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馬河,源於雲南省富寧縣北部花甲鄉境,民國時期稱剝江,解放後以該河中段有那馬田得名。西向東流,經那達、芭萊、那哈、那來、百打、者寧,到剝隘與馱娘江匯合。全長85公里,河寬平均80米,落差1004米,年徑流深547.9毫米,年徑流量6.2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6.6萬千瓦,占全縣水能總量的15.43%,可利用25.75%。流域面積1147.7平方公里,占縣境的21.0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那馬河
- 地理位置:雲南省富寧縣
- 氣候類型:高原季風氣候
- 門票價格:免費
那馬河,源於雲南省富寧縣北部花甲鄉境,民國時期稱剝江,解放後以該河中段有那馬田得名。西向東流,經那達、芭萊、那哈、那來、百打、者寧,到剝隘與馱娘江匯合。全長85公里,河寬平均80米,落差1004米,年徑流深547.9毫米,年徑流量6.2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6.6萬千瓦,占全縣水能總量的15.43%,可利用25.75%。流域面積1147.7平方公里,占縣境的21.02%。
那馬河橫穿縣境北部,兩岸土山連綿,河道曲折多變,水清而溫。那達到那哈為上游,河谷稍寬,河床較淺,宋代即築堤引水灌溉農田,形成那達、那拉、芭萊、那哈等水稻生產區。沿河還有多處水雄。那哈到者寧為中游,兩山相夾,河道曲折水流急,農田甚少。者寧到剝隘為下游,兩岸低山密布,河道下切,水深碧綠,築堤困難,引水較少。者寧一帶成為水稻商品糧基地,多靠天車提水灌溉農田。聞名悠久的剝隘七醋亦以此水為主料。民眾渡河多使竹筏。自始至終納龍八、那最、林休、那能、者桑、甲村、那瓜等7條較大支流。農田受衝擊性水災主要是上游沿岸,其次是者桑、那能兩支流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