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尼·巴斯勒

邦尼·巴斯勒

邦尼·巴斯勒(Bonnie L Bassler),女,1962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沃爾夫化學獎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主任、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邦尼·巴斯勒於1984年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獲得生物化學學士學位;1990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麥科勒姆年至普拉特研究所生物系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3年在美國加州阿古隆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1993年至1994年在美國加州阿古隆研究所擔任研究科學家;1994年至2000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擔任助理教授;1996年成為普林斯頓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2000年至2003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擔任副教授;2003年晉升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教授;2003年至2008年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研究生院院長;2005年成為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200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7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08年至2013年擔任普林斯頓大學科學與技術委員會主任;2010年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副教授;201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2013年被任命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主任;2015年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201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2022年獲得沃爾夫化學獎。

邦尼·巴斯勒的研究領域是分子生物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邦尼·巴斯勒
  • 外文名:Bonnie L Bassler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芝加哥
  • 出生日期:1962年
  • 畢業院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200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07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01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2015年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201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2022年獲得沃爾夫化學獎
  • 學歷:研究生
  • 學位:博士
  • 性別:女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62年,邦尼·巴斯勒出生於美國芝加哥。
1984年,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獲得生物化學學士學位,導師是Fredrick Troy。
1990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麥科勒姆年—普拉特研究所生物系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導師是Saul Roseman。
1990年—1993年,在美國加州阿古隆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合作導師是Michael Silverman。
1993年—1994年,在美國加州阿古隆研究所擔任研究科學家。
1994年—2000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擔任助理教授。
1996年,成為普林斯頓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
2000年—2003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擔任副教授。
2002年,當選為美國微生物學會會士,同年成為麥克阿瑟基金會研究員。
2003年,晉升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教授。
2003年—2008年,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研究生院院長。
2004年,當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2005年,成為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200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07年,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Squibb捐贈教授,同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008年—2013年,擔任普林斯頓大學科學與技術委員會主任。
2010年,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副教授。
201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同年當選為美國哲學學會會士。
2013年,被任命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主任。
2015年,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201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2017年,當選為美國細胞生物學會會士。
2022年,獲得沃爾夫化學獎。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邦尼·巴斯勒團隊的研究重點是細菌用於細胞間通訊的分子機制,目標是了解細菌如何檢測多種環境線索,以及這些信息的整合和處理如何導致基因表達的精確調控。他們研究的細菌交流現象稱為群體感應,這是一個允許細菌使用稱為自誘導劑的分泌化學信號分子進行交流的過程,這個過程使一群細菌能夠共同調節基因表達,從而調節行為。邦尼·巴斯勒團隊已經證明,模型發光細菌哈維弧菌和相關病原體霍亂弧菌各自產生兩種不同的自誘導劑,稱為AI-1和AI-2,每種誘導劑都由其自身的感測器蛋白檢測,兩個感測器都將信息轉導到共享的整合蛋白,以控制輸出哈維弧菌的光發射和霍亂弧菌的毒力。他們已經克隆了兩個物種中用於信號產生、檢測和反應的基因,並表明信號中繼的機制是磷酸化/去磷酸化級聯反應,他們結合遺傳學和生物信息學的研究表明(與Wingreen實驗室合作)表明,小RNA伴侶蛋白Hfq與多個小調節RNA(sRNA)一起,在這些群體感應級聯的中心起作用,它們充當超靈敏的調節開關,控制進入和退出群體感應模式的關鍵轉換。
哈維弧菌和霍亂弧菌使用AI-1群體感應電路進行種內通訊,使用AI-2群體感應電路進行種間通訊。為了研究AI-2信號傳導的機制,邦尼·巴斯勒團隊構建了突變體,並從幾種細菌中克隆了負責產生AI-2的基因。他們在每種情況下鑑定的基因都是高度同源的,並其命名為luxS。他們發現luxS同系物和AI-2的產生在細菌世界中很普遍,這表明通過AI-2信號回響系統進行通信可能是細菌在自然環境中用於物種間相互作用的常見機制。他們通過解析哈維弧菌和鼠傷寒沙門氏菌感測器蛋白的晶體結構及其同源AI-2信號的複合物,確定了AI-2產生的生物合成途徑以及AI-2身份。結構工作是與Hughson實驗室合作進行的,確定了哈維氏菌AI-2是一種呋喃糖基硼酸二酯,並在活性分子中發現了硼。鼠傷寒沙門氏菌晶體表明,其受體結合化學上不同的缺乏硼酸鹽的AI-2。活性信號分子在從各自的受體釋放時會自發地相互轉化,揭示了細菌用於物種間細胞間通訊的複雜程度。
邦尼·巴斯勒團隊專注於開發與AI-2結構相關的分子。這些分子具有潛在的抗微生物藥物用途,針對使用AI-2群體感應來控制毒力的細菌。參與AI-2生產的生物合成酶和AI-2檢測設備被視為新型抗菌藥物設計的潛在靶點。
  • 學術論文
據2024年1月AMiner平台數據,邦尼·巴斯勒在《Nature(自然)》《Science(科學)》《Cell(細胞)》《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微生物學報)》《Annual Review of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年度綜述)》《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medicine(冷泉港醫學視角)》《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遺傳學年度回顧)》《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臨床研究雜誌)》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90多篇,被引55900餘次,H-Index:99。
  • 授權專利
截止到2023年12月,邦尼·巴斯勒已獲得授權專利18項。

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據2024年1月普林斯頓大學教師個人主頁數據,邦尼·巴斯勒指導畢業研究生34位,出站博士後36位,學生畢業去向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哥本哈根大學、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達特茅斯學院、復旦大學、延世大學醫學院、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安萬特製藥公司、諾和諾德、諾華腫瘤公司、默克公司、中國上海麥肯錫公司、美國科學促進會、聯邦生物、基因泰克公司、瑞格治療集團、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企業、研究所和協會等。
  • 教授課程
邦尼·巴斯勒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課程
課程名稱
教授對象
微生物多樣性及其發病機制
本科生
從DNA到人類的複雜性
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導論
高級微生物遺傳學
研究生
參考資料:
  • 教學獎勵
獲獎時間
獎勵名稱
授予單位
2008年
校長傑出教學獎
普林斯頓大學
2014年
Phi Beta Kappa教學獎
Phi Beta Kappa委員會
參考資料:

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0年
董事會獎學金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1980年
科學與數學獎學金
美國銀行
2003年
瓦克斯曼獎
西奧博爾德史密斯協會
2003年
托馬斯愛迪生專利獎
新澤西州研發委員會
2004年
年度發明家
紐約智慧財產權律師協會
2006年
禮來公司研究獎
美國微生物學會
2006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
2007年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
2008年
科學成就獎
世界文化理事會
2009年
威利生物醫學科學獎
威利基金會
2010年
榮譽博士
斯沃斯莫爾學院
2011年
理察·倫斯伯里獎
美國國家科學院
2012年
女性科學獎
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2年
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英國皇家學會
2012年
榮譽博士
貝茨學院
2012年
榮譽博士
塔夫茨大學
2015年
訪問學者獎
彼得·沃爾研究所
2015年
榮譽博士
圭爾夫大學
2015年
里基茨獎
芝加哥大學
2015年
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邵逸夫基金會
2016年
卓越科學獎
FASEB公司
2016年
珍珠梅斯特格林加德獎
洛克菲勒大學
2016年
女性創新領袖獎
新澤西州商會
2016年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獎
洪堡基金會
2016年
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醫學院
2018年
迪克森醫學獎
匹茲堡大學醫學院
2018年
恩斯特·先靈獎
先靈基金會
2019年
傑出服務獎
美國生物教師協會
2019年
天才獎
自由科學中心
2020年
費奧多爾·林恩獎
洪堡基金會
2020年
格魯伯遺傳學獎
格魯伯基金會
2021年
海倫·迪恩·金女性與科學獎
威斯達研究所
2021年
保羅·埃利希和路德維希·達姆施塔特獎
保羅·埃利希基金會
2022年
榮譽博士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2022年
沃爾夫化學獎
沃爾夫基金會
2023年
蓋爾德納國際獎
蓋爾德納基金會
2023年
榮譽博士
魏茨曼科學研究所
2023年
阿斯圖里亞斯公主獎(技術和科學研究獎)
阿斯圖里亞斯公主基金會
參考資料:

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任職單位
擔任職務
2001年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巴勒斯惠康基金會
客座教授
2001年—2004年
《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teomics》編輯委員會
委員
2001年—2004年
《Genetics》
副編輯
2001年—2010年
《Journal of Bacteriology》編輯委員會
委員
2002年
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教師遴選委員會
主席
2003年—2004年
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科學方向、招生和課程委員會
主席
2003年—2004年
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傘計畫
倡議主席
2005年—2007年
美國微生物學會Promega生物技術研究獎評選委員會
主席
2006年—2015年
《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
主編
2009年—2010年
美國微生物學會
候任會長
2010年—2011年
美國微生物學會
會長
2010年—2016年
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科學基金會
成員
2011年—
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戰略規劃委員會
主席
2011年—2014年
美國微生物學會理事會
主席
2012年
普林斯頓大學施密特基金生命科學獎委員會
主席
2012年—2016年
美國科學促進會董事會
成員
2013年
劉易斯-西格勒研究所主任遴選委員會
主席
2013年—
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執行委員會
主席
2016年
普林斯頓全球健康計畫
附屬成員
2019年—
簡·科芬·蔡爾茲醫學研究紀念基金科學顧問委員會
主席
參考資料:

個人生活

  • 婚姻狀況
邦尼·巴斯勒與Todd Reichart於2002年結婚。

人物評價

邦尼·巴斯勒和Greenberg是研究細菌通過釋放某些化學物質進行交流的先驅(Bassler and Greenberg are pioneers in the study of bacterial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emission of certain chemicals)。(普林斯頓大學評)
傑出的微生物學家,她(邦尼·巴斯勒)是該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其工作對微生物學學科及以外的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an outstanding microbiologist who is a global leader in their field and whose work has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beyond the discipline of microbiology)。(美國微生物學會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