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第一黨支部

遼西第一黨支部

遼西第一黨支部位於遼寧省綏中縣加碑岩鄉黃木杖子村秋嶺組,是一個座落在半山腰的天然山洞。洞口修建了“遼西第一個黨支部”簡介的碑刻,環山石階棧道兩側修有護欄。

1943年4月中共凌源、青龍、綏中辦事處,在綏中縣加碑岩鄉黃木杖子村羊岩子瞎葡萄溝的一個山洞召開會議,成立了遼西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凌、青、綏辦事處主任信修同志參加了會議,李育民同志任支部書記,高雲俠、董寶山同志任支委。支部建立後,首先吸收劉福余、董長貴為中共黨員。這也是葫蘆島地區第一個黨支部,後稱遼西第一黨支部。

抗日戰爭時期,遼西第一黨支部在凌、青、綏工委的領導下,組織民眾武裝,配合主力部隊、區小隊、游擊隊打擊敵人,保衛民眾,堅持山區鬥爭,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遼西第一黨支部
  • 出土地點:遼寧省綏中縣加碑岩鄉黃木杖子村
  • 館藏地點:遼寧省綏中縣加碑岩鄉黃木杖子村
  • 所屬年代:抗日戰爭年代
  • 歷史人物:劉福余
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關係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階段,冀東地區黨組織在開闢冀熱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的鬥爭中,多次派出武裝和游擊隊到灤東和遼西一帶開闢新區,開展抗日游擊活動。
1940年,全國抗日戰爭處於相持階段,日本帝國主義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鞏固其戰略後方,從1941年到1942年的兩年中,連續發動五次“治安強化”運動,向冀熱遼根據地大舉進攻,推行“集家並村”政策,劃定所謂的“禁住禁作區”,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妄圖使這一帶的共產黨、八路軍沒飯吃,沒房住,站不住腳。
1942年12月,面對殘酷的形勢,中共冀東區黨分委建立凌青綏工委,並組織突擊組和武工隊,毅然挺進綏中西北部山區,開闢抗日根據地。
1943年4月,綏中的黨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突擊組在加碑岩鄉羊岩子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在綏中的第一個黨支部,也是葫蘆島地區第一個黨支部。支部由李育民任書記,高雲俠、董寶山為支委,共有黨員6名。黨支部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政策,組織教育民眾參加抗日活動,建立地方武裝。35歲的劉福余經李育民、高雲俠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是我黨在綏中縣發展的第一名黨員,也是綏中縣成立的第一個黨支部成員。
1943年冬天,凌青綏工委根據當時需要,決定組織成立武裝自衛隊。董萬功首先在民眾基礎較好的周溝嶺成立了武裝自衛隊,配合武工隊活動,給八路軍帶路,運送物資,站崗放哨。敵人來了投入戰鬥,敵人走了下地幹活。自衛隊多次運用運動戰、地雷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遏制了敵人入關的腳步。
1944年7月,劉福余正式參加了八路軍突擊組,化名為了劉振東,被任命為二區見習宣傳助理兼糧食助理。從此,劉福余深入到永安堡、明水、秋子溝、加碑岩、王家店、黃家、大王廟等鄉村宣傳鼓動民眾積極抗日。劉福余在辦事處主任信修等同志帶領下,配合董萬功自衛隊處決了加碑岩村的部落長駱長恩和王家店村的部落長王占一兩個惡霸。
1945年6月3日,劉福余到明水一帶開展工作,夜宿偽排長孫長喜家,被敵人發現包圍,劉福余在突圍時左腿負傷,忍著劇痛打死一名日偽特務。盤龍溝的老鄉知道劉福余身負重傷,組織人往塔子溝護送。4日早上,劉福余的弟弟劉福良和鄉親劉慶安來接應,他們用擔架抬著劉福余,正好碰上了進塔子溝“掃蕩”的敵人,不幸被俘。面對敵人的審訊和拷打,劉福余堅貞不屈,寧死不降,敵人無奈殺害了年僅36歲的劉福余,同時遇害的還有其弟劉福良和鄉親劉慶安。
1945年5月,中共凌青綏聯合縣工委撤銷,組建黨政軍民統一領導機構——十六地分委。十六地分委根據冀熱遼黨委的指示,在凌青綏原建制的基礎上,建立了“凌綏興”、“朝建新”、“朝錦義”三個聯合縣工委,即三個武工隊。綏中的第一個黨支部在凌綏興工委的領導下,在綏中西北部山區以葫蘆套溝、羊岩子溝、塔子溝一帶為基地,深入黃家、寬邦、平川營、背陰嶂和建昌的和尚房子、興城的鹼廠一帶組織民眾積極開展黨的工作,奮力打擊敵人的侵略,為我黨解放山海關,進軍東北打開了通道。(中共綏中縣委黨史研究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