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球痕,男,1930年生於浙江嵊州長樂鎮太平村。高中就讀於嵊縣中學(現浙江省嵊州中學)195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1983年,任中國航天工業部第四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研究員。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邢球痕系我國固體火箭發動機專家,主要從事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究。在發動機總體設計研究中,提出了總體最佳化設計方法及預研成果集成演示技術。在固體火箭發動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中,提出了兩種推力向量控制噴管的結構方案、主要參數的計算和試驗方法、消除燃燒室初始壓強峰的途徑。提出的裝藥燃燒室人工脫粘和其它防脫粘技術、超高強度鋼套用中低應力爆破技術、新型高溫耐燒蝕材料套用及結構設計、深潛入全軸擺動噴管技術等已在多種型號發動機中成功套用。主持研製的多種戰略、戰術飛彈固體發動機已研製成功並定型,使我國固體推進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基本介紹
簡介,人物履歷,初出茅廬顯才華,果敢決斷出絕招,斬關奪隘敢拍板,一片丹心向日明,
簡介
邢球痕,固體火箭發動機專家,1930年生於浙江嵊州,195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航天工業部第四研究院所長、院長,中國宇航學會第二屆理事。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究,已取得的成就包括:在發動機總體設計研究中,提出了總體最佳化設計方法及預研成果集成演示技術。在固體火箭發動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中,提出了兩種推力向量控制噴管的結構方案、主要參數的計算和試驗方法、消除燃燒室初始壓強峰的途徑。提出的裝藥燃燒室人工脫粘和其它防脫粘技術、超高強度鋼套用中低應力爆破技術、新型高溫耐燒蝕材料套用及結構設計、深潛入全軸擺動噴管技術等已在多種型號發動機中成功套用。主持研製的多種戰略、戰術飛彈固體發動機已研製成功並定型,使我國固體推進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物履歷
2005年底,中國科學院發布的新當選的58名院士名單中,有航天四院原院長邢球痕。他是陝西省唯一新當選的院士。這是國家對邢球痕從事航天固體事業40多年來所取得的卓越成績給予的充分肯定和最高榮譽。
在當晚院舉行的祝賀他當選院士的座談會上,邢球痕激動地說,固體事業發展壯大,是經過幾代航天人艱辛努力的結果,成績是大家的的。我的當選,表明整個固體事業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國家對發展固體事業寄予厚望。他表示,儘管早已退休,還將繼續努力工作,推動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初出茅廬顯才華
邢球痕有種軍人的氣質,中等個頭,身板筆直,清瘦的臉龐上稜角分明。直到老年仍精神矍鑠,給人以堅韌、幹練和耿直的印象。他的人生是從踏上軍校之路開始的。
1949年,19歲的邢球痕從浙江省寧波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畢業後參軍,進入解放軍三野特種縱隊特科學校學習。1953年,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軍工”炮兵工程系固體火箭武器專業 。寒窗四年後,同樣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分配到國防部五院一分院火箭發動機研究室工作 ,從此,他的一生與“固體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屈指算來,至今已為祖國的固體事業,奮力攀登了45個年頭。?
火熱的1958年,為使中國的火箭發展有一個較高的起點,國家從蘇聯引進了近程飛彈的資料 ,從仿製開始起步。1959年9月,邢球痕被任命為“老五院”一分院三部固體火箭設計組組長,承擔起仿製的“543”固體助推器的任務。作為總設計師單位的代表,同時擔任駐太原743廠工作組組長,他幫助工廠消化引進的圖紙,解決關鍵材料問題。在一張張堆積如山的圖表中“移山填海”,細心的邢球痕與吳一正等同志一起,憑著紮實的學識和嚴謹的精神,發現了圖紙與工藝檔案中的20多處錯誤,一一記在小本上,向駐廠的蘇聯專家反映,得到了認可。隨後,邢球痕又與同事一起,一一將錯處改正,保證了工廠加工產品所需。後來蘇聯駐北京“543”總代表得知此事,“老大哥”除承認圖紙確實漏洞百出之外,又驚詫年輕輕的邢球痕不僅具有精心鑽研的勁頭,還具有如此精湛的專業知識,豎起大拇指稱他為“很有才華的人”!?
三年困難時期,邢球痕和同志們吃了不少苦頭,沒有細糧吃黑饃,黑饃不足吃野菜。由此造成便秘,邢球痕不吭聲,悄悄從北京買回“果子露潤腸片”。這些苦對於全身心投入事業的人來說,微不足道,毫不在意,一天到晚,他腦子裡想的,只有科研、試驗、工作,和隨之而來的對於初戰告捷的興奮與驕傲。
果敢決斷出絕招
一些同邢球痕共事幾十年的研究員談到他時都說:“他是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奠基人。‘固體’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他都親歷了,還是主創人之一。”?
70年代初研製某型號發動機擺動噴管時,遇到了“攔路虎”:原小樣試驗都成功了,但進行大試驗就因噴管燒穿造成失敗。04一級發動機有4個噴管,其中任一個噴管有故障,試驗就可能失敗。失敗一次浪費很大,對此邢球痕出了個主意,不用04,而用同樣直徑的另一種現成的厚壁試驗發動機及配一個噴管做試驗,該發動機可重複使用,單噴管又比四噴管試驗少了四分之三的裝藥量。用此法先後做了幾次小試成功後,再正式上四個噴管,一試,果然就成功了。邢球痕的好點子既減少了不必要的損失,又保證了產品質量和進度。?
自然科學的基礎是實驗,探索未知的第一步,當然也只能是實驗。就在04發動機進靶場之前,為知道發動機可行性有多高,能否經受意外的考驗,邢球痕讓技術員楊思孝用榔頭把完好的噴管擴散段試驗件絕熱材料打裂,小楊不敢打。已經擔任所長了的邢球痕說:“讓你打你就打,我承擔責任。”小楊還是想不通,不願打。在邢所長再三動員下,小楊才按他說的做了。材料打裂再用金屬材料修補後,產品試車仍然成功了。?
自從飛彈成為戰爭的主要攻擊武器後,魚雷在海戰中便退居到第二位。50年代,美國兵器專家首先研製出核潛艇上發射飛彈武器。這除了要綜合套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全慣性制導系統 和小而輕的彈頭等高技術外,還要攻克潛艇水下發射的技術難關。要在艇中部嵌入一個數十米長的發射彈倉,倉內並排安放飛彈發射筒。筒的上部能打開蓋子,蓋子與飛彈之間有層薄 膜隔開,防止海水進入筒內。潛艇在水下發射前用壓縮空氣向筒內充氣,發射時高壓氣體從筒的底部進入筒內,以極大的推力使飛彈穿過隔膜,衝出水面。飛彈衝出水面後發動機點火,飛彈即按照制導系統的指令飛向目標。你也許會問,中國有這種“深海超級堡壘”嗎? 答案是肯定的。
1982年10月,波浪翻滾的大海牽動著國人的心潮,我國將首次進行潛艇水下飛彈發射。10月12日,某型號潛艇水下發射第一發試驗失利,發現某單位研製的尾罩上的脫落插頭碰擊了四院研製的發動機的噴管,出現這種情況自然是不允許的。但對這個打擊噴管的事,在現場又是很難有效解決的,因為牽一髮而動全身。面對按時實施第二發發射與不帶疑點上天產生的矛盾,邢球痕的大腦像計算機一樣,高速運轉起來:發現疑點不提出不正視是不對的,但我們的噴管“強度”……他想到產品交付前做過的試驗,想到第二發要在最佳時間內飛行,便找到總指揮程連昌副部長,表示發動機可以試飛。總指揮說:“這種事不能靠大膽拍胸脯,必須有實驗數據”。邢球痕坦白了他曾擅自做過非設計條件下的試驗的事。這樣,總指揮才放心了,總設計師也決定第二發如期發射。10月16日,第二發飛彈似海底蛟龍飛出水面,騰空而起,潛艇水下發射和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10月21日,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在大連線見邢球痕等同志時,讚揚了四院人敢想敢幹,製造出我國新型的火箭發動機,為這次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成功做出了貢獻。
斬關奪隘敢拍板
“搞出新型的大型火箭發動機,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有了這個東西,我們的遠程機動武器就 好辦了。要抓緊搞。”這是1982年10月21日,張愛萍副秘書長在大連線見邢球痕等四院代表 時說的一番肺腑之言。邢球痕帶領四院人在以前單項預研的基礎上,更加緊了兩個不同類型大發動機研製的步伐。他主持了該型號,組織、指揮確定技術狀態,並參與技術攻關。?
春光融融的1983年2月,邢球痕走馬上任擔任了四院院長,他全身心地帶領著全體職工,向高新技術發起了總攻,誓要當年拿下該型號,於年底進行地面熱試車。這是我國首次研製 有機纖維纏繞殼體,設計、工藝、技術難度大,而廠房、設備條件卻都很差。邢球痕經常深 入廠、所一線,鼓勵職工們堅持科學態度,敢字當頭搞科研。43所職工為此改裝了我國第一代機械式纏繞機,用於第二級玻璃鋼殼體纏繞;對配方、張力測試、排沙等技術問題進行了反覆研究,在較短時間裡纏出了大型複合材料殼體。?
為使兩種新型號發動機能在當年年底首次地面熱試車,各承制單位都抓緊時間完成各工序任務。可是在某產品裝藥時,忽然出現殼體脫粘問題。邢院長來到現場,嚴肅地說:“這不行,絕對不能在脫粘情況下送去試車,要儘快拿出解決辦法。”很快,意見提出來,即先挖出殼體內的部分藥再進行修補。當時,已裝藥XX噸,構想由一人鑽進殼體用鋼刀切藥。有不少人認為這不安全,怕引起磨擦爆炸。邢院長廣泛與一線工藝技術人員探討其 可行性。一位姓熊的工藝員說曾用過鋼刀切藥,因鋼刀鋒利、堅硬,磨擦作用小,不容易出事故。邢院長認為有道理,同意實施此方案,並表示在挖藥過程中他始終不離現場。時值夏季,狹小的殼體內藥味刺鼻,悶熱難當,邢院長先鑽進殼體察看實情後,工人師傅就開始控藥,半小時換一人,以後15分鐘換一次,這樣連續工作了兩天,才挖盡脫粘部分的裝藥,整個挖藥過程順利、安全。隨後對脫粘部位進行了修補,滿足了設計技術要求。
1983年12月25日,經過修補的發動機如期進行熱試車。點火命令下達後,轟鳴聲震撼著大地 ,巨龍般的烈焰從噴管尾部噴薄而出,各種測試儀器顯示正常,試車成功。3天后進行了另一台新型大型發動機點火試驗,同樣獲得圓滿成功!?
軍委張愛萍副秘書長聽到這一喜訊,在百忙中擠出一天時間,於1984年1月15日,專程來到四院,饒有興趣地觀看了試車錄像和試車後的發動機部件。他高興地說:“一級、二級試驗成功了,這是固體火箭技術一個新的重大突破,使我國的運載火箭 技術進入了新的一代。”他指示說:“還有第三級也要抓緊搞。” 邢球痕請張愛萍為四院題詞,他欣然命筆題寫了“攻克險關,才智無窮”八個大字。邢院長向他立下軍令狀,保證 第三級發動機在上半年試車。
為此,邢球痕又日月兼程,帶領著全院職工抓緊第三級發動機的研製,並如期於當年6月30日試車成功,使發動機技術向世界先進水平又邁出了一大步。為此,四院人直到今天,還在為自己獲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登上了一座座航天領域山峰,摘下了一顆顆勝利明珠而驕傲。
由於大型發動機的試車成功為以後戰略飛彈的立項奠定了技術基礎,故“重中之重”型號上馬後,上述兩台大型發動機分別被採用為飛彈的一、二級發動機。作為院科技委主任的邢球痕,主持與參加各階段的技術評審和綜合技術評審,該型號交付後,連續三發飛行試驗都圓滿成功。當慶祝建國50年大典上大型飛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國人激動不已,電視機前的邢球痕更是熱淚盈眶。
一片丹心向日明
“典型的布爾什維克。”這是邢球痕的老戰友對他的評價,說的是他心中時刻裝著事業,堅持原則,恪盡職守,到了忘我的程度。
科學工作者的語言只能是他的科學實踐本身。當年,當某型號發動機裝藥後出現脫粘問題,時任總設計單位41所所長的邢球痕果斷提出發動機不能做熱試車。而院裡為了趕進度仍決定進行試車,甚至院長都來給他做思想工作時邢球痕據理力爭:“壞的東西怎么能試車呢?試車肯定要爆炸的!”而院裡還派人到該所領取試驗用的點火器成對電嘴,邢所長堅決不簽字,並立即向上級有關領導反映了此事,終於使試車沒有盲目進行。?
因長期緊張積勞成疾,邢球痕患了低血壓、美尼爾氏綜合症等疾病。可他仍置個人身體於不顧,像台永動機一樣不停地轉動。一次,他到43所307室察看殼體纏繞情況,走著走著就犯病了,頭暈、嘔吐、大汗淋漓。身邊的人要送他去醫院,他不肯。休息了一會兒,他仍堅持在一線察看完生產全過程,才放心地回去。
1987年體檢中,突然發現了邢院長患有腎癌,此時正值年末歲始,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他沒有顧上去醫院,仍潛心抓全年工作總結和來年計畫安排。一直忙到1988年3月,部署完各項工作,才去北京301醫院住院動了手術。術後要接受化療45天,醫囑必須好好休息。可他一回到西安就立即上班了,誰也勸不住。1998年11月,邢球痕退休了,但仍閒不住。現在,他在“西安航天集團天風科技轉化研究中心”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位置上發揮著餘熱。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兩彈一星”功臣表彰大會。會前,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了為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代表。在胸前佩戴紅花的300多名代表中,邢球痕榮幸地被安排在第一排就座。此刻,這位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的老科學家,眼中浸滿了激動的淚花,因為祖國給了科技專家最崇高的褒獎,人民獻給了他們最艷麗的花朵。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如今,邢球痕帶領著幾位退休的老科技人員,圍繞全固體運載和飛彈技術,深入開展了空射彈道式運載方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他雖然已經登上幾個固體事業領域的高峰,四處風光綺麗,彩霞滿天。但放眼眺望,他總感到前方不知聳立著多少更高更美的山峰。他要用盡畢生精力,去不斷地向著新的目標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