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頭,那些事:1966-1976

那個年頭,那些事:1966-1976

那個年頭,那些事:1966-1976》內容簡介:顧阿桃神話是如何打造出來的,親歷林彪出逃的前前後後,三進山城:我的大串聯,梅魂裊裊上九天——趙樹理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我作“西沙保衛戰”報告的來龍去脈,和曹荻秋相識在“五七”幹校的日子。我是毛主席派去的“娘家人”——參加李訥婚禮記事,“文革”時期批判《中國畫》的鬧劇,“四人幫”借唐山地震大做文章,拍攝“樣板戲電影”的前前後後,走進中南海的牙醫,風靡一時的“雞血療法”。

基本介紹

  • 書名:那個年頭,那些事:1966-1976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頁數:220頁
  • 開本:16
  • 品牌:學林出版社
  • 作者:姜龍飛
  • 出版日期:2011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8601379, 978754860137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內容簡介

《那個年頭,那些事:1966-1976》由學林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一個警衛戰士與張愛萍將軍的患難之交
顧阿桃神話是如何打造出來的
插隊陝北參加文藝宣傳隊
親歷林彪出逃的前前後後
拍攝“樣板戲電影”的前前後後
《蘭亭序》世紀大論辯
夾縫中的趙丹、黃宗英夫婦
三進山城:我的大串聯
影片《南海長城》拍攝內幕
梅魂裊裊上九天——趙樹理生命中最後的日子
勞動在一百多個行業
我作“西沙保衛戰”報告的來龍去脈
在看樣板戲的日子裡
京劇《海港》編創演出的前前後後
我的“土記者”生涯
和曹荻秋相識在“五七”幹校的日子
《紅太陽頌》夭折記
我是毛主席派去的“娘家人”——參加李訥婚禮記事
童年的像章
一張“專政對象”報到單
蓋在小興安嶺上的“知青小屋”
北大往事
“文革”時期批判《中國畫》的鬧劇
當年的“赴京出差介紹信”
一張邊境居民證
“四人幫”借唐山地震大做文章
節日晚宴之魚肉篇
魚類學泰斗朱元鼎的文革遭際
第一篇見報文章的悲喜劇
一個家庭的1970年代
走進中南海的牙醫
那一枚枚鮮紅的“文革”公章……
風靡一時的“雞血療法”
後記

後記

本書內容均選自2005年至2009年出版的各期《檔案春秋》雜誌。
《檔案春秋》作為一本歷史人文類的綜合性文化期刊,表達和傳遞檔案中所荷載的歷史記憶,是這本雜誌之所以存在的一個重要理由。得專業便利之所長,先天具有檔案信息集散和流通的優先話語權,也是《檔案春秋》區別於其他文史類期刊的突出優勢。表達和傳遞檔案中所荷載的歷史記憶,是《檔案春秋》文化競爭力的核心所在,檔案工作完全可以、也應當變被動為主動。緊緊扣住這一優勢,使檔案的蒐集、整理、研究,作為一種文化傳播開去,真實而具體地站立起來,既是我們的責任所在,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檔案”這個字眼,在長期形成的社會屬性中,不僅給人以隱諱、隔膜的神秘感,讓人敬而遠之,更具有真實可靠的天然稟賦,享有很高的公信力。用一句“官方色彩”的語言表述,檔案所負載的,是“維護黨和國家歷史真實面貌”的重大使命。在以往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在萬馬齊喑的某些時候,因為封閉,檔案得以獨善其身,長期鉗口,雖然被阻斷了開放管道,但也極大地避免了說胡話的風險。寧可存史,絕不佞史。問題在於改革開放以後的30年來,人們理解檔案工作時,仍然難以擺脫幽閉的歷史陰影,步履蹣跚,悟性不開,操作方式流於機械,傳播語態失之概念,往往忽略了檔案信息還兼有多重價值取向。除了崇論閎議、鑑往知來,還有持平公允、客觀逼真的一面,不易隨風賦形、熱脹冷縮,質量比較穩定,褒貶基本可靠。而作為公共讀物,在大多數時候,檔案敘事給我們的審美快感,應當集中在拼圖般的探賾索隱和茅塞頓開的真相還原上,以親歷、親見、親聞、親述、親撰取勝,或以模擬複製耐人尋味。搜尋、勾稽、探訪,細節、氛圍、文筆,是支持這一切的重要的技術手段。經審美之火熔煉的記憶重現,輔之以直擊感強烈的圖像、實物,可以極大地滿足閱讀者對歷史內幕的探究欲。正如古羅馬哲人西賽羅所言:“人若不知出生以前發生之事,則將永如幼童。”相信沒有誰願意永遠做幼童。
只有把上述文化品格和審美要素配置齊全了,至少調配得大體到位了,檔案才有望擺脫“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的枯澀,逐漸復甦其與公眾的親和力。人的記憶何其豐富,何其傳神,每一個擁有往事的人都擁有檔案,每一個擁有檔案的人都擁有歷史,每一個擁有歷史的人都擁有對歷史的話語權。我們所理解的檔案是廣義的,不必囿於一個狹小的同人圈。關鍵在於我們所傳播的檔案信息,是否能還原一幕幕真實場景,重現一段段人生過程;是否能撞擊你的心靈,激發你的共鳴。我們追求死的檔案與活的記憶並存。私心忖度,我們似乎還應該有意識地保留一點檔案的神秘感,懸念永遠是最大的看點。如此,《檔案春秋》方能凝聚起自成一格的競爭之核,“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感謝學林出版社劉文祥總編輯親定選題,也感謝責編吳耀根老師對從五年來出版的各期《檔案春秋》雜誌中所選篇什逐一校勘、精心編輯,終使本書在經歷了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後得以圓滿面世。同他們相比,我除了是《檔案春秋》原刊的編者外,忝列本書的“主編”實有掠人之美之嫌,這是尤其需要說明的。
姜龍飛
2011年3月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