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軍

遼陽軍

《遼陽軍》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遼陽軍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小說
  • 作者:蒲松齡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沂水某[1],明季充遼陽軍[2]。會遼城陷,為亂兵所殺;頭雖斷,猶不 甚死。至夜,一人執簿來,按點諸鬼。至某,謂其不宜死,使左右續其頭而 送之。遂共取頭按項上,群扶之,風聲簌簌,行移時,置之而去。視其地, 則故里也。沂今聞之,疑其竊逃。拘訊而得其情,頗不信;又審其頸無少斷 痕,將刑之。某曰:“言無可憑信,但請寄獄中[3]。斷頭可假,陷城不可假。 設遼城無恙,然後受刑未晚也。”令從之。數日,遼信至,時日一如所言, 遂釋之。

注釋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沂水:縣名,明清屬沂州,即今山東省沂水縣。
[2]遼陽:注見前《佟客》篇。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三月壬戌遼陽陷 於清兵,遼東經略使袁應泰等死難。見《明史·熹宗紀》。
[3]寄獄:暫押在獄。

譯文

沂水某人,明朝末年在遼陽軍中當兵,正趕上遼陽城被清兵攻破,這人被亂兵殺死。脖子雖然被砍斷了,但還沒有徹底死去。到了夜裡,一個人拿著本簿冊,按照上面的名字一個個查對。查到他時,那個人說他不應當死,叫左右隨從把他的頭接好,送他回去。於是,隨從們一齊去把他的頭取來安到脖子上,很多人扶著他,只聽得風聲簌簌地響,走了不多時,就放開他回去了。這人一看這個地方,正是自己的家鄉。
沂水縣令聽說了這件事,懷疑他是私自逃回來的。派人把他抓來一問,才知道了事情經過。縣令很不相信;又察看他的脖子,連一點斷痕都沒有,就要處罰他。這人說:“我說的話,我自己也沒證據,只請求先把我關在牢中。斷頭的事可以是假,遼陽城被攻破的事不會是假。假若遼陽城安然還在,然後再讓我受刑不遲啊。”縣令聽從了他。過了幾天,遼陽來信說城被清兵占領了,城被攻下的日期,同某人說的完全一樣。於是,縣令便釋放了他。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