,孕育沉澱了深厚的民俗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邯鄲古城傳說與民俗
  • 地點:河北省邯鄲市
  • 名錄類別:民間文學
基本信息,名錄簡介,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邯鄲古城傳說與民俗
編號: 5—1—8
名錄類別: 民間文學
申報地區: 邯鄲叢台區

名錄簡介

邯鄲位於冀南大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它興起於殷商後期,有三千年的建城歷史,二千五百多年前戰國時期曾經是趙國的都城。邯鄲人傑地靈,蘊藏著極其豐厚的文化積澱。千百年來,留有趙王城、武靈叢台、鑄箭爐、照眉池、學步橋、羅敷潭、黃粱夢等諸多文物勝跡。產生過趙武靈王、秦始皇、荀子、廉頗、藺相如、張國彥、王琴堂等許多傑出歷史人物。這些重要的歷史人物和文化遺產無疑成為民間文學創作的寶貴源泉。
產生於當地民間,作為人民民眾直接創作的口頭文學——神話、傳說、故事等源遠流長。如戰國《莊子秋水》有“邯鄲學步”故事,漢《淮南子》有“魯酒薄而邯鄲圍”故事,魏晉《列子》有“趙簡子放鶴”故事等等,其中有的是在民間口頭傳說基礎上形諸文字的。長期以來,邯鄲人民創作出無數具有時代性和地域性的民間文學作品,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傳說、地方風物傳說、生活故事、趣聞軼事等類型齊全,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蘊藏量大。神話傳說有《趙王城的金雞》、《呂洞賓與盧生》等;歷史人物傳說有《趙武靈王的隱身衣》、《樂毅的接頭術》、《藺相如的傳說》、《張國彥的傳說》、《羅敷女的傳說》、《楊露禪三下陳家溝》、《慈禧太后迴鑾過邯鄲》等;風物傳說有《靈山的傳說》、《王朗城的傳說》、《學步橋上飛來獸》、《劉家場的傳說》、《回頭獸的傳說》、《觀音閣的傳說》、《船城街》等;生活故事有《兩好各一好》、《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糊塗馬哈》、《軲轆燒餅》、《王二小買粽子》等,是一筆珍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是我們的先人鬥爭和生活的藝術反映,是世世代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是千百年來民眾生活的百科全書,在現代仍有深刻的欣賞價值和教化作用。
“三里不同風,五里不同俗”。在漫長的生產、生活中而形成的人生禮儀、歲時節令、衣食住行、民間信仰等多種形式的民風民俗與百姓的生活緊密相關且時代延續。如流行於邯鄲一帶的冀南扇鼓舞、元宵節放河燈、黃粱夢廟會、叢中民間花會、除夕扔臭帽(扔晦)、送羊等,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成為地方文化的一大特色。
邯鄲古城的傳說與風俗,豐富而多彩,是一項巨大的文化遺產,有待繼續挖掘、保護、傳承和發展,充分發揮其在當代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