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部高峰嶺低山區與南部邊緣高丘陵區之間,西起老口、石埠,東至青秀山、思賢塘。東西長約23公里,南北寬8公里至12公里,為東北東—西南西向的斷陷河谷盆地。
邕江河谷階地平原區
位於北部高峰嶺低山區與南部邊緣高丘陵區之間,西起老口、石埠,東至青秀山、思賢
塘。東西長約23公里,南北寬8公里至12公里,為東北東—西南西向的斷陷河谷盆地。自第
三紀未基本成型以後至第四紀,由於地殼間歇性緩慢上升,侵蝕與堆積作用同時進行,海拔
65米至70米,比邕江平均水位稍高,常受一般洪水淹沒。
低河漫灘分布邕江沿岸,寬度狹小,分布不連續,內疊於I級階地。形成河谷兩側的
河漫灘和四級階地。
I級階地分布於寺邊坡,邕江大橋南岸、白沙村、思賢塘等河流凸岸處,分布不連續,
亦為內疊階地。海拔73米至75米,階地面平坦,微向邕江傾斜。地層為全新統桂平組。本階
地水土條件較好,多已闢為農田,但易發生洪澇。
Ⅱ級階地分布於邕江兩岸寬廣的平原上,為內疊階地,海拔75米至85米。階地侵蝕微
弱,小河流自北或南流向邕江,輕切割,約2米至5米,地層為更新統望高組上段沖積層。總
厚度為20米至30米,局部厚達63.5米。在沖積層之上殘留有許多廢棄古河道,最引人注目的
是南湖,它是邕江的一段古河道。
Ⅲ級階地分布於老口圩、北湖村至虎邱嶺,東風園藝場至衝口坡,沙井圩至老虎嶺及
石柱嶺至化工廠等地。呈長條狀分布,個別為孤立土丘,多成高崗狀,為基座階地。海拔90
米至116米。階地面侵蝕程度中等,沖溝切割較弱,地層為更新統望高組下段。
Ⅳ級階地分布於火葬場至烈士陵園。馬鞍嶺至佛子嶺,獅子嶺至槎路等地。海拔120
米至140米,為基座階地。階地面侵蝕較嚴重,起伏不平,部分階地上部已被侵蝕無存,下
部礫質層露出地表。地層為更新統白沙組上段沖積層。
位於北部高峰嶺低山區與南部邊緣高丘陵區之間,西起老口、石埠,東至青秀山、思賢
塘。東西長約23公里,南北寬8公里至12公里,為東北東—西南西向的斷陷河谷盆地。自第
三紀未基本成型以後至第四紀,由於地殼間歇性緩慢上升,侵蝕與堆積作用同時進行,海拔
65米至70米,比邕江平均水位稍高,常受一般洪水淹沒。
低河漫灘分布邕江沿岸,寬度狹小,分布不連續,內疊於I級階地。形成河谷兩側的
河漫灘和四級階地。
I級階地分布於寺邊坡,邕江大橋南岸、白沙村、思賢塘等河流凸岸處,分布不連續,
亦為內疊階地。海拔73米至75米,階地面平坦,微向邕江傾斜。地層為全新統桂平組。本階
地水土條件較好,多已闢為農田,但易發生洪澇。
Ⅱ級階地分布於邕江兩岸寬廣的平原上,為內疊階地,海拔75米至85米。階地侵蝕微
弱,小河流自北或南流向邕江,輕切割,約2米至5米,地層為更新統望高組上段沖積層。總
厚度為20米至30米,局部厚達63.5米。在沖積層之上殘留有許多廢棄古河道,最引人注目的
是南湖,它是邕江的一段古河道。
Ⅲ級階地分布於老口圩、北湖村至虎邱嶺,東風園藝場至衝口坡,沙井圩至老虎嶺及
石柱嶺至化工廠等地。呈長條狀分布,個別為孤立土丘,多成高崗狀,為基座階地。海拔90
米至116米。階地面侵蝕程度中等,沖溝切割較弱,地層為更新統望高組下段。
Ⅳ級階地分布於火葬場至烈士陵園。馬鞍嶺至佛子嶺,獅子嶺至槎路等地。海拔120
米至140米,為基座階地。階地面侵蝕較嚴重,起伏不平,部分階地上部已被侵蝕無存,下
部礫質層露出地表。地層為更新統白沙組上段沖積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