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是台灣的一部舞台劇,導演 賴聲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 外文名: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作者簡介,影視檔案,劇情簡介,歷史演變,

作者簡介

男,1954年生於美國華盛頓,籍貫江西會昌,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博士。台灣著名舞台劇導演,現任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美國斯坦佛大學客座教授及駐校藝術家。1984年創立劇團表演工作坊,被譽為“亞洲劇場之翹楚”。

影視檔案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又名: The Night We Became Hsiang-Sheng Comedians / 表演工作坊作品集
上映年度: 1985

劇情簡介

藉由西餐廳秀場主持人,以相聲形式從民國八十年代事事講求速成的台北,民國五十年代初的電視文化,向上回溯到重慶抗戰、五四時代,最後終結在八十年代北平的構造安排,以「相聲」這一個正消逝中的傳說表演藝術形式來反映現代社會中許多事物的消逝。
表演工作坊】的舞台劇多年來以旺盛的原創力及精練的演出,說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從台灣巡迴到世界,到處獲得觀眾熱烈的回響,被國際媒體譽為「全世界最精彩之中國語言劇場」。
【表演工作坊】的劇場魅力原僅限於每一場演出當場的氣氛,而此『劇場經典系列』的現場錄像捕捉了短暫的片刻成為永恆的記憶。

歷史演變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被稱為近年來台灣劇場文化的奇特現象,有人說它是精緻藝術和大眾文化的結合,是用相聲來寫相聲的祭文。因為我們那時發現相聲已經死了。
故事發生在華都歌舞廳,兩個惡俗的夜總會主持人,介紹說久未露面的相聲大師將重返舞台,但結果找不到大師,只好自己冒充。於是時光倒流,回到相聲盛行的年代。一共五個段子,展示不同時代的相聲,而每一個段子都和失去有關:傳統的失去,文化的失去,記憶的失去……當時一下子轟動台灣,外行覺得非常好笑,內行覺得是一種對於文化的評論。這是台灣將近20年來最有名的一個戲,比《暗戀桃花源》還有名。85年演出後一演再演,創了當年的演出紀錄。錄音帶出了100萬套,還不算盜版。對於只有2000萬人口的台灣來說,可想有多么普及。所以會有年輕人看到我就能背一大段給我聽,很多人都是聽這個長大的。93年到香港還有美國、新加坡演出,從來都是場場爆滿。
《這一夜》承襲了《那一夜》的風格,同樣是在華都西餐廳,同一個好像會出現狀況的夜總會,又是這兩個非常惡俗的主持人用一種非常熟悉的口氣調侃,所以一上來大家就覺得非常好笑。因為兩岸關係的開放,這一回要請的是一位大陸的大師級人物,但相似的情形再次發生,大師一樣沒有出現,於是從後台隨便抓了一個人,也就是金士傑上台,和兩個主持人中的一個來撐場面,讓另一個人去找大師,結果一撐就是兩個小時。整個演出非常爆笑,但又很心酸,讓人笑到哭的那種。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曾提到他在新加坡看過這個戲以後,興奮地跑到後台,並說“這個戲未來的高潮一定是在北京上演”。
我們自己也特愛這個戲,它和《那一夜》都是不可替代的,是在一種原始爆發力的狀態中苦弄出來的,它再次創造了台灣相聲唱片業的奇蹟。這兩個戲奠定了相聲在台灣可以活下來的基礎。
8年之後,我們推出了《又一夜,誰來說相聲》。在這么多年當中,我們又作了很多其他的作品。有個企業家曾對我說,相聲劇那么好的票房,你們應該每一年做一個。但我從來沒這么想過,一定要有了靈感才會去做。相聲系列成為了“表演工作坊”的品牌,所以我們也不輕易出手,物以稀為貴。再說,每做一個都需要很大的精力、體力。
《又一夜》仍然是發生在華都西餐廳,主題是中國思想在今天的狀況。比如老莊、道家……這一次又出現了一個新人物阿亮,說著百分之百的台灣國語,這么一個人跑到華都來,說“學相聲是我的夢想”,然後就是講中國思想落在他這樣一個人身上的過程。很好笑,也很諷刺。
在這個戲之前,中間還有一個91年的《台灣怪譚》,是李立群的單口相聲。其中還有他和自己影象的對口相聲,人格分裂一樣。非常猛的諷刺,諷刺台灣的社會環境。雖然是一個人表演,但觀眾從頭到尾都不冷場。
去年年底,台灣著名導演賴聲川編劇執導的“相聲劇”《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在京滬兩地先後演出10場,獲得內地文化界、戲劇界和相聲界的好評,票房亦大獲全勝。其片斷《誰怕貝勒爺》甚至登上了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賴聲川也欲趁熱打鐵深耕內地舞台,與內地優秀的青年實力演技派演員陳建斌達達徐崢及由高校劇社登上話劇舞台的邵澤輝王偉等合作,共同打造北京版《千禧夜,我們說相聲》,並已確定於3月下旬在北京東城區寬街的北兵馬司胡同的原青藝劇場演出。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的成功,不僅在於票房的勝利,其良好口碑更感測至大眾媒體,中央電視台特邀賴聲川導演為2002年春節聯歡晚會度身定做了一個《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的片斷式精華版《誰怕貝勒爺》,由金士傑倪敏然趙自強等4名原班台灣演員出演,在今年春節晚會臨近新年鐘聲時的黃金時間上場。對於以前不太知道《千》劇或賴聲川的電視觀眾而言,與《誰怕貝勒爺》不期而遇應該算是一份意外的驚喜,晚會之後有關單位就不時接到觀眾詢問何時可以看到全版的《千》劇。而不少看過《千》劇的觀眾則得意地說:還是舞台上的《千》劇好看,春節晚會上短短几分鐘的時間對於這樣一部精巧好看的話劇而言,伸展的空間無疑是小了一點,如果有機會,還是看原劇更過癮。
與內地觀眾熱烈反響相呼應的是,賴聲川導演也正有意要在內地話劇舞台深耕並推出內地版的《千禧夜,我們說相聲》。賴聲川早在1997年就已經開始與人藝著名老藝術家林連昆等合作推出話劇《紅色的天空》,並在上海和台北巡演,廣受好評。其後賴聲川一直與京滬兩地戲劇界、文化界保持交流,並經常深入高校與學子座談或應邀舉辦講座,在年輕一輩文化工作者中聲望頗高。2001年《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由舞台而引發諸多文化效應,令戲劇觀眾和許多圈外的普通民眾對這部作品深有好感並心神嚮往,一些經常活躍在話劇舞台上的演員和相聲演員都希望能與賴導合作,在內地舞台上嘗試演繹“相聲劇”這一表演形式。為此,賴聲川將與內地優秀的青年實力演技派演員陳建斌、達達、徐崢及由高校劇社登上話劇舞台的邵澤輝、王偉等一起合作,推出北京版《千禧夜,我們說相聲》。該劇將不會簡單地移植或嫁接原來由台灣演員演出的版本,而會根據這批內地青年演員的演藝特質及內地觀眾的“興趣點”進行二度創作,力圖向觀眾呈現一部更精彩更好看的《千》劇。同時,該劇將繼續與北京長安大戲院合作,並在國內其它大城市巡演,以滿足更多喜歡它的戲劇觀眾的熱望。據悉,推行演出票低價位的北京版《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的第一輪演出,還將邀請到《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台灣版中扮演貝勒爺的台灣著名演員倪敏然與北京演員共同出演。
在《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演出二十周年前夕推出《這一夜,Women說相聲》,一方面繼承【表演工作坊】每四年推出一次“相聲劇”的傳統,一方面是再次的自我顛覆相聲傳統,轉從女性觀點出發,深入探討為何自古女人就不說相聲的奇特現象?因此,《這一夜,Women說相聲》特別邀集了三位當代最優秀的女演員:方芳蕭艾及鄧程惠,以賴聲川所帶領的集體即興創作方式,重新發掘探索“女性”所認知的世界。
這出生動展現今日女性魅力、權力和影響力的《這一夜,Women說相聲》,延續過去四夜“大師蒞臨晚會”的格式,搖身一變為:在一場名為“TotalWomen”的產品公司酬賓大會上,兩名超級業務員藍鑽(蕭艾飾)和紅寶(鄧程惠飾),著急地等待一名神秘老太太亮相。結果,老太太沒來,卻來了一個自稱是老太太孫女的女子(方芳飾),但這孫女卻又不知道老太太到底該來乾什麼……於是,《這一夜,Women說相聲》的一系列和女人相關話題由此展開。演出分六段單口、對口和群口相聲,每一段各有主題,其中一段〈罵街〉,方芳模仿老太太,學一段精彩絕倫的“罵街作秀”,不但融入黃梅戲、國劇、揚州小調、西北的小調,甚至連急智歌都派上用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