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海深水油氣地質理論

邊緣海深水油氣地質理論

《邊緣海深水油氣地質理論》是2020年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功成 。

基本介紹

  • 書名:邊緣海深水油氣地質理論
  • 作者:張功成 等
  • 出版社: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12月
  • 頁數:624 頁
  • 定價:475.0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63668076
  • 審圖號:GS(2020)7306號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全球油氣勘探的領域包括陸地、淺水區和深水區三大領域。油氣行業一般把水深大於300 m 的區域稱為深水區。
全球深水區油氣勘探始於20 世紀60 年代,但是大規模的勘探活動始於20 世紀80年代,至今已累計發現了約2000 個油氣田,其中包括一批特大型油氣田,深水區已成為當今世界油氣勘探的熱點和增儲上產最重要的領域之一。
經過40 多年的大規模油氣勘探實踐和理論研究,在成盆、成烴和成藏方面已經形成了經典的被動大陸邊緣深水區油氣地質理論。而對於邊緣海區域,在邊緣海形成,深水區成盆、成烴和成藏理論方面尚處於探索階段。邊緣海盆地在西太平洋陸緣、歐亞大陸南緣特提斯構造域分布廣泛。
我國南海屬於邊緣海,其深水油氣地質研究關係到國家能源戰略、海疆主權,開展南海深水區油氣成藏主控因素研究,創新邊緣海深水油氣成藏理論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
由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專家張功成等撰寫的《邊緣海深水油氣地質理論》是第一部系統揭示南海深水油氣地質的專著。從2003 年開始“十五年磨一劍”,作者在大量工作的基礎上,創新提出了南海形成演化的邊緣海構造旋迴新模式,提出了邊緣海構造旋迴控制南海深水油氣成藏的理論認識,系統揭示了南海深水區成盆、成烴和成藏特色。作者提出了南海演化的新模式——邊緣海構造旋迴,發現南海存在兩個威爾遜構造旋迴。邊緣海構造旋迴控制南海深水區盆地有序發育,南海北部為被動大陸邊緣盆地,南沙地塊區盆地為漂移裂谷盆地,南海南部大陸邊緣為俯衝大陸邊緣擠壓盆地,南海西部大陸邊緣為轉換大陸邊緣張扭盆地,南海東部大陸邊緣為俯衝大陸邊緣增生楔盆地。
作者提出了邊緣海構造旋迴控制南海深水區成烴。邊緣海構造旋迴首先控制烴源岩有序發育,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深水區發育始新世陸相、漸新世早期海陸過渡相、漸新世晚期海相三套烴源岩;南沙漂移裂谷盆地發育始新世海陸過渡相一套烴源岩;南海南部大陸邊緣深水區發育漸新世、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三套海陸過渡相烴源岩;南海西部大陸邊緣深水區發育漸新世、早中新世、中中新世三套海陸過渡相烴源岩。深水區地溫高,源熱共控,深水區凹陷以生氣為主、生油為輔。
作者提出了邊緣海構造旋迴控制南海深水區油氣成藏。第一,控制大型儲集體有序展布,如在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深水區儲集體形成時代為始新世—上新世,先後形成陸相、海陸過渡相、淺海相和深海相四類碎屑岩儲集體;第二,控制深水區油氣成藏普遍具有下生、中儲、上部海相泥岩封蓋等成藏組合;第三,控制圈閉類型主要有構造圈閉和深水扇及生物礁;第四,油氣具有垂向運移優勢和晚期—超晚期成藏特點。
《邊緣海深水油氣地質理論》系統地揭示了我國南海深水區的盆地形成、成烴、成藏特徵,揭示了深水區油氣勘探的潛力,預測了油氣勘探的方向,發展了基於被動大陸邊緣深水區的經典油氣成藏理論。該書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套用,將對國內及海外深水油氣勘探具有借鑑與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第一篇 邊緣海構造旋迴——南海形成新模式
第一章 南海深大斷裂格局
第一節 南海及鄰區深大斷裂劃分
一、 資料來源
二、 資料處理及深大斷裂識別方法
三、 南海斷裂識別結果
四、 基底地球物理場分布特徵
第二節 南海中部深大斷裂
一、 南海東北部中生代俯衝增生帶
二、 中央洋盆相關斷裂
三、 南沙海槽
四、 盧帕爾縫合線
第三節 南海西緣深大斷裂
一、 紅河走滑斷裂帶
二、 越東—萬安斷裂帶
第四節 南海東緣深大斷裂
一、 台東大縱谷
二、 馬尼拉海溝
小 結
第二章 南海基底構造屬性
第一節 南海基底構造單元劃分
一、 構造單元劃分沿革
二、 構造單元劃分原則及其依據
第二節 南海主體部位及其鄰區基底構造屬性
一、 華夏—南海北部陸塊新生代盆地基底構造屬性
二、 中央海盆構造屬性
三、 南沙地塊前新生界構造屬性
四、 錫布增生系前新生界構造屬性
五、 巽他地塊前新生界構造屬性
第三節 南海西緣印支地塊前新生界構造屬性
第四節 南海東緣台灣島—菲律賓島弧帶前新生界構造屬性
小 結
第三章 邊緣海構造旋迴——南海構造演化新模式
第一節 南海構造研究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 南海擴張的主要觀點
二、 南海構造再認識
第二節 南海邊緣海構造旋迴
一、 古南海構造旋迴
二、 新南海構造旋迴
第三節 南海演化
一、 古南海形成與發育階段
二、 古南海消減和新南海發展階段
三、 南海快速沉降與萎縮階段
小 結
第二篇 邊緣海構造旋迴控制南海深水區成盆
第四章 南海深水區沉積盆地分布
第一節 重-磁-震融合識別深水區凹陷
一、 海域布格重力異常計算
二、 斷裂平面位置識別
三、 新生界厚度反演技術
四、 盆地與沉積凹陷厘定標準
第二節 南海深水區盆地分布輪廓
一、 盆地規模
二、 南海深水區盆地構造單元劃分
第三節 南海深水區盆地構造性質
一、 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性質
二、 南沙地塊盆地性質
三、 南海南部大陸邊緣性質
四、 南海西部大陸邊緣性質
五、 南海東部島緣性質
第四節 邊緣海構造旋迴控制南海沉積盆地類型
一、 南海北部陸緣裂谷盆地
二、 南沙漂移裂谷盆地
三、 南海南部陸緣擠壓盆地
四、 南海西部剪下拉張型盆地
五、 南海東部島緣增生楔型盆地
小 結
第五章 南海深水區盆地沉積
第一節 新南海擴張前、古南海形成與發育階段沉積相
一、 早白堊世古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沉積相(華南地塊+ 南沙地塊)
二、 晚白堊世古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沉積相(華南地塊+ 南沙地塊)
三、 古新世古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沉積相(華南地塊+ 南沙地塊)
四、 始新世古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沉積相(華南地塊+ 南沙地塊)
五、 晚始新世古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沉積相(華南地塊+ 南沙地塊)
第二節 古南海消減和新南海發育階段沉積相
一、 漸新世沉積相
二、 早中新世沉積相
三、 中中新世沉積相
第三節 南海快速沉降與萎縮階段沉積相
一、 晚中新世沉積相
二、 上新世沉積相
三、 第四紀沉積相
小 結
第三篇 邊緣海構造旋迴控制南海深水區成烴
第六章 南海深水區烴源岩
第一節 新南海構造旋迴控制南海北部大陸邊緣盆地烴源岩
一、 始新統湖相烴源岩
二、 漸新統下部海陸過渡相烴源岩
三、 漸新統上部—中新統海相烴源岩
四、 南海北部深水區油氣來源
第二節 古、新邊緣海構造旋迴控制南沙漂移裂谷盆地烴源岩
一、 禮樂盆地
二、 西北巴拉望盆地
三、 北康盆地
四、 南薇西盆地
第三節 古南海邊緣海構造旋迴控制南海南部大陸邊緣盆地烴源岩
一、 曾母盆地
二、 汶萊—沙巴盆地
第四節 新南海邊緣海構造旋迴控制南海西部大陸邊緣盆地烴源岩
小 結
第七章 南海深水區地熱場特徵
第一節 南海現今地溫場
一、 大地熱流數據
二、 熱流分布特徵
三、 岩石圈熱結構
第二節 南海大陸邊緣盆地熱史
一、 南海北部大陸邊緣盆地
二、 南沙禮樂盆地熱史特徵
三、 南海南部曾母盆地熱史特徵
四、 南海西部大陸邊緣
第三節 控制因素
小 結
第八章 南海深水區生烴史
第一節 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深水區烴源岩生烴史
一、 單井烴源岩熱演化
二、 南海北部大陸邊緣盆地烴源岩熱演化平面分布特徵
第二節 南沙、南海南部大陸邊緣和西部大陸邊緣盆地烴源岩成烴史
一、 單井烴源岩熱演化
二、 禮樂盆地、南海南部大陸邊緣和西部大陸邊緣盆地烴源岩熱演化平面分布特徵 
第三節 烴源岩成熟度史與資源潛力
一、 烴源岩成熟度史與生烴
二、 油氣資源潛力
小 結
第四篇 邊緣海構造旋迴控制南海深水區成藏
第九章 南海深水區碎屑岩儲集體分布
第一節 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深水區碎屑岩儲集體
一、 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深水區斷陷期(始新世)陸相碎屑岩儲集體
二、 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深水區斷拗期(早漸新世)海陸過渡相碎屑岩儲集體
三、 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深水區早拗陷期(晚漸新世)淺海相碎屑岩儲集體
四、 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深水區晚拗陷期(中新世—上新世)深海相碎屑岩儲集體
第二節 南沙地塊禮樂盆地碎屑岩儲集體分布
一、 禮樂盆地漂移前(古新世—早漸新世)海陸過渡相碎屑岩儲集體
二、 禮樂盆地漂移期(晚漸新世—中中新世)淺海相碎屑岩儲集體
三、 禮樂盆地漂移後(晚中新世—現今)淺海—半深海相碎屑岩儲集體
第三節 南海南部大陸邊緣碎屑岩儲集體分布
一、 曾母盆地斷拗期(漸新世—早中新世) 海陸過渡相碎屑岩儲集體
二、 汶萊—沙巴盆地中中新世—上新世海陸過渡相碎屑岩儲集體
第四節 南海西部大陸邊緣萬安盆地碎屑岩儲集體分布
一、 萬安盆地斷拗期(漸新世—中中新世)海陸過渡相碎屑岩儲集體
二、 萬安盆地拗陷期(晚中新世—現今)海陸過渡相碎屑岩儲集體
小 結
第十章 南海深水區生物礁儲集體分布
第一節 南海邊緣海構造旋迴控制生物礁分布
一、 南海邊緣海構造旋迴控制海岸線變遷
二、 海岸地質控制生物礁的分布
第二節 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深水區碳酸鹽岩礁灘儲集體分布
一、 珠江口盆地中部隆起帶生物礁灘分布
二、 珠江口盆地南部隆起帶生物礁灘分布
三、 瓊東南盆地生物礁灘分布
第三節 南沙地塊碳酸鹽岩礁灘儲集體分布
第四節 南海南部大陸邊緣碳酸鹽岩礁灘儲集體分布
第五節 南海西部大陸邊緣碳酸鹽岩礁灘儲集體分布
小 結
第十一章 南海深水區油氣成藏模式
第一節 南海北部深水區油氣成藏模式
一、 下生上儲
二、 自生自儲
第二節 南沙地塊油氣成藏模式
一、 下生上儲
二、 自生自儲
第三節 南海南部大陸邊緣油氣成藏模式
一、 曾母盆地
二、 汶萊—沙巴盆地
第四節 南海西部大陸邊緣油氣成藏模式
一、 下生上儲
二、 自生自儲
小 結
第五篇 邊緣海構造旋迴控制深水盆地成藏
第十二章 南海北部被動大陸邊緣珠江口盆地深水區油氣地質
第一節 珠江口盆地構造格局
第二節 白雲凹陷成盆
一、 地質演化
二、 白雲凹陷結構
第三節 白雲凹陷成烴
一、 烴源岩
二、 白雲凹陷地溫場
三、 白雲凹陷生烴史
第四節 白雲凹陷成藏組合及其有利聚集帶
第五節 荔灣凹陷油氣地質
一、 凹陷結構與構造
二、 烴源岩
三、 成藏組合
小 結
第十三章 南海北部被動大陸邊緣瓊東南盆地深水區天然氣地質
第一節 盆地構造演化與構造格局
一、 構造演化
二、 構造格局
第二節 聚煤帶分布
一、 北部坳陷北緣聚煤帶
二、 中央坳陷北緣聚煤帶
三、 中央坳陷南緣聚煤帶
第三節 烴源岩二元分布特徵
一、 原地煤與異地煤
二、 陸源海相烴源岩
第四節 氣聚集帶
一、 熱演化作用
二、 氣聚集帶
小 結
第十四章 南沙漂移地塊禮樂盆地天然氣地質特徵
第一節 構造演化
一、 禮樂盆地古新世—早漸新世古位置
二、 區域構造演化
第二節 盆地地質特徵
一、 盆地結構
二、 沉積充填
第三節 油氣生成
第四節 主力成藏組合
小 結
第十五章 曾母盆地大中型油氣田勘探方向
第一節 區域地質背景
一、 前陸斷拗期(始新世—早中新世)
二、 走滑改造期(中中新世)
三、 區域沉降期(晚中新世至今)
第二節 盆地地質
一、 結 構
二、 沉積充填
第三節 成 烴
一、 烴源岩
二、 成熟度
第四節 成 藏
一、 儲 層
二、 蓋 層
三、 油氣成藏組合
第五節 油氣分布
小 結
第十六章 古南海構造旋迴控制汶萊—沙巴盆地油氣成藏
第一節 盆地地質
一、 構造演化特徵
二、 沉積充填
第二節 油氣形成
第三節 成藏特徵
一、 儲蓋組合
二、 油氣成藏模式
小 結
第十七章 南海西部大陸邊緣萬安盆地成藏特徵
第一節 盆地地質
一、 構造演化
二、 盆地結構分析
三、 沉積充填
第二節 油氣形成
一、 烴源岩
二、 有機質熱演化特徵
第三節 成藏特徵
一、 儲 層
二、 蓋 層
三、 圈閉類型及分布
四、 油氣運移
五、 主力成藏組合
小 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