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滾雪球的人--中國投資者訪談錄

那些滾雪球的人--中國投資者訪談錄

《那些滾雪球的人--中國投資者訪談錄》內容簡介:王星所著的《那些滾雪球的人——中國投資者訪談錄》中收錄的訪談,既有來自你耳熟能詳的北上廣明星職業投資者,也有來自“中國奧馬哈”的“民間巴菲特”。專業,而不是職業,才是《那些滾雪球的人——中國投資者訪談錄》認定優秀投資者的標準。跟雪球這個平台一樣,這種不同是由網際網路帶來的。

基本介紹

  • 書名:那些滾雪球的人--中國投資者訪談錄
  • 類型:經濟管理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13056263
  • 作者:王星 等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頁數:256頁
  • 開本:16
  • 品牌:浙江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那些滾雪球的人--中國投資者訪談錄》編輯推薦:王星所著的《那些滾雪球的人——中國投資者訪談錄》以訪談形式,將投資者的深刻投資理念、投資策略以及奮鬥經歷娓娓道來,將其成功的理念、觀念、策略全部或部分奉獻給方興未艾、任重道遠的中國投資界。堪稱一場與華人投資大家的靈魂交談,一堂享受多種投資理念策略的精神盛宴,一路重溫傑出投資者成功歷程的輝煌之旅,一次深刻借鑑、自省、提升的心靈頓悟。

名人推薦

習慣用交易方法止損以解決風險的基金經理就像習慣了戰場上掉頭逃跑的士兵一樣,永遠不可能打出漂亮的硬仗。
——上海信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歸江
投資就是羊群吃草,旁邊有隻獅子,離獅子最近的草最好,但是你有可能會被吃掉。
——廣發基金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朱平
當餡餅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要奮不顧身地撲上去,但是上去之前你要轉兩圈,看看有沒有陷阱,要想一想“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
——深圳恆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王瑜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應該具有比上市公司的CEO更長遠的眼光,在喧囂的時候需要冷靜,在絕望的時候需要勇氣,在低迷的時候需要忍耐,視跌宕如無物,聞毀譽於無聲。
——北京金石致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CEO楊天南
投資和打高爾夫球很像,到達目標的結果是靠你所有不同的桿累計的,所以一桿錯了,也不用難過;打好了,開了個好球,也不用太高興,因為你不知道下一桿會打成什麼樣子。
——深圳上善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鷹

圖書目錄

前言我們為什麼做這本書
歸江:投資,心平氣和結碩果
林園:多買壟斷行業,把握投資命脈
但斌:成長股始終是投資市場的香餑餑
陳理:堅持價值投資才是硬道理
朱平:投資和風險同在
東博老股民:一個包工頭的財務自由之路
sosme:做投資給自己留餘地。不要以為看透了一切
翟敬勇:僅僅依靠技術分析,必然窮途末路
王小剛:能力圈內尋找成長超50%的公司
程傑:投資要像“一元一次”方程一樣簡單
楊天南:方向正確還不夠,投資離不開忍耐
王瑜:學會長期投資,才能跑贏市場
董寶珍:投資也需要哲學
孫旭東:價值投資不要只管企業,不管價格
葉資本:白酒、中藥股領域的舵手
劉鷹:投資就像打高爾夫,是一桿桿積累起來的
李劍:嚴格挑選,科學組合,長期持有才是硬道理
陳宇:集中火力,猛攻能力圈內的行業
後記:雪球是如何滾起來的

後記

雪球是如何滾起來的
雪球財經創始人方三文
從開始做雪球的第一天起,我就常常被問及一個問題:雪球的參照物是什麼?每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我都有點為難。好像我們經常聽到的創業故事裡都有一個美國藍本。創始人對這個藍本進行“中國式加工”,成功做出一款屬於自己的產品。
但是雪球的確沒有美國藍本。我都有點不知道應該怎么講我的創業故事了。所以我乾脆講講我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的故事吧。
2006年,我還在另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工作,因為公司給我發了一點期權,我漸漸對投資股市產生了興趣。作為一名股票投資者,我有兩個基本需求:
第一,我要跟蹤我關注的股票,查看它們的價格漲跌、看跟它們有關的新聞,偶爾也看幾眼分析師報告。第二,我對別的投資者在想什麼、看什麼也很感興趣,我希望和跟我關注同一家公司的投資者交流,看看他們對公司的看法跟我有什麼不同、他們的信息和思維有沒有我未曾觸及的地方。
當時我有什麼服務可選用呢?界面塞滿花花綠綠的“K線圖”的炒股軟體,根據編輯判斷而不是我的需求編排的財經新聞網站,擠滿了我素未謀面‘、但自稱有“內幕訊息”的股民的聊天群,以及銀行向我推銷的各種號稱能滿足我“個性化需求”的投資理財產品……
我雖然接觸投資不久,直覺卻告訴我,這些服務都滿足不了我的需求。
既然如此。那我為什麼不自己做一個呢?
這就是我做雪球的出發點:我相信有這些需求的投資者遠不止我一個,並且認為有更好的方法來滿足這些需_求。
如何個性化
現在是信息過載的時代。因此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信息個性化的問題。
正如前面提到,我第一希望關注我感興趣的股票,第二希望關注我感興趣的人。因此信息個性化其實就包括了這兩方面:訂製化的信息(公司新聞、公告)和訂製化的投資者討論。
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股票信息和用戶發言,無非是為了提高讀取信息的效率。因為雪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投資的、垂直的社區,我們有股票代碼這種天然的標準化標籤。所以我們無非是把和某家上市公司相關的新聞、公告準確並實時地送到用戶面前,把用戶關注的人的發言一條不漏地推送給用戶,甚至允許用戶禁止他們不想看的人。
這樣,通過大家已經很熟悉的“關注”關係,雪球就滿足了傳統財經網站無法滿足的信息個性化需求。
“有水平”的交流
如果事情真這么好搞,也許我就不用做這件事了。完成了個性化以後。我又發現了一個新層次的需求。
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傾向於只跟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交流,比如大家都樂意跟微博上的“加V大號”對話、期待他們的回覆。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大號”們會願意搭理我們這些普通人呢?
我想大概是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可以用來衡量水平的靠譜標準。 “水平”本身是一種主觀認知,它是動態而且個性化的。這裡有兩層意思:第一,沒有人能夠精通所有領域,在某一領域,他不懂的,你可能正好是專家。第二,你以前不懂的,不代表現在不懂;他原來懂,現在認識可能已經過時,你正好來補充。
這也是網際網路最牛的地方,它通過“眾包”、而不是幾個專業人士來解決很多問題。
而雪球作為一個藉助了網際網路這一優點的社交網路,能做的是:儘可能完整客觀地呈現一名用戶的特點,並且保證用戶自由選擇的權利。你可以動態選擇自己應該關注什麼人,通過持續和他們交流,知道哪些人最可能解答你哪方面的問題。這也許是幫你找到“高水平”的人交流的唯一方法了。
補充一句,這也是為什麼在雪球,職業身份(“加V”)往往不太重要。我們相信專業和高水平與否,並不是和你的職業掛鈎的。
UGC為什麼有價值
在創辦雪球之前,我曾經從事過8年的媒體工作,這個工作主要是靠特定的人(記者)、特定的工作(採訪)去接近真相。從事這個工作越久,我對自己離真相的距離越來越沒有信心。同時,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用戶的參與起到的校正、補充作用卻令我驚訝乃至驚喜。所以我越來越傾向於認為: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一定不能斷開與發布者的連結,而最有價值的內容往往是用戶產生的,這就是所謂UGC。
讓當事人直接說話,而不是通過信息採集者轉述,可以縮短傳播鏈條,避免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的變形、延時;由於信息提供者數量驚人,UGC在空間、時間都能實現超大覆蓋,完勝任何一家有財力、實力的媒體;得益於信息提供者的持續參與,他們還起到了信息篩選和動態更新的作用,完勝任何一名勤奮的專業記者。
雪球是一個針對投資者建立的社區。我們的用戶生產內容還有一個潛在的“動機優勢”——用自己的錢投資的專業投資者,相比僅僅以投資服務為工作的人更專注,也有更強的動力去尋找高質量信息,所以更可能提供靠譜的內容。而出於“排雷”、對信息證實或證偽的需要,他們實際上也有很強的動力將信息分享出來。
仔細想想,投資者過去之所以依賴職業工作者發布的內容,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這些內容專業、高水準,而是因為這些職業工作者把持了發布渠道。但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發布渠道開放給了所有人,用戶生產內容的時代來了。所有人都可以說,所有人都可以選擇聽誰說和不聽誰說。
當然,UGC的繁榮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用戶生產內容大部分是以碎片化形式存在的,信息多了之後,我們就發現,想看的新聞找不著,重要的公告可能漏掉了。於是雪球又用算法、通過“信息一人一股票”的連結,將有用的信息篩選留存在用戶個人頁和個股頁上。
什麼意思?簡單來說雪球做了這兩件事:當用戶訪問別人的個人頁時,他能迅速看到這名用戶最擅長討論哪些股票;當他瀏覽一隻股票的個股頁面時,他能迅速看到關於這家公司最熱門、最精華的討論是什麼。這種機制能有效的關鍵是用戶的互動行為。用戶越多,生產的內容積累越多,雪球的價值就會越高。
球能幫用戶賺錢嗎?
說到這裡,你可能已經忍不住要問我,做了個投資社區,那它到底怎么幫用戶掙錢?
很抱歉,只能說這並非我做雪球的初衷或願景。如果你指望能從雪球上找到一個“高人”,他告訴你買某隻股票,你買入,立即收益翻倍一那么,我不但建議你永遠不要加入雪球,也永遠不要進入資本市場,您還是更適合去拉斯維加斯。
有人可能對這樣的期待“習以為常”。因為在過去很長時間內,投資服務行業的商業模式都是基於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的:投資者出於讓別人送錢給自己的良好願望,把錢送給了別人,於是有了無數滿足這種“剛需”的投資服務機構和網站。
雪球是永遠無法滿足這種需求的,無論這需求有多么強勁。恰恰相反,雪球的存在,就是要告訴大家,這種想法有多么一廂情願。
說到底,我做的其實是一個“社交投資網路”。它不薦股,而是依靠用戶生產內容,讓喜歡獨立思考的投資者都聚到這裡,一起研究公司、聊聊投資——這就是雪球。如果說我做了那么一點創新,也許就是我選擇了用網際網路來做這些事吧。
喔對,這大概就是我的“創業故事”了。

序言

我們為什麼做這本書
在中國,大概只有很少人相信可以不靠內幕訊息在股市里掙到錢,很少人認可年收益不翻倍也好意思叫炒股。於是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投資討論,其實都在探討如何窺探內幕,如何預測股價。但是這些都不是投資的本義。
在本書正式出版前,我們看到@東博老股民在雪球社區(以下簡稱雪球)上發了一組數據:
以上4位都是大家熟知的投資者,且都在上述統計年份內取得了不俗的投資收益。這些業績證明,他們或者找到了“很濕的雪”,或者找到了“很長的坡”。我們意識到,向這樣的投資者學習選股、探討研究公司的方法,哪怕是分享他們曾經走過的彎路,應該是學習“投資之道”靠譜的途徑。
我們又發現,這4位投資者原來都已經成為雪球的用戶。而在雪球這個平台上。已然聚集了很多像他們一樣的優秀投資者。因此,我們決定來做一本真正的投資者訪談錄——也就是你現在看到的這本書。
它也許和你讀過的大部分投資書籍不同。書中收錄的訪談,既有來自你耳熟能詳的北上廣明星職業投資者,也有來自“中國奧馬哈”的“民間巴菲特”。專業,而不是職業,才是我們認定優秀投資者的標準。跟雪球這個平台一樣,這種不同是由網際網路帶來的。
對了,這些投資者絕大部分都是雪球用戶,你在閱讀過程中還可以到雪球上找他們切磋。祝你滾雪球愉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