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山窯,屬於清代柴窯,創建於清末,距今150多年。是清代御窯“官搭民燒”的合作民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邑山窯
- 外文名:Yishankiln
- 地理位置: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迎祥弄17號
- 氣候類型:亞熱帶
- 占地面積:500平米
- 開放時間:全日制
- 景點級別:4A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御窯廠
發展歷史,歷史淵源,景點特色,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邑山窯創建於清末,距今150多年,由秦先棟創辦。秦先棟號邑山,祖籍江西省都昌縣北山鄉石頭巷村,石頭巷村尚保存有《秦氏宗譜》以及碑銘等史料。邑山窯窯房原址處於景德鎮市珠山區風景路南側,御窯廠東面,為大型雙子窯格局,兩座窯東西相鄰,屬0典型的鎮窯結構。邑山窯燒造的瓷器質量好,產量大,且鄰近御窯廠,是清代御窯“官搭民燒”的合作民窯。邑山窯屬清代鎮窯,容量大,窯房兩層,上層堆放窯柴,供窯工歇息,下層碼放匣缽和入窯瓷坯窯瓷器。窯室長約17米,內徑最寬處4.25米,可容納300多擔瓷坯,尾部煙囪為15米左右,衝出屋頂。窯場周邊有“三義順”“馮利盛”“巢余泰”等8個坯坊,可滿足邑山窯的連續燒造2007年,已劃歸景德鎮市建國瓷廠的邑山柴窯及窯房拆除,土地被房管部門置換後,建成商品住宅樓。隨著20世紀60年代煤窯燒造技術的成熟,柴窯逐漸被取代,1978年徐家窯停燒,後拆除。
2016年,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集團按原樣復建徐家柴窯及窯房、坯房等建築群,基本恢復了歷史舊貌。
歷史淵源
秦祖源,號甘泉,邑山祖父。生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例貢生。在昌江(景德鎮)業瓷後建立家業,後又交給侄兒經營。《秦氏宗譜·人物傳記》載:“(甘泉公)剛方有德人也,家少窘,權子母於昌江,由是日以裕。先生乃順風收帆,委其業於諸侄,析其產於孤侄。……開居建室、捐資築途、體恤姻亞、督誨後人。”秦祖源在景德鎮業瓷,成就家業,蔭及桑梓,深受族人敬仰。秦祖源之孫秦先棟,號邑山,生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曾任國史館謄錄官,“性聰穎甚誠樸,稍學能文,書法整秀。”擬任浙江鹽太使,因故未到任。中年“改就陶業於昌江,……一手創造窯屋、家屋,坯房櫛比連雲歷充景德陶慶會總經理十有餘年。”邑山發揚光大秦氏家族在景德鎮的窯業,正式冠名“邑山窯”商號。邑山總理窯務三十年,任景德鎮陶慶會會長達十餘年,陶工瓷匠成百上千,民國時期達至鼎盛,一直到解放前,從業工匠還有400多人。興盛期大量生產外貿出口瓷,瓷器底款有“ CHINA"“ Made In China”“秦運昌新”等樣式,所制青花、粉彩、色釉瓷和雕塑瓷,器形精美,品類豐富,有典型的西洋定製風格。陶慶窯(會)是清末民初燒窯行業中最高層次的組織。景德鎮市政協文史資料第十輯《景德鎮都幫陶慶窯總老闆余用正》(余靜寰)載:陶慶窯最盛時有150多座柴窯,其權勢之大,可從當時流行的兩句民諺中看出一二。諺雲:“坐著的浮梁縣,站著的陶慶窯。”意思是在景德鎮,坐著的官員有縣太爺,支撐門面的有陶慶窯老闆。當時,陶慶窯訂有7天或10天燒一次窯,農曆3月後開工(禁春窯)等行規,控制了燒瓷的價格。此外,還壟斷許多與燒窯業有關事務。陶慶窯下設保柴公所,配30名兵丁保護窯柴,每人配快槍1支。陶慶窯總老闆公出時乘專轎帶護兵,煞是威風。
景點特色
據景德鎮徐家窯復建復燒總指揮余喜來介紹:明代的瓷窯是葫蘆窯,在御窯廠已經發掘出多座。到清初,瓷窯的規模依然不大,一般只能燒60~70擔瓷器。在徐家窯復建施工時,也發現2~3個小規模的瓷窯磚基,真正發展到能燒300擔瓷器的鎮窯,應該是到了道光年間。也就是這個時期,邑山家族開始創立“邑山”商號。在徐家窯復建時,還挖出帶邑山字樣的窯磚,當時不知道如何保護,於是埋在徐家窯大門的下面邑山窯的西南側就是窯主邑山家族的生活起居和商業經營用房,西面緊鄰在建的景德鎮國家御窯遺址博物館,南面是欠班窯(欠了一個班的建窯工錢而名)。四大間建築連成一體,規模宏大,從北到南分別是陶慶會(商務、管理用房)、書房灶房、廳房臥室、繡樓,建築均為徽派風格,各間均設雙天井,四水歸堂,聚財內斂,面積總計700多平方米,後面為坯房和長工住房。20世紀50年代,在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時,大部分房屋交市政府分給其他人居住。2016年,由陶文旅集團徵收管理,但廳房一直為邑山家族後人居住管理。
坐落於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迎祥弄27號,旁邊僅次於正在建設打造的5A級景區御窯廠。邑山窯窯房原址處於景德鎮市珠山區風景路南側,御窯廠東面,為大型雙子窯格局,兩座窯東西相鄰,典型的鎮窯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