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桑多河邊

那些年,在桑多河邊

《那些年,在桑多河邊》是阿信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7年6月。

該書分5個部分,由《生長草莓的山谷》《詞條:卓尼杜鵑》《獨享高原》《河曲馬場》《火車記》等詩歌組成。在該書中,草原意象既有從“物象”到“心象”到“氣象”再到“神性氛圍”的縱向推移,也有從“草原”到“西部”再到“大海”的橫向延展。它們在不同的向度上,拓展了阿信“草原”意象的文化坐標。草原意象也與詩人的主體性、日常生活之間又存在一種內在的互相投影、互相生成的關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那些年,在桑多河邊
  • 作者:阿信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154千字
  • 首版時間 :2017年6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匯集了作者百餘篇詩作,其中既有對自我的感悟:“現在只有雪粒劃破空氣的聲音。/現在一個人面對黑暗和內心。/現在醒著,是一座孤島”;又有對親人深深的愛:“當我還是孩童的時候,暴雨抽打墨綠的玉米林/像抽打病中母親,一盞飄搖的燈……”“這是來自誰的旨意和懲罰?即使一個兒子/也不能把自己的母親從那樣的痛苦中拯救。”

作品目錄

卷一 點燈
火車記/點燈/河曲馬場/隆冬:江岔溫泉印象/降雪/桑珠寺/扎尕那女神/雨季/天色暗下來了/一小片樹林/雪夜獨步/孤獨/生長草莓的山谷/9月21日晨操於郊外見菊/星群律動/詞條:卓尼杜鵑/那些年,在桑多河邊/札記/速度/風吹/秋日/鴻雁/馬/致友人書/墓志銘/安詳/秘聞/獨享高原/歌/草地酒店/一座高原在下雪
卷二 在塵世
在大海邊/潭門手冊/梨樹/看見菊花/唐·一個詩人的訊息/秋天記事/在塵世/狻猊帖/加油站/我始終對內心保有詩意的人充滿敬意/疲倦/午後/烏鴉筆記/舊雪/沼澤/冬天的玉蘭樹/蘭州黃河邊聽雪/朋友/在小區花園/雨夜/秘密的時辰/鏡子/催眠術/一種春天/這些簡單的日子/他和我們/群山/群鴉/信/植物園記事
卷三 群山中深邃的夜空
金盞之野/山中遇雨/夏天的知識/向西(組詩)/新疆行(組詩)/蘭州/西北/西夏王陵/青藏高原:大風中的四個護路女工之歌/在川西北大草原/斯柔古城堡遺址/北美筆記
卷四 草地詩篇
雪地/甲殼蟲/正午的寺/秋風辭·郎木寺/有雪的風景:拉卜楞/大金瓦寺的黃昏/金頂象牙塔/郎木寺即興/在外香寺/一座長有菩提樹的小院/山間寺院/早晨的詩節/新的一日/山坡上/草原/小草/原野/輓歌的草原/空氣/帳篷中的一夜/扎西的家/寫給我孩子的四行詩/風和馬匹/綠銹/十月/陷入/談話/風/鷹/日暮,在源頭/在草地上/艾花/達宗湖/折合瑪/山頂的祭壇/草地詩篇/老人/星座/扎尕那石城/一滴水中的尕海/在則岔自然保護區/漸漸展開的旅途/瑪曲的街道
卷五 花喜鵲
老家屋頂的天空/練習曲/窗花之憶/花喜鵲/七個夜晚/我們沒法從一場春天的遊戲中退出來/取水/入窖/清明,憶什川梨花/玉米地/河灘/臘月。暖/暴雨中的玉米林/母親的墳/雨/一枚橘子/給父親/夜/杏樹/記憶:落雪/黃雀記/葵花劫/雨夜,驚怖的夢/黃金麥垛

作品鑑賞

阿信的詩歌創作與甘南草原,是一個複雜的關係。草原的自然、人文氛圍與阿信的個性、詩歌天賦之間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契合性,使得他一開始就沉浸其中,一生不能自拔。另一方面,“草原”之於阿信,又是一個對象化的存在,雖然是生活、寫作之地,卻並非故鄉,阿信在其中,又在其外。阿信的終極精神家園,是語詞,是詩歌,他是一個在詩句中安頓自己靈魂的詩人。詩人自覺地迴避了“故鄉”這個意象的“平面”“同質”屬性對詩性思維的馴化與對寫作的挾持,他與這個“草原”之間始終保持著一種適度的距離,一種平等的關係。詩人將之視為一個終身不離不棄的精神伴侶,可以與之神遊、與之對話,也可以抽身而出,返回自己。在詩集《那些年,在桑多河邊》中,草原意象既有從“物象”到“心象”到“氣象”再到“神性氛圍”的縱向推移,也有從“草原”到“西部”再到“大海”的橫向延展。它們在不同的向度上,拓展了阿信“草原”意象的文化坐標。草原意象也與詩人的主體性、日常生活之間又存在一種內在的互相投影、互相生成的關係。這些方面都構成阿信草地詩學的不同維度。
從阿信不同時期的“高原”意象中,讀者可以看出詩歌中這種主、客體在互相體認中各自生成的關係,看到抒情主體是如何在對“高原”氣象的參詳中持續生長、完成的。“我於這樣的靜寂中每每返顧自身/我對自己的憐憫和珍愛使我自己無法忍受/我把自己弄得又悲又苦又絕望又高傲/我常常這樣:聽著高原的雨水,默坐至天明。”(《獨享高原》),這是阿信早期詩歌中的抒情主體,帶有青春寫作的明顯印記,這時的自我外在於對象,二者對立強烈,主體性表現為一種盲目衝撞的力量;而在“四下早已/遍顧無人。高出秋天。也高出/西部的寂寞/正好適應我漸漸升高的視線——最初我是從一片窪地開始起步,現在/我想我已經來到了高處。”(《9月21日晨操於郊外見菊》)中,詩人已經走出了青春的焦慮,那種強烈的生命躁動已經復歸平靜,轉向一種融入式的體驗,視野被打開,氣象因此闊大;而到“讓我在漫遊中情不自禁,驀然駐足:那棒喝萬物的美中之美只能是安祥/讓我放棄言辭,面對一首終極的詩歌,無法描摹的內心欣喜正是這安祥/而正受一切,俯仰無愧的生命感覺唯有這安祥。”(《安祥》)中,抒情主體的一種渾厚大氣已經養成,對象已經內化於自我之中了,高原氣象因此呈現為一種精神氣象;再到“我也有天命之憂,浩茫心事/但不影響隔著一簾銀色珠璣,坐看青山如碧。”(《草地酒店》)的時候,主體已經從“有我”之境抵達“無我”之境了,高原氣象已內化為一種寵辱不驚、淡定從容的人生哲學。
更進一步,在《一座高原在下雪》這首詩中,“高原”不再是一個帶有對立面性質的對象化的“存在”,高原的寂靜也已經被我吸納,成為我的睡眠。“我”與“高原”已經物我兩忘、神遊萬仞了:“一座高原在下雪。奶桶傾覆/藏獒的眼睛,埋藏著一座星宿海/有人把我從昏沉的夢境中叫醒/卻沒有告訴,碉房外面的山坡/一群野雉突然驚飛的原因。”這些詩句中密布著物象,“高原”作為一種“寂靜”的存在,已全部彌散在這些細微的物象之中了。而“一個孩子痊癒,從漫長的熱病中站起”這一突兀的詩句,純然是個心象,它仿佛在暗示: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的生命中必須要穿越“一座下雪的高原”所賦予的加持儀式。而“高原”,也因“一個孩子的熱病”而主動參與到人的生命活動中來。現在,詩人可以懷著悲憫,回望那個孩子(也可以看作是曾經的詩人自己)漫長的來路了。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8年5月16日,該書入選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那些年,在桑多河邊》
2017年6月
甘肅文化出版社
978-7-5490-1368-5

作者簡介

阿信,男,甘肅臨洮人,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歷史系,長期在甘南藏區工作、生活。著有《草地詩篇》《那些年,在桑多河邊》《驚喜記》《裸原》等多部詩集。曾獲第二屆徐志摩詩歌獎、第二屆昌耀詩歌獎、《詩刊》2018陳子昂年度詩人獎、十二背後•梅爾詩歌獎年度詩人獎等獎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