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中心”的力量是巨大的、合理的。《邊緣之聲:關於中國當代文學的個體言說》詳細闡述“邊緣”與“中心”的張力關係、間性關係,其主要內容包括:重新審視“十七年”文學;重在深層的清理、反思與轉換——論“十七年”文學中精神結構精神質素與今天精神世界建構之關係;革命英雄傳奇小說與武俠文化傳統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邊緣之聲:關於中國當代文學的個體言說
- 書名:邊緣之聲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頁數:387頁
- 開本:32
- 品牌:山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傅書華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3076230
基本介紹,圖書目錄,第一輯,第二輯,第三輯,第四輯,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邊緣之聲:關於中國當代文學的個體言說》文學博士傅書華教授所承擔的山西省課題“中國文學中的價值形態與精神特徵研究(1949-1966)”和“山西新世紀作家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傅書華,1953年生於北京,文學博士。太原師範學院教授,東北師範大學、山西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作協會員、山西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趙樹理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代表性論著有《山西作家群論稿》《蛇行集》《邊緣處的言說》等,主編全國高師通用教材《中國現當代文學綜合教程》《大學語文》等。曾獲山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二等獎、趙樹理文學獎等獎項。
圖書目錄
第一輯
重新審視“十七年”文學
重在深層的清理、反思與轉換——論“十七年”文學中精神結構精神質素與今天精神世界建構之關係
對“十七年”小說世界中個體生命的碎片打撈——“細讀”與重讀《百合花》《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紅豆》《在懸崖上》
“五四”與“民間”在“十七年”文學中的一個側影——論孫犁與趙樹理小說中人的主題范型
探尋面對“整體”的“個體”“蹤跡”——重評《創業史》
革命英雄傳奇小說與武俠文化傳統
林道靜、余永澤形象意義的再解讀
散落的珍珠——“五四”在“十七年”小說中的一個側影 楊朔論
重在深層的清理、反思與轉換——論“十七年”文學中精神結構精神質素與今天精神世界建構之關係
對“十七年”小說世界中個體生命的碎片打撈——“細讀”與重讀《百合花》《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紅豆》《在懸崖上》
“五四”與“民間”在“十七年”文學中的一個側影——論孫犁與趙樹理小說中人的主題范型
探尋面對“整體”的“個體”“蹤跡”——重評《創業史》
革命英雄傳奇小說與武俠文化傳統
林道靜、余永澤形象意義的再解讀
散落的珍珠——“五四”在“十七年”小說中的一個側影 楊朔論
第二輯
論中國當前女性文學研究的困境與出路
漂泊之旅中女性個體日常生存的悲歌——以張愛玲的《小團圓》為例
新的話題新的言說——讀《成長如蛻——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研究》
對個體生命記憶的重新打撈——重評韋君宜的《月夜清歌》
對個體生命的去蔽與敞亮
氣力不足難達終境——評莫言的《蛙》
山楂樹之戀:有毒的甜蜜憶戀
想像中的“綠夜”與“綠夜”中的激情——讀張承志的《綠夜》
第三輯
走近趙樹理——讀《插錯“搭子”的一張牌——重新解讀趙樹理》
新民間歷史小說——從成一長篇新作《茶道青紅》說開去
一個關於歷史的新故事——評李銳的《銀城故事》
當“沉默的大多數”不再沉默時——《臣本布衣》序言
“她世紀”下的新一代女性敘事——論孫頻的小說
論山西省文化強省戰略中趙樹理精神的地位與意義——關於文化強省的思考之一
小城范型小城人生——關於文化強省的思考之二
論紅色革命文化的現代陛轉換——關於文化強省的思考之三
關於區域文化研究的若干思考——《上黨文化分期研究》序言
第四輯
文學教育的缺位
關於高師院校《大學語文》教材的若干思考
對當前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教材的質詢與相應的建議
關於普通高師文學教學的若干思考
經濟時代的文學研究與教學——讀《文學研究:理論方法與實踐》
中學語文教學二題
人生興趣與閱讀寫作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