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北道,官署名。官名。清代置。掌察四川登科府一帶官吏善惡、政治得失的道員衙署。由按察副使或僉事出任本道。故又稱巡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邊北道
- 性質:古代官名
邊北道,官署名。官名。清代置。掌察四川登科府一帶官吏善惡、政治得失的道員衙署。由按察副使或僉事出任本道。故又稱巡道。
邊北道,官署名。官名。清代置。掌察四川登科府一帶官吏善惡、政治得失的道員衙署。由按察副使或僉事出任本道。故又稱巡道。出處《清史稿.職官志三》: “道員[正四品]....分巡道: ...邊北道[駐登科]....(見:霸呂道...
地理交通 南北道,原名道里村,因地近大道,故名。又因位於臨沂城西,故城裡人又稱為西道。源於蒙山南麓的小涑河穿村而入沂水,把村子一分為二。1962年,體制下放,河南部分稱為南道,河北部分稱為北道。兩村現共有回族民眾約2500人。一座清真寺歷來兩村穆民合用,坐落在北道村小涑河岸邊。
同年楊廷秀秘監接伴北道道中走寄見懷之什次韻答之 昨遣長須迓詩老,人言已過閶門了。梅邊腸斷傍寒溪,詩老官忙應未知。何時真訪山中許,已辦竹深留客處。只恐歸程官更忙,天騶催上沙堤去。創作背景 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年)十二月,楊萬里路過蘇州,欲見范成大,未果,寄詩敘懷,范成大以《同年楊廷秀...
清時為康安邊北二道地,隸於川滇邊務大臣。民國二年,改康安道為邊東道,邊北道為邊西道。1914年,設川邊特別區域,將西道裁撤。清時為康安邊北二道地,隸於川滇邊務大臣。民國二年(1913年),改康安道為邊東道,邊北道為邊西道。1914年,設川邊特別區域,將西道裁撤,置鎮守使,府州一律改縣。川邊...
一,邊務大臣改為巡撫。一,原邊務收支局,改為度支局,一,原設關外學務局,改為提學司。一,原設康安道,改為提法司。一、原設邊北道改為民政司。以上各官廉俸公費,邊務大臣向由川省撥解,其餘系由邊務經費項下開支,建省之後,即由四川解款項下支給。查四川解款邊務大臣,年支公費銀三萬兩,新軍...
登科府 登科府:清朝晚期宣統元年才在四川省所設的新的府,編制上為:“要”的一字簡缺。此地本是德爾格忒宣慰司地,四川省邊北道治所。宣統元年析其地為五區。於北區設府,並置德化州、白玉州兩個散州,石渠縣、同普縣等二縣。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置邊北道,道治登科。宣統元年(1909年)設登科委員,旋改為登科府,轄德化州和白玉縣、同普縣兩縣。1913年廢府設鄧柯縣,屬川邊特別行政區,後設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78年撤銷鄧柯縣,將原轄4區13鄉分別劃入石渠、德格...
邊西道,屬四川省。1913年3月以清末邊北道區域置,治昌都縣(今屬西藏自治區)。屬四川省。轄昌都、德榮縣、武成縣、寧靜縣、察雅縣、貢縣、察隅縣、科麥縣、恩達縣、鄧柯縣、石渠縣、白玉縣、德化縣、同普縣、嘉黎縣、碩督縣、太昭縣17縣。轄區約當今西藏自治區巴青、比如、嘉黎、工布江達縣、朗縣、墨脫縣等縣...
平安南道位於西北部中心,圍繞首都平壤市,西臨黃海(朝鮮名稱,西海),南鄰首都平壤和黃海北道,東接鹹鏡南道,北接平安北道和慈江道。面積1.4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面積的十分之一。全道設有3市19郡,首府平城。平安南道地勢東北部較高,向海岸逐漸低下。大部分為肥沃的平原。河流較多,有大同江、清川江等。...
天水市高新技術工業園 天水市高新技術工業園,位於甘肅省,是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下轄工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