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原

裸原

《裸原》是阿信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10月。

《裸原》聚焦於作者所生活的甘南草原,寫活了那裡的自然風物。該書的寫作幾乎是一種“逆行”,體現出對“撕裂”的彌合,對“困境”的游離和解脫。正如《裸原》一詩所示:“人和馬不出聲,頂著風,在僵硬的裸原行進。”這種行進如同“亡者口信”,把人拖入到與大河逆行的命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裸原
  • 作者:阿信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207千字
  • 首版時間 :2021年10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分為五輯,分別是“雪是宇宙的修辭”“那些年,在桑多河邊”“天地間寂寞之大美”“鳥鳴與落日”“窗花之憶”,收入1988—2021年阿信創作的180餘首詩作,以新作為主。作品的時間跨度長達33年,呈現出從青春期寫作到中年寫作的緩慢、從容,不以數量取勝,而在各個時期均保持了穩健的質量意識。

作品目錄

第一輯 雪是宇宙的修辭
第二輯 那些年,在桑多河邊
第三輯 天地間寂寞之大美
第四輯 鳥鳴與落日
第五輯 窗花之憶
雪山謠
黎明
土門關之憶
冬日,在佐蓋曼瑪荒甸驅車行進
冬牧場
裸原
雪中的湖
湖畔
夢境
黑頸鶴
烏鴉和雪山
雪地
雪夜獨步
生長草莓的山谷
小草
土門關謠曲
隆冬:江岔溫泉印象
點燈
卸甲寺志補遺
大雪
降雪
新年致辭
安詳
一座高原在下雪
風雪:美仁草原
棄嬰
從省城返回黑措
10月26日,經臘子口,前往舟曲
舟曲之憶
冥想
隴南登山記
札記
十月
立冬日
兀鷲
暴雪
晨霧
象群北上
甲殼蟲
安多河流考
秋意
一具雕花馬鞍
在草原露宿一夜,我並未感覺到所謂的孤獨
那些年,在桑多河邊
寫作的困惑
夏季旅行指南
草地酒店
河曲馬場
現場
正午的寺
談話
對視
日暮:在源頭
馬幫留下的灰燼
一隻野蜂緊貼在擋風玻璃上
秋風辭·郎木寺
漸漸展開的旅途
瑪曲的街道
隧道
十月
山居
博峪棒槽蜂蜜
桑珠寺
扎尕那女神
詞條:卓尼杜鵑
帳篷中的一夜
大河家令
下雨了
岩羊
達宗湖
扎尕那石城
折合瑪
大金瓦寺的黃昏
一小片樹林
金盞之野
郎木寺即興
在外香寺
輓歌的草原
空氣
老人
阿木去平
雨水
扎地村
白馬
墓志銘
山坡上
新的一日
原野
草原
青藏高原:大風中的四個護路女工之歌
青稞地
在我居住的這座小城裡
斯柔古城堡遺址
蒙古馬
在陳子昂讀書台
蒙古之約
向西
一座長有菩提樹的小院
新疆行
喀納斯札記
雨從南海來
過劍閣
在川西北大草原
謁射洪陳伯玉墓
蛇葡萄
蘭州
西北
磁兒溝
北美筆記
心經
證據
看見菊花
鳥鳴與落日
驚喜記
清明
在塵世
速度
一個詞
多少靜謐時刻,我
致友人書
致讀者
鴻雁
獨享高原
雨季
天色暗下來了
烏鴉筆記
在小區花園
狻猊帖
黑陶罐
兩個人的車站
寫信
日記
雁灘公園
一月
那一夜
夏天的故事
腳踏車
加油站
松木棧道
下雪了
群山
月亮
9月21日晨操於郊外見菊
疲倦
孤獨
我始終對內心保有詩意的人充滿敬意
風吹
群鴉
三棵梨樹
紅樺樹
楊樹
秋天記事
早晨的詩節
一種春天
落日研究
老家屋頂的天空
星空
練習曲
窗花之憶
花喜鵲
七個夜晚
我們沒法從一場春天的遊戲中退出來
取水
入窖
清明,憶什川梨花
河灘
暴雨中的玉米林
一枚橘子
記憶:落雪
臘月。暖
杏樹
葵花劫
雪鄉
黃金麥垛
玉米地
雨夜,驚怖之夢
孤兒
附錄
我在這裡寫作
鹽巴也許產自遙遠的自貢
從“地域”認識世界

作品鑑賞

加繆曾說,“古人和古典作家將自然女性化,人們可以入其內,而今天的畫家將自然男性化,它進入我們眼睛,直至將其撕裂。”這種撕裂感已是當代性有機的一部分,不只是視覺性的,在現代詩歌寫作和語言建構中表現尤甚,常常透露出“天人合一”理想的危機,以及人與自然關係陷入的種種尷尬和困境。而該書的寫作幾乎是一種“逆行”,體現出對“撕裂”的彌合,對“困境”的游離和解脫。正如《裸原》一詩所示:“人和馬不出聲,頂著風,在僵硬的裸原行進。”這種行進如同“亡者口信”,把人拖入到與大河逆行的命運。阿信的地域性寫作和自然寫作,懷有巨大的決心和耐心,以彰顯個性、風貌和獨特的口吻,給予讀者來自西部高地的啟示之光。
詩人在甘南寫作,擁有“一個相對僻靜的坐標”,在那裡,“我坦然接受了自然對我的剝奪,也安然接受了自然對我的賜予”。身處邊緣的詩人並未喪失對寫作境況的警覺與自覺:“詩歌的智性元素在異常豐富活躍的同時,詩歌內在的精神力量卻在不斷衰減。”阿信似乎不太強調“去地域化”,他的寫作反而體現出一種強烈的“地域持守”:守住自己的坐標,深知自己的局限,只想寫出“我的心靈感知到的”,“對更廣大的未知領域保持緘默”——這就是他所說的“存在的‘讓與’”。詩集《裸原》的時間跨度長達33年(1988—2021),呈現出從青春期寫作到中年寫作的緩慢、從容,不以數量取勝,而在各個時期均保持了穩健的質量意識。在沈葦看來,《裸原》可稱之為阿信的“讓與之書”。
讓與者首先有自己鮮明的身體語言:默坐、獨坐、久坐、漫遊、前行、穿越……“我常常這樣:聽著高原的雨水,靜坐至天明”,有時於大荒和蒼茫中自問:“在廣闊的時間上久坐:我,和誰?”置身西部的宏闊大氣,又不失對細小事物譬如一朵小紅花的關註:“彎下腰,我說‘讓我也加入到談話中來吧’。”阿信多次寫到藏族婦女彎腰撿牛糞的動作,細膩動人。
與此同時,“寂”是阿信詩歌又一顯著特點,他反覆寫到寂靜、寂寥、孤寂、沉寂、閒寂、寂寞等,試圖寫出這片土地上“燦爛的寂靜”。他寫西部中國“寂靜之大美”,又傾心於洞窟中“最小的飛天”:“它的小/來自世界的大/它的寂寞/來自普遍的寂寞”。這種“大”與“小”的詩歌辯證法,阿信駕熟就輕、得心應手。大西扎克認為“寂”有三層含義:一是空間的“寂寥”,二是時間古老的積澱性,三是“帶有……意味”的意思,而阿信詩中的“寂”,既是大西扎克意義上的,同時經由“寂”,使矛盾、對立、衝突的事物關聯並統攝起來。再進一步,他的“寂”中有靜篤和安詳,有時接近佛教的“寂滅”。
讓與者並非是一個孤立的獨唱者和突兀的抒情主體,當他發聲,便與那裡的山川、草原、曠野、生靈同頻共鳴,與自然的神性或神性的自然渾然無隙、融為一體。阿信的詩具有某種泛靈色彩,他應該是詩即“言之寺”的信奉者,甚至希望自己能做一名自然界的“花痴”,認為烏鴉也是一種“神秘宗教”。馬、鳥、雪、寺是他作品中最常出現的意象,煥發出可辨的靈性之光。他的“馬”是從天空高高的雲端“一匹匹牽出來”的,他的“寺”“比寂靜本身還要寂靜”,他的“蝴蝶”用翅膀合攏“一座小小的精舍,一個宇宙”……阿信的詩歌,是“文學內置生態型”的範例,也是寫作“暗藏尺度”的明證。他在1990年代曾說,“我久居甘南,對寫作懷著越來越深的恐懼——‘我擔心會讓那些神靈感到不安,它們就藏在每一個詞的後面’”。他依然保有早年那種寫作的虔誠、對語言的敬畏之心。在僻靜的坐標和存在的“讓與”中,他是從安泰意義的大地和地域去認識世界的——從“一”出發,通向廣大世界的豐饒、復魅和“無限多”,寫下了自己的“讓與之書”和“驚喜記”。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8月22日,該書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提名。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裸原》
2021年10月
北嶽文藝出版社
978-7-5378-6463-3

作者簡介

阿信,男,甘肅臨洮人,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歷史系,長期在甘南藏區工作、生活。著有《草地詩篇》《那些年,在桑多河邊》《驚喜記》《裸原》等多部詩集。曾獲第二屆徐志摩詩歌獎、第二屆昌耀詩歌獎、《詩刊》2018陳子昂年度詩人獎、十二背後•梅爾詩歌獎年度詩人獎等獎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