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生態環境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那曲生態環境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所在地區:那曲
那曲生態環境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那曲生態環境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年8月,那曲生態環境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
2005年6月,科技部發布生態環境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申報指南,根據專家評審意見,經研究,批准“河北沽源草地生態系統”等36個野外台站為國家野外站。2021年10月,根據《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管理辦法》(國科發基〔2018〕71號)和《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發展方案(2019-2025)》(國科辦基〔2019〕55號)...
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發展歷史 2021年10月,被科技部批准為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基本概況 中國科學院那曲高寒氣候環境觀測研究站是在中日合作項目“亞洲季風能量水分循環青藏高原實驗”(GAME-Tibet,1996-2000)和全球協調加強觀測計畫值亞澳季風能量水分循環青藏高原試驗(CEOP/CAMP-Tibet,2000-2005)及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973)項目“青藏高原環境變化及其對全球變化的回響與適應對策”(2005-2009...
國家級野外台站: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野外觀測研究圃網、全國農業土壤肥力效益野外研究站網路、祁陽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台站、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河南商丘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農業部野外台站:農業部遷西燕山生態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農業部洛陽旱地農業重點野外科學...
2023年5月27日,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領銜完成的《人類活動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影響的科學評估》對外發布 。科研獲獎 2021年,地理資源所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9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表彰1項,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1項,省部級特...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簡稱西北研究院)是中國專門從事高寒乾旱地區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重大工程研究的國家級研究機構。1999年,由原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原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原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整合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2016年6月24日,中國科學院...
貴州喀斯特環境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貴州喀斯特環境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一個組織機構。所獲榮譽 2019年8月,貴州喀斯特環境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2011年西藏那曲局地環流南站觀測數據,是2011年於那曲高寒氣候環境觀測研究站得到的環境觀測數據集。數據集介紹 該數據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氣候環境觀測研究站,BL邊界層塔觀測數據。站點經緯度:31.37N,91.90E。;海拔高度:4509米。觀測時間間隔:10分鐘。觀測要素:3m的風速風向;紅外...
2011年西藏那曲局地環流東站觀測數據是2016年10月27日發布的氣象數據,採集時間為2011年01月01日-2011年12月31日,採集地點為新疆那曲地區,數據量為23.6 MB。數據集摘要 本數據為2011年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氣候環境觀測研究站,BL邊界層塔觀測數據。觀測要素:3m的風速風向;紅外地溫;...
2001年9月-2001年10月,日本岡山大學、名古屋大學,合作研究;2002年2月-2002年4月,日本京都大學,合作研究;2003年2月-2003年4月,日本東京大學,合作研究;曾任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大氣與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站長。2018年5月-2023年12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紀委書記 現任...
2009-2013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院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2013-2020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助理、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院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院重點實驗室主任、慕士塔格西風帶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站長、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塔吉克分中心主任、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研究...
珠江口海洋生態環境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珠江口海洋生態環境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年8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建有農業農村部雲南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雲南省土壤培肥與污染修復工程實驗室、雲南省農業環境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工程實驗室、雲南省環境科學與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會澤污染土壤修復與安全利用雲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張福鎖院士工作站、魏復盛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級科研平台9個,聯合共建農業農村部西南有機循環工程...
學校在實施博士生培養質量工程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中,制訂了與國際接軌的學位質量標準,實施了各類研究生創新計畫,構建了信息化管理監控平台,改良了研究生管理與服務體系,這些創新型改革舉措,為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和研究生教育的現代化、國際化建設營造了良性的生態環境。中國科大研究生教育將繼承和發揚“全院辦校...
截至2017年7月,研究院下設6個科技研發部門,3個成果轉化部門,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是北京園林綠化行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通過中國計量認證(CMA)的機構。研究院與北京林業大學共建城鄉生態環境北京實驗室,建有京津冀古樹名木保護研究中心、城市樹木健康評價及復壯技術研究中心、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科學觀測研究站、大樹...
汪雙傑,中交集團總工程師,極端環境綠色長壽道路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是凍土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 ,凍土高速公路技術開拓者之一 。從事青藏高原凍土公路研究與實踐近40年,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及青藏公路科研設計等30餘項;創設道路工程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野外站。帶領...
2006年10月,西藏大學宇宙線研究所與合作單位日本東京大學等在美國《Science》上發表論文1篇。宇宙線研究所有8名教師被列在作者名單之中,在26個合作單位中,西藏大學排在第6位。學院現有3個野外科學觀測站,高原生態野外觀測站設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甲瑪鄉,高原冰川和生態環境野外觀測站設在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鎮。...
2007年,學校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 2010年,結合新形勢、新要求,學院將原有的系部升級為二級學院,並調整更名為植物科學學院、動物科學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電氣工程學院、水利土木工程學院和食品科學學院。 2016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西藏大學農牧學院單獨建校,恢復為西藏農牧學院。 2020年11月...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校區擁有8個學院和14個科研機構,形成了生命、環境、海洋、信息、政法等學科集群和若干個優勢研究方向。校區擁有2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019年12月14至15日,由中國水土保持學會、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國際防災減災科學聯盟聯合主辦的防災減災國際高層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草地水土保持與黃河流域生態修復”研討會 2021年7月31日,2021年“草地水土保持與黃河流域生態修復”研討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召開...
中科院納木錯多圈層綜合觀測研究站設立在海拔4730米的納木錯湖邊,是中國國內海拔最高的長期有科研人員值守的野外觀測站。納木錯站通過對大氣、冰川、積雪、湖泊、生態等方面的長期觀測,為西藏生態環境變化監測系統建設和綜合評價積累了大量基礎數據。為實時觀測通往納木錯景區的道路情況,拉薩市在那根拉山頂建一個交通氣象...
山東崑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在研究的課題還有:1.利用“3S”技術,建立保護區生物群落的綜合地理信息系統和保護信息系統。2.暖溫帶半島地區森林資源動態監測。3.生態系統環境監測。4.保護區與周邊地區生態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5.自然博物館標本採集與整理。6.防火信息系統建設。7.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2F以“三尋——尋知、尋智、尋跡”為主題,展示面積約5200平方米,包括聲光電廳、數學力學廳、虛擬廳、機械廳、機器人大世界及四川省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等6個主題展廳,展示了趣味數學、經典物理、神奇的力、美妙的光、巧妙的機械裝置等基礎科學類的經典展項以及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增強觀眾與虛擬環境的體驗感的展...
2023年5月14日下午,來自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在南太湖未來城田園牧歌項目的油菜花田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黃胸鵐。2023年5月18日,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奧森公園開展監測野外培訓時,監測到了世界極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黃胸鵐。2024年7月26日,數隻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