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基礎設施,經濟狀況,教育狀況,
歷史沿革
邢邑村之名始於戰國時期,是一個比較古老的村子,又叫“懸陽城”、“玄陽城”。原屬戰國七雄之外的中山國苦陘邑,後屬趙,漢置苦陘縣,漢章帝北巡,改曰漢昌,魏改曰魏昌,北齊時在該地設定省府,隋改置隋昌,唐改曰唐昌,尋改曰陘邑,宋初歸入無極管轄,故城在今河北省無極縣東北,也就是今天的邢邑。
1958年成立邢邑公社,1982年改邢邑鄉,1985年建邢邑鎮。1994年西陽暮鄉併入邢邑鎮。
基礎設施
全村通訊十分發達,家家有電話,手機普及率接近人手一機的程度,大多數家庭安裝有寬頻。該村堅持“高標準定位,嚴格要求實施”的原則,投資近500萬元,對村內9條大街及環村路進行了高標準硬化,投資55萬元,對4條主街道及村委會大院進行了高品位綠化、美化,在經濟實力強、基礎條件好的創建村中樹立了樣板。
經濟狀況
2000年以來,邢邑鎮黨委政府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鎮,畜牧強鎮,商貿潔鎮,依法治鎮,文明美鎮”的發展戰略,經濟及各項社會事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全力打造出“畜牧養殖,林果種植”等幾大支柱產業,構築起具有區域特色的經濟發展新格局。畜牧養殖上,建成了邢邑、西陽暮、北俱佑三個村為中心的畜牧養殖基地,奶牛存欄1500頭,千隻雞養殖場80餘家,生豬年出欄3萬頭,有效的促進了農民增收。
該鎮在大力實施“興鎮強村富民”戰略的同時,狠抓環境建設,先後興建了一系列與生產,生活相配套的公益設施,特別是以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為載體,不斷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實現了6個文明生態村達標升級,為構建文明、富強、和諧的邢邑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育狀況
邢邑國小占地25920平方米,建築面積3765平方米,各類教室齊全,基本達省“普九“標準。
截至2008年8月,學校有17個教學班,學生676人,其中女生371人,專任教師31人,工人1人,其中專科學歷教師27人,中職教師20人,初職教師11人,45歲以上教師5人。2008年畢業生104人,招生118人。
學校逐步加強了內部管理,依法治校,帳目公開,嚴格按國家規定標準收費,不亂訂資料,切實減輕了學生負擔,在教學過程中,該校積極開始教研活動,使每位教師的個人素質在不斷提高。教學成績一直居全鎮前列。
邢邑鎮初級中學
邢邑初級中學,其前身為邢邑紅專,歷經農中、完小、完中,1977年搬遷至現址,更為現名,是國辦全日制中學,學校坐落在定州市邢邑鎮邢邑村東北,與鎮政府和派出所相鄰,占地面積48.5畝,總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
截至2008年,學校有12個教學班,在校生617人,在冊教職工45人,擁有中學一級教師38人,中學二級教師6人,技師1人,專任教師合格率100%,其中具有本科學歷30人,教師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合理,可充分發揮其優勢。
校園辦公區,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布局科學合理。教學設備先進,具備國家一級裝備標準,全校畢業班實現班班通,計算機、數字投影等音像設備,同時具備一個電子備課室,一個學生計算機教室和一個多媒體報告廳,並有寬頻上網接入,可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擁有國家標準理化生實驗室一套,可充分滿足學生操作實驗。
學校堅持依法治校,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堅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教研為先導,以教學為中心,實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教學,立體化育人,學校管理制度完善,實行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000年來,該校工作成績喜人,多人次榮獲國家級、省級、市級優秀論文獎。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自2001年起,學校連續六年獲定州市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立功單位”;為重點高中輸送人才“先進單位”、“立功單位”;為職業高中輸送人才“先進單位”。
學校先後榮獲“保定市推普先進學校”、“保定安全文明校園”、“國家普九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