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與神聖的色彩:中世紀及之後的色彩意蘊

邪惡與神聖的色彩:中世紀及之後的色彩意蘊

《邪惡與神聖的色彩:中世紀及之後的色彩意蘊》是2010年 廣東省出版集團,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荷蘭)何爾曼·普萊(Herman Pleij)。

基本介紹

  • 書名:邪惡與神聖的色彩:中世紀及之後的色彩意蘊
  • 又名: Van Karmijn,Purper En Blauw:Over Kleuren Van De Middeleeuwen En Daarna
  • 作者:(荷蘭)何爾曼·普萊(Herman Pleij)
  • 譯者:張朝霞
  • ISBN:9787536060609, 7536060602
  • 頁數:135頁
  • 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花城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10年10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 32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作者簡介

作者:(荷蘭)何爾曼·普萊(Herman Pleij) 譯者:張朝霞
何爾曼·普萊(Herman Pleij),荷蘭文史學家,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執教於阿姆斯特丹大學。他早期的著作《藍色駁船行會》(Het Gilde van de Blauwe Schuit)(1 979年)論述中世紀有關狂歡節的慶祝儀式;還有備受好評的《1 51 1年的雪人》(De sneeuwpoppen van 1511)(1 988年),探討中世紀荷蘭城市文化的興起以及中產階級的道德觀;1 997年出版《安樂鄉之夢》(Dreaming of Cockaigne:Med 7eva 7 Fantasies of the Perfect life),抒寫中世紀人們對天堂生活的幻想,暢銷歐美。 《邪惡與神聖的色彩——中世紀及之後的色彩意蘊》首版於2002年,現已有多種語言譯本。

內容簡介

《邪惡與神聖的色彩:中世紀及之後的色彩意蘊》內容簡介:色彩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關於其意蘊之爭曠日持久。它是物體先天的一部分,還是由感知和光變幻出的魔術?它只是表面的、裝飾性的,還是蘊藏著更深層次的涵義?它是塵世間神靈存在的體現,還是撒旦陰險狡詐的證明?這~爭論激發了中世紀的想像力,同時影響了中世紀一個真正迷醉於色彩的紀元——生活的方方面面。與當今媒介普遍描述的單調畫面相反,豐富鮮艷的色彩展現於中世紀歐洲各個社會階層。
《邪惡與神聖的色彩——中世紀及之後的色彩意蘊》包含豐富生動的細節,包羅神學、繪畫、時裝、詩歌、紋章學、歷史和日常生活等內容,闡述中世紀的色彩觀及其對現代社會廣泛而深遠的持續影響。

媒體評論

本人強烈認為,每個人都應對色彩感興趣。從古至今,色彩對於人類生活各個方面的影響始終不可湮滅。關注色彩,你會發現,你永遠不會走進一條死胡同,因為總是會有有意思的旁路吸引、誘惑著你。
——何爾曼·普萊

目錄

序/1
譯者序/3
前言/1
第一章 中世紀的色彩觀/13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的色彩/3l
第三章 美麗的色彩只為享樂而存在?/49
第四章 最美麗的色彩為女人而裝點/63
第五章 惡魔的調色板/79
第六章 黃、紅、綠、藍的不祥之意/99
第七章 去色彩的演進/117
插畫目錄/131
附錄/13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