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克山號飛彈巡洋艦 是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中的第6艘艦,是世界上現代化水平最高、最為先進的一級大型水面作戰艦艇。這艘艦1984年開工建造,1987年建成服役,隸屬於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第7艦隊,部署在日本的橫須賀,配屬於第5航母大隊,通常與獨立號航空母艦進行戰鬥編成,並在航母戰鬥群中擔任指揮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邦克山號巡洋艦
- 外文名:CG-52
- 所屬國家:美國
- 建成時間:1987年
- 隸屬於:第5航母大隊
獨特設計,傳統優點,相控陣雷達,飛彈發射裝置,
獨特設計
美國艦艇的命名規律以不同艦級而有所不同,例如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中的尼米茲、羅斯福、艾森豪、林肯號等都是用歷屆有影響的美國總統的名字命名的,提康德羅加級艦中的數十艘艦艇則多以美國著名的地名來命名,邦克山這個名字自然也不例外。美國海軍艦艇還有一個習慣,一艘艦艇被擊沉、報廢或退役之後,新造的艦艇仍沿用其名,並繼承其傳統和榮譽。二次大戰中美國海軍的一艘航空母艦就曾用過邦克山這個名字,並在太平洋戰爭中多次對日作戰,榮立赫赫戰功。為紀念這艘被日軍重創的航空母艦,邦克山號巡洋艦繼承了她的艦名和榮譽,並將11顆戰星標於該艦的艦徽之上。此外,在該艦右舷上層建築的最高點,用大寫的5個E字標識著這艘軍艦出色的功績,在碩大的E字上方,便是那絢麗多彩、引人注目的一枚枚勳章。
傳統優點
美國艦艇和西方艦艇有些類似,給人的感覺是外形美觀,樸素大方,威武雄壯。如果和有些國家海軍的艦艇相比,你會發現她的最大特點是艦型瘦長、整潔,上層建築低矮,上甲板以上布置整齊,絕無臃腫雜亂之感。邦克山作為一型著名的現代化軍艦,自然保持了這些傳統和優點。
一艘滿載排水量近9000噸的大型戰鬥艦艇,通常要在上層建築上堆積了十幾部雷達天線,要在上甲板以上裝置各種不同型號的飛彈、火箭、魚雷和火炮。可當我登上邦克山並漫步於那寬敞整潔的上甲板時,卻不見了以往那些艦艇所常見的臃腫和雜亂,除艦首的一門127毫米自動火炮和艦尾的2座四聯裝魚叉飛彈發射裝置以外,基本看不到有什麼其他武器。登上上層建築之後,只能看到前桅那個體積很小的半球形炮瞄雷達天線罩和2部艦空飛彈制導雷達天線,以及導航雷達和部分通信天線,往日艦艇上那些密如蜘網般的巨型扇面天線卻不見了蹤影。在艦上軍官的指點下,我終於發現了設在艦首和艦尾上甲板以下的兩組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和緊貼在上層建築外緣的四個八角型相控陣雷達天線的板陣,我不由地讚嘆:邦克山真正在艦艇的外形設計上實現了一場新的革命。
在值班軍官的引導下,我們進入艦艇內部參觀。這是一艘全封閉式的軍艦,全艦設有良好的通風和空調設備,設有軍官休息室、軍官住艙、士兵住艙、寬敞的餐廳、娛樂室、圖書室、健身房、洗衣房、醫務室及病房等。寬敞明亮的艦橋設在上層建築的頂端,裡面設有海圖桌、GPS導航系統和各種通信及控制設備。在艦艇編隊行進的時候,第5航母大隊司令和艦長通常就在艦橋進行指揮,而在作戰的時候他們則進入戰鬥情報中心。從艦橋出來後,我們徑直奔向艦艇的心臟-全艦戰鬥情報中心。昏暗的燈光下計算機顯控台清楚地顯示著各種數據和圖像,反潛、反艦、防空和對地攻擊作戰分成不同的區域。戰鬥值班人員站在四個大螢幕前,向我們演示了綜合作戰信息的顯示態勢,並逐個介紹了各個顯控台的作用。
艦內參觀的最後一站是機艙,在我的印象中,機艙內噪聲很大,溫度很高,所以那些穿工作服、帶手套和耳塞、滿身是油污的輪機兵是最艱苦的。但是,當我下到機艙後卻發現完全是另外一種景象,乾淨整潔的機艙內完全實現了無人值守,輪機兵再也不必守護在機器旁邊,他們在遠離機艙的集中控制室內面對計算機和顯示器在對主機和輔機進行各種遙控和遙測,並通過那閃爍的彩色信號燈和全艦損管顯示系統對全艦進行必要的控制。
艦內參觀完畢後,又回到艦面並參觀了設在艦尾部的直升機庫和SH-60B海鷹艦載直升機。邦克山號共攜載2架直升機,平時都存放在機庫內,從機庫到直升機起降平台是一套先進的直升機著艦和系留裝置。在風急浪大的高海情情況下,艦艇橫搖和縱搖的幅度都很大,直升機著艦往往十分困難。這套著艦系統可以通過拉降裝置幫助直升機平穩著艦,並迅速系留在艦面或拉入機庫停放。機庫頂部有一排指示艦艇橫搖和縱搖的指示燈,飛行甲板與機庫的交界處是指揮直升機起降的控制中心。一名年輕的飛行員向我們介紹了直升機起降的過程,而且還十分得意地展示了剛剛裝備的企鵝式空艦飛彈,以及MK-46魚雷、聲納浮標和磁探儀等裝置。
相控陣雷達
緊貼在艦艇上層建築周圍的四個八角形相控陣雷達天線是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的典型標誌,也是現代艦載電子設備革命的一項重要成果。早在70年代,原蘇聯海軍遠程航空兵和巡航飛彈武器的發展和使用,曾經使美國海軍緊張了一陣子,因為他們當時還沒有有效的武器去對付蘇聯海軍所謂的空中飽和攻擊。為此,美國海軍開始研究對策,最終決定發展一級專門用來為航空母艦護航、進行艦隊防空反導和對付飽和攻擊的戰鬥艦艇,這就是後來批量建造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該級艦艇最值得稱道的有兩個殺手鐧:一個是相控陣雷達,另一個則是垂直發射裝置。
提康德羅加級上裝的相控陣雷達及其武器系統,借用希臘神話中的宙斯之神的名字,命名為宙斯盾,意為無敵之神盾。這種宙斯盾系統在七、八十年代曾經被吹得神乎其神,直到1988年該級艦中的文森斯號誤擊伊朗客機的事件發生之後,人們才感覺它並沒有那么神奇。後來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又喧囂一時,聲稱這種雷達曾為數萬架次的飛機進行過航空引導和指揮,並成功地引導發射了數十枚戰斧飛彈。針對一部雷達有如此眾多的傳說,的確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和誘惑力。宙斯盾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雷達,內部結構、工作方式和維護管理又是怎樣一種形式,我確實想弄個明白。在艦上軍官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位於上層建築內部的相控陣雷達機房和控制雷達信息的戰鬥情報中心,軍官在一一介紹完機櫃、電源、冷卻系統和顯控台之後,回答了一些我比較感興趣的問題。
這種相控陣雷達編號為SPY-1A,艦上共設有4個八角形陣面,每個陣面裝有4480個輻射單元,其實這些輻射單元相當於一般雷達的天線。所不同的是,這種天線是不能轉動也不用轉動的,它是採用電掃描方式來進行二維相掃,具有搜尋、跟蹤和制導等多種功能,因此能夠對付多批次、多方向的空中來襲目標,而且抗干擾性能好,能夠保持360度全空域監視,可同時監視400批目標,自動跟蹤100-150批目標,並可同時攻擊12-18批目標,作用距離達370-400公里以上。相控陣雷達只是宙斯盾武器系統中的一個核心裝備,此外,該系統還包括飛彈、發射和指揮系統等。這套系統的最大特點是搜尋範圍廣,作用距離遠,反應速度快和處理目標批次多,所以是對付敵方飛機、飛彈等空中飽和攻擊的理想武器系統。
既然具有如此眾多的優點,邦克山號的姊妹艦文森斯號誤擊伊朗民航班機又作何解釋呢?我在戰鬥情報中心的對空作戰顯控台和軍民用目標識別器前與艦上作戰軍官攀談起來。對於發生在1988年7月那場因文森斯號巡洋艦誤擊客機而導致290名無辜乘客全部遇難身亡的不幸事件他表示非常遺憾,心情也顯得格外沉重。根據後來調查的結果,原來有這么幾點原因:一是沒有建立戰區空中管制制度。那一空域經常發生戰鬥,且每天有150多架次的民航飛機飛越,交戰雙方沒有建立相應的空中管制和目標識別措施;二是交戰雙方沒有溝通信息聯絡渠道。美艦沒有對來往航班情況建立資料庫,伊朗民用飛機和軍用飛機使用一個機場,造成混亂和誤解。美艦多次詢問和警告,對方顯然知道,但卻認為美艦無權對民航飛機橫加干涉,並顯得極不耐煩;三是戰場環境危急,艦上人員心理緊張,操作員將目標航速380節誤報為480節、將目標高度2700米誤報為2100米、將目標正在逐漸爬升誤報為正在降低高度,同時也沒有將敵我識別器對準655航班,特別是沒有精心分析目標特性,把一架雷達截面積約50平方米的大型A—300客機居然誤認為是F-14戰鬥機,從而影響了指揮員的決策。
飛彈發射裝置
過去,艦載飛彈都是採用發射架和發射管進行發射,由於發射架體積大,不能全方位旋轉和發射,較大型的飛彈根本無法在海上進行再裝填,所以作戰效能受到很大影響。自從原蘇聯海軍從80年代開始率先在基洛夫級巡洋艦上採用飛彈垂直發射技術以來,世界各國的海軍艦艇紛紛效仿,從而使這項技術得以推廣和發展。
美國海軍廣泛採用的是MK41型飛彈垂直發射系統,這種發射裝置其實就和垂直放置的啤酒箱子差不多,飛彈就象啤酒瓶子那樣被垂直放置在一個一個封閉的容器內。一個啤酒箱子通常裝24瓶啤酒,而一組發射裝置卻只裝8枚彈,當然其數量多少可根據艦艇的空間和作戰需求靈活配置。按每組8枚彈計算,8組應該是64枚彈,實際上只能裝61枚彈,另外3個彈艙聯為一體,被用來裝伸縮式起重機,以便進行飛彈的裝填。邦克山號巡洋艦一共配置了兩套發射系統,即前後甲板各8組,共裝122枚飛彈。一艘艦艇裝如此多的飛彈,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採用垂直發射系統之後,不僅裝彈數量明顯增多,還把發射飛彈的反應時間由原來的20-30秒縮短到1秒鐘1發,而且可以數枚齊射,全方位攻擊,從而大大提高了水面艦艇對付飽和攻擊的能力,並且也解決了發射無死區,可全方位攻擊的問題。此外,由於飛彈被密封裝在彈艙內,並置於甲板以下,所以不再懼怕高溫和鹽霧的侵蝕。
MK41垂直發射系統到底能裝哪些類型的飛彈,這一直是人們關心和猜測的問題。艦上軍官一方面熱情地回答我們的問題,一方面把飛彈發射裝置的艙蓋打開,甚至還把起重機也開動起來,伸展出那長長的臂膀。他告訴我們,這種發射裝置通常可攜帶標準艦空飛彈、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和戰斧巡航飛彈,魚叉反艦飛彈因尺寸問題不能裝載。海灣戰爭期間,邦克山號的姊妹艦聖.哈辛托號曾經裝載了122枚戰斧飛彈,而此次來訪的邦克山號只裝了少量的戰斧飛彈和標準飛彈。
一談到戰斧飛彈,我們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於是又相互攀談起來。這種飛彈分裝核彈頭的戰略型、裝常規彈頭的對地攻擊型和對海攻擊型三種,射程分別為2500公里、1300公里和550公里,艦上裝的主要是射程1300公里的常規對地型巡航飛彈。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共攜載了477枚戰斧,向伊拉克發射了288枚,其中有276枚是水面艦艇發射的,其它12枚是核潛艇發射的,約80%為白天發射,另20%是在夜晚發射的。當時,邦克山號部署在波斯灣,它奉命發射了28枚戰斧飛彈。
關於艦空飛彈,它主要是用於艦隊區域防空和單艦點防空,艦上裝的是標準—II 2型彈,射程96—120公里,射高24.4公里,飛行速度2.5—3馬赫,彈長8.23米,戰鬥部重61公斤。這種飛彈的主要特點是具有全空域、多層次攻擊能力,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強。從資料報導情況來看,美國想使用標準艦空飛彈參與戰區飛彈防禦系統,與SDI系統和愛國者飛彈一起,在敵對國家沿海附近,儘早攔截和抗擊彈道飛彈。1993年9月28日,海軍空戰中心的武器分部從一艘巡洋艦上發射了一枚經過改進的標準飛彈,模擬了彈道飛彈截擊的早期階段攔截情形。之後,逐步展開海基攔截彈的研製工作。論證表明:使用這種艦載反導攔截系統,可機動靈活,快速出現在危機海域,並在前沿海域儘早對彈道飛彈進行攔截。到2000年,美國裝備宙斯盾系統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將達到60艘左右,如果在海上機動防空,可覆蓋世界上60%的人口居住區域。可見這種武器系統的戰略作用也將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