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海村

遼海村

《遼海村》 蓬萊鎮位於縣域東部,東經118°05′,北緯25°08′東與魁斗鎮相連,西與西南同尚卿鄉、虎邱鎮交界,南與官橋鎮、城廂鎮毗鄰,北與湖頭鎮、金谷鎮接壤,土地總面積122.86平方公里。蓬萊之名因山而得。蓬萊有230個村遼海就是其中一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遼海村
  • 所屬地區:蓬萊鎮
  • 地理位置:位於縣域東部蓬萊鎮
  • 面積:122.86平方公里
基本內容,目錄,鄉鎮概況,地名由來,歷史沿革,氣候環境,交通概況,旅遊資源,人文歷史,著名僑鄉,民俗風情,基礎設施,主要街巷,學校教育,商業發展,村落分布,

基本內容

安溪蓬萊鎮
蓬萊鎮為一地名,在我國福建省、四川省和海南省等多地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目錄

鄉鎮概況地名由來歷史沿革氣候環境交通概況旅遊資源人文歷史著名僑鄉民俗風情基礎設施主要街巷學校教育商業發展村落分布鄉鎮概況地名由來歷史沿革氣候環境交通概況旅遊資源人文歷史著名僑鄉
民俗風情
基礎設施
主要街巷
學校教育
商業發展
村落分布
展開

鄉鎮概況

蓬萊鎮位於縣域東部,東經118°05′,北緯25°08′,距安溪縣城1
泉州十八景—安溪蓬萊清水岩
6公里,東與魁斗鎮相連,西與西南同尚卿鄉、虎邱鎮交界,南與官橋鎮、城廂鎮毗鄰,北與湖頭鎮、金谷鎮接壤,土地總面積122.86平方公里。蓬萊之名因山而得。古代安溪交通不便,由縣城往西北行,必經仙苑再繞越一處山格,而後到達一片較為平坦的地帶,俗稱“坪內”(閩南語“坪”即平,“內”即所在)。

地名由來

民間傳說,宋元時期坪內建有一座“土樓”,名喚“彭城樓”。因“彭”與“坪”古韻諧同,“坪內”亦稱“彭內”。山格便稱“彭格”。彭格背負一座高山,古稱張岩山,宋建清水岩寺,香火鼎盛。其山山清水秀,風景幽潔,堪與傳說中的“蓬萊仙境”相媲美。又因“彭內”與“蓬萊”古音相近,文人便把“彭內”雅稱為“蓬萊”。並在張岩山上書“蓬萊”兩字,張岩山之名也漸為蓬萊山所取代,地名亦美稱為“蓬萊”。

歷史沿革

自古以來,蓬萊鎮的隸屬多有變更。宋時,蓬萊分屬修仁鄉崇善
蓬萊鎮區
里和金田鄉龍興里。明代,龍興里析為興一里和興二里;蓬萊鎮境的聯盟、美濱、彭格、福山等18個村乃隸屬崇善里,而鎮境西北部的龍居、溫泉等7個村屬興一里,鎮境東北部的新林、新坂等5個村則屬興二里。清沿明制。民國時期境內各村隸屬多變。先屬興善區,又改為第二區;民國29年設立蓬萊鄉。民國34年境內設立11個保。其中,彭格保隸城苑鎮;上智保、龍居保、溫泉保隸尚卿鄉;登山保、鴻福保、嶺南保、彭西保、蓬中保、美濱保、新林保隸屬蓬萊示範鄉。解放後先後為清溪區、第三區、蓬萊區;1958年10月成立蓬萊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設蓬萊區,下轄11個小公社;1965年4月撤區為蓬萊公社;1984年8月改為鎮建制。全鎮有30個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7.5萬人。

氣候環境

蓬萊地處安溪東部,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境內多屬低山、丘
蓬萊彭墟街
陵、串珠般河谷盆地為主,主要山峰有蓬萊山、三笏山、大寨山等,自然環境保護良好。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水秀山青。

交通概況

(1)蓬萊到廈門有兩趟長途客運,時間分別是:(蓬萊到廈門汽車站)
6:00首班車開出到廈門
12:00末班車開出到廈門
另外,節假日有加班車到廈門,具體見新聞或車站通知。
(2)蓬萊到福州有一趟長途客運,時間是:5:30(蓬萊到福州北站)
(3)蓬萊到泉州有一趟長途客運,時間是:5:50(蓬萊到泉州豐澤客運站)
(4)蓬萊到安溪縣城每12分鐘一班。清水岩旅遊專線車(蓬萊到安溪北石車站)
(5)蓬萊客運站(蓬萊鎮A區)
(6)每個村都有公路通達。

旅遊資源

蓬萊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豐富,名勝古蹟眾多。豐富的古遺址、古墓葬、古寺廟、古民居及近代革命遺址等成為蓬萊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經歷代精心保護、合理開發,蓬萊已發展成為安溪最負盛名的旅遊勝地。
遠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蓬萊繁衍生息。經考古調查發現,蓬萊鎮美濱村的上塘山、路尾後溝山、油園宮後山和聯中村大墘楊厝山尾等地分布著新石器時代及周時代遺址,遺物主要有石斧、紅砂陶、灰砂陶、印紋硬陶等,證實蓬萊在夏商時代已經孕育著古代文化,而且積澱十分豐富。
從安溪縣城北上,進入蓬萊境內,首先映入人們眼中是著名的旅遊勝地、素有“人間仙境”美譽的蓬萊山。馳名海內外的千年古寺清水岩就建於蓬萊山麓。清水岩,始建於宋元豐六年(1083年),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泉州市十佳風景旅遊區,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聖、旅遊勝地。山上奇峰聳秀,怪石嶙峋,鳴泉清澈,岩壑幽奇,古木奇樹參天,枝藤碧草遍野,彩蝶翩飛起舞,珍禽鳥獸雀躍。此地是一代名僧“清水祖師”陳普足的修煉場所,山上共有奇聞巧趣的景物和珍貴的文物古蹟60餘處,其中宋代巧造“帝”字形禪師殿堂,以及“帝”字形《岩圖》的宋代碑刻,更是風格獨具的珍稀文物瑰寶。九百多年來,“清水祖師”已發展成為閩南各地民眾信奉的主神,並遠播海外,現台灣、東南亞一帶共建有清水岩分爐廟宇200多座。景區每年均吸引50多萬海內外遊客前來朝聖、觀光、旅遊。
出蓬萊鎮區,沿三上公路西行約8公里,便到了風景秀麗的三笏山
蓬萊彭墟街
。三笏山有古人標點的撲朔迷離、惟妙惟肖的三笏摩天、九峰插漢、獅仔參前、釀泉時出、巨石飛騰、龍湖別洞、爐案長橫、御輪積翠等八大自然景觀。始建於明永樂甲午年(1415年)的著名古剎九峰岩即在三笏山第三秀峰的山麓之陰,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岩寺主祀三代祖師,是德化龍湖寺在安溪的四大分爐之一。寺中珍藏的“真相”古匾,乃出自明朝著名書法家張瑞圖之手,“真”字如美女梳妝,“相”字有彌勒現肚之狀,極具神韻。寺中木刻對聯:“喬木千枝原為一本,長江萬派總是同源”亦不失為名家之精品;還有清康熙年間閩清儒學胡璉所撰對聯,蒼勁有力,真跡猶存:“莫如龍湖、太湖淨,呵諸法空時,上地即最淨地;孰與雪山、大山高,曰真身現處,九峰是兩高峰。”近年,旅居新、馬的胡氏僑親斥巨資對岩寺進行全面翻建。新寺面寬五間,三進殿閣依次遞升,流光溢彩,氣勢恢宏。此地堪稱蓬萊第二旅遊景區。?
位於蓬萊西部山區的龍居村境內,有一座山峰險峻峭拔,它就是安溪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名山——大寨山。山中心制高點上有一天然巨石,中凹背展,形如交椅,俗稱“石交椅”。元代至正年間,“草霸王”李大曾在山頂廣築一寨,名稱“大寨”,並於至正十四年(1354年)在此據險稱帝,進行多年的反元鬥爭。大寨遺址現還殘存有十多間牆基石及當年從內村埋倒虹汲引水上山的遺蹟,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蓬萊開發甚早,現存還有不少年代不同、特色各異、保護完好的古建築群。如聯盟五十三陳祖宇、聯中大墘林氏大宗、聯盟劉氏宗祠、蓬溪柯氏宗祠、鴻福李氏大宗、溫泉唐氏大宗及中亭廟、水尾宮等。而最富閩南古建築、古民居之特色的,要數位於蓬萊鎮溫泉村湯邊角落(即龍潭溪邊)的“韓德樓”了。韓德樓,清乾隆年間由曾任陝西韓城知縣、廣西新寧州、西隆州知州的進士唐桂生返鄉時建。該樓坐東南朝西北,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約1350平方米,為四方形的石土木結構,人字形大厝頂四面泄水。牆基由塊石砌就,厚達3米,基牆往上逐漸縮小至三層為40厘米,通高10米以上。樓內正中有天井,東西南北各置樓梯,上下方便。土樓共3層94個房間,西北向石拱門上方嵌石上書“韓德流長”;東北向置石門1個,前有大埕。該土樓外觀基本保持原貌,1998年10月被縣文管會在此樹立文物保護標誌。
風光秀麗的蓬萊歷代還吸引不少名人身故後擇地棲身。如一代名相、清初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理學名臣李光地因愛慕這裡的山山水水,身後就擇地葬於蓬萊鎮新林村白葉林。原墓構建華麗,有翁仲、石獸、華表等,還有不少碑刻,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惜因蓬萊百里渠建設期間,墓石大部分慘遭砸毀,移作築渠石料。幸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墓葬由李氏後裔捐資重修,使景觀得以再現。
清水岩景區的目標定位:國家5A級景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清水祖師道場。
清水岩溫泉度假山莊項目作為景區重要配套項目,目前正全速推進。該項目將以景觀為核心,塑造“度假天堂”,提供宴會餐飲、會議中心、溫泉娛樂、康體健身等設施,讓遊客盡享國際標準五星級度假酒店式服務。
清水岩佛具城則分為朝聖用品加工區、展銷區、朝聖文化展示區及配套服務區等。目前,該項目已啟動周邊路燈及綠化工程,開始建設茶樓及部分佛具城展銷區,完成周邊景觀設計。清水岩影視城(清水岩電影文化主題公園) 清水岩電影文化主題公園項目規劃占地3000畝,目前前期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該項目將全面展示清水祖師文化,填補安溪、泉州乃至福建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空白,成為海西旅遊的一大亮點和品牌。

人文歷史

唐及五代期間,蓬萊就有彭、林、連、唐、陳、柯、劉等諸多姓氏至此繁衍開拓,其中不乏名士墨客。宋元豐六年(1083年),清溪(今安溪)大旱。一代名僧釋普足應邀到蓬萊設壇祈雨,果沛甘霖。在鄉人的極力挽留下,釋普足長期駐錫風景幽雅的張岩山(後稱蓬萊山),構築清水岩,還先後募款建造通泉橋、谷口橋、汰口橋等,于山下募建“洋中亭”,經常在亭中義診施藥,方便鄉人就醫。同時,還遠遊汀州、建州、漳州所屬各縣,為人治病驅疫,甚著效驗,享譽極高,被人們尊稱為“清水大師”。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日,釋普足在清水岩坐化後,其事跡在安溪及毗鄰地區廣為流傳,從而逐漸成為民眾信奉的主神,並遠播海外。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至嘉定三年(1210年)的40多年間,清水祖師先後獲得了宋廷的4次封號,每次敕賜2字,計得8字,即“昭應、廣惠、慈濟、善利”,並加“大師”稱號。
自宋迄清,蓬萊文風鼎盛,人才蔚起。聯中連氏、溫泉唐氏均顯赫一方,名揚全縣。據不完全統計,在封建時代的科舉制度中,蓬萊籍進入科第“薦辟”以上者共有27人。

著名僑鄉

蓬萊是該省著名的僑鄉,海外僑胞的主要祖籍地。據1997年的調查,蓬萊籍旅居海外鄉親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緬甸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人數達10萬多人,超過在鄉人數。華僑、華人的祖籍地分布全鎮各村,尤以蓬溪、聯中、聯盟、鴻福、美濱、彭格、嶺美、嶺南、龍居、溫泉、上智、上西、龍溪、鶴廳、新美等村為多。
據有關資料表明,蓬萊人早在清初就前往東南亞各地謀生。民國初期,軍閥混戰,安溪民軍興起,戰禍連綿。民國中葉,安溪又土匪肆虐,社會不寧,天災人禍不斷,加上國民黨政府抓丁派款,迫使更多的蓬萊人逃往海外。海外的蓬萊人,以其勤勞和智慧,披荊斬棘,白手起家,拓荒墾地,從事耕農、做工、經營小商業和手工業。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不少僑親又涉足旅遊、五金、海洋運輸、礦山開發等業,經過不懈奮鬥,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各個領域都湧現出一批著名的活動家和實業家。如祖籍崇善里頂劉鄉(今蓬萊鎮聯盟村案山)的劉梧桐是旅居緬甸的著名僑領,抗日戰爭期間曾積極募集資金購置大量的槍枝彈藥,以11輛卡車運送回國交給抗日軍;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還專門租船運送台灣籍士兵返台,功勞巨大。林梧桐後又移居新加坡,發展成為華人中獨資經營航海事業的巨商之一。祖籍溫泉村的“船王”唐裕,是一位工商界的巨子、企業家,也是一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為實現中國與印尼兩國復交、中國與新加坡兩國建交做出積極的貢獻,曾多次受到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祖籍聯中村的“遊樂大王”林梧桐,系馬來西亞雲頂高原有限公司的創辦人,為馬來西亞旅遊業的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並捐建了大批的公益事業,曾獲雪蘭莪州蘇丹封賜(J、P)太平局紳及最高元首封賜丹斯里(P、S、M)等榮銜,近年來,他又捐資創辦了代賢中學高中部(現改名為梧桐中學)和安溪體育館。祖籍龍溪村的僑親胡金鐘是新加坡著名實業家,有多項社會兼職,現為新加坡安溪會館主席,對新加坡公益事業頗有貢獻,1976年來多次榮獲新加坡總統頒賜的獎章,其中1990年榮獲頒賜公共服務星章(勛條)(B.B.M.L),被社會發展部授予“元老獎”。此外,蓬萊籍還有許多著名的旅外僑親活躍在東南亞一帶。其中,馬來西亞有:知名僑領劉治國,1966年獲最高元首封賜丹斯里(P、S、M)勛銜的陳昇祺,1968年獲最高元首封賜護國勳章的劉雁飛,拿督、雪蘭莪州太平局紳王振才,拿督劉開吉,太平局紳林亞財,政壇新秀姚長祿等;新加坡有:著名實業家、名商唐道依、劉木榮、柯隆美、柯其香、劉傑民、柯鎮安、陳開政、柯寶國、林綿區、林育忠、柯福田、李榮鐸、陳金城、胡天德、胡嵌淵等。他們為居住地的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及世界和平、文明進步做出積極的貢獻。
與此同時,旅外的蓬萊僑親還素有情系桑櫬、回饋家鄉之美德,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家鄉建設,修橋造路,興教助醫,支持家鄉公益事業建設。早在1922年,蓬萊旅外僑胞劉治國就捐資創改啟新國小為魁美國小;1930年,僑胞柯進來亦在家鄉創辦了進來學校;1935年,嶺南旅外僑親在家鄉創辦育民國小;1937年,僑胞劉梧桐創辦案山國小。這些僑建學校的創辦,為以後一大批愛國僑胞捐資興學樹立了良好的榜樣。1956年,僑親柯進來、林拱河、柯秋水、柯隆美、林梧桐等創辦蓬萊華僑醫院;同年7月,僑親柯進來又捐資創辦了進來附中;1957年,柯賢樹、柯隆美、陳日定等捐建彭亭大橋;1960年8月,僑親唐道依創辦私立溫泉初級中學。1966年,柯隆美、柯賢樹、柯鎮安捐建彭墟大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旅外僑親更加關心家鄉建設,先後捐資上億元支持家鄉公益事業建設。其中,教育方面:先後捐資新建、援建的工程有代賢中學的教學樓、教師宿舍樓、學生宿舍樓,2001年又捐建高中部;安溪八中的教學樓、教師公寓、科技樓、學生宿舍樓;溫泉中學教學樓及配套設施等。同時,由旅外僑親捐建、援建還有20多所國小,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案山國小、彭格國小、美濱國小、嶺美國小等。此外,海外還捐資建立了近10個助教、助學基金會,基金數百萬元。衛生方面:捐資重建了蓬萊醫院,建立了救死扶傷基金會。交通方面:捐建了三上公路、鴻福公路、嶺美公路等及蓬中大橋、新美大橋等10多座橋樑,並援建了安同公路龍門隧道。文體方面:捐資2000萬元援建縣體育場等。此外,還有許多僑建的文化事業和慈善公益事業,這裡就不一一列舉。旅外僑親的關心、支持成為家鄉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廣為鄉人所讚頌。?

民俗風情

常言道,“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由於受歷史文化、地理環境
、地方風情、宗教信仰的影響,通過長期的生活積累,演變發展,口傳心授,世代相襲,自然積澱,蓬萊也自然形成了其獨特的民風、民俗。
在眾多的民間文藝形式中,蓬萊嶺美的“水車閣”則十分引人注目。其閣台外形象水車,中間安上軸承,在相隔相等的輪軸上分東西南北定位,架里掛著兩條小鐵鏈連著一塊小木板,作為演員坐位。演員扮演成故事中的人物上閣。如《陳三五娘》中的陳三、五娘、益春、李姐或《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在閣柵上邊轉邊表演。車旁兩邊伴隨著南音八管的民樂隊演奏。水車按著樂曲的節奏聲,在彩旗、花鼓前導下,徐徐向前轉動,在行進中表演,別有一番情趣。
在安溪諸多民間迎神賽會的活動中,最有特色的要算蓬萊奉迎“清水祖師”的迎春巡境習俗。歷史以來,蓬萊鎮每年開春均要舉行“迎清水”巡境活動。它以其規定十分嚴密,儀式、程式十分嚴格,歷史悠久,儀式隆重,盛況長久不衰而聞名泉南各地和海外。巡境活動把平原點和金谷的湯內、塗橋等自然區域分成三個庵堂9個社保27股,每股九年輪值舉辦一次,周而復始。每年的三月初一要舉行“拈大旗”儀式,確定“大旗”、“車鼓亭”、“神前吹”的具體分工;其中拈得“大旗”的佛頭股要推選“大旗手”和1名德高望重的長者充當“巡境司(春官)”,主持當年的一切巡境事宜。同時通過“投卜”擇定“開香日”。開香之日亦有嚴格的程式,如佛頭股的家家戶戶要置豬頭五牲、清菜香果到佛頭厝供祭,次日凌晨還要上清水岩舉辦迎座儀式。在“清水祖師”迎春巡境的三天中,要舉行各種儀式,如獻花獻茶、換衫換轎等,迎春儀仗龐大,規格莊嚴,程式莊重,大體分為“春官陣”和“火陣”兩部分,隨香還有鼓樂隊、民間文藝隊伍及民眾等,人數多時上萬人。其巡境的道路也必須按古例規定的線路行走。隊伍中的擎大旗獨具特色。旗桿是一根連頭挖起的全竹,直徑斗大,桿長三丈三尺,重百餘斤,旗上寫著“敕封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菩薩”十四個大字。旗手一手從底部托起,另一手倒抱旗桿前行,作為遊春隊伍的前導,後來改為扛著前進。途中各庵堂都要按議定地點排列“供筵”候敬。蓬萊清水祖師迎春巡境習俗世代相襲,熔鑄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深刻的歷史意蘊。??

基礎設施

蓬萊地處安溪東部,交通便利,通訊快捷,電力充裕,勞動力資源豐富,生態保護良好,是安溪人口大鎮和經濟強鎮。
安溪蓬萊鎮街道風光(9張)
蓬萊的山地資源、礦產資源和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多為低山、丘陵,基本可供開發。以探明的礦藏有高嶺土、花崗岩、溫泉等,特別是中芹村高嶺土質優、色白、量大,有較大的開採價值;溫泉村和美濱村臨溪的溫泉更具良好的開發前景。除清溪幹流從鎮域東部流過外,境內還有兩條溪流。一是發源於長坑西部的龍潭溪,流經鶴廳、龍溪、龍居、溫泉、寮海、新林、磜內、新坂、新美9村,在源口匯入清溪;二是發源於官橋內村的蓬萊溪,流經福山、蓬新、植洋及鎮區平原9村,於美濱亦匯入清溪。
蓬萊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電力方面,幾年來在境內的龍潭溪已先後興建了吾獅電廠、溫泉電廠、源泉電廠等五級電站,裝機容量達1萬多千瓦;鎮區建有3.5伏變電站1座,電網與省市網相連,電力充足。通訊方面,程控電話、移動通訊覆蓋全鎮,拉近了蓬萊與世界的距離。交通方面,安湖公路從鎮域經過,橫貫蓬萊北部和西部9村的元尚公路亦是安溪三大通道之一,並實現進村公路水泥化。水利方面,在二十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先後開挖了兩條大型的水利工程——三英渠和百里渠,為沿線農田灌溉和民眾的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切實的保證。集鎮建設方面,積極抓好鎮區改造,拓寬鎮區道路,改建居民小區,新建彭墟市場和大型停車場,鎮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鎮容鎮貌煥然一新。

主要街巷

蓬萊街位於蓬萊鎮區。唐初,崇善里的集市,最初設在黃柱(今聯中村山母腳),今猶存黃湖市遺蹟碑石一方。後又幾易其地,初遷豪子埔,再遷洋中亭,清水祖師陳普足曾在圩市中開設濟藥局,義診施藥。為方便興口、碼頭的交易,圩場又遷至魁頭(今蓬溪村)百二級下長丘頭。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再遷至潘厝頭。因明時蓬萊屬崇善里,而彭內處在長5公里、寬2公里的山間谷地,該圩場設在彭內,故俗稱彭圩。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彭圩自然形成為連結內外安溪的龐大的商品集散地。清代到彭圩赴圩的人數曾達萬人以上,潘厝頭的地名逐漸被彭圩所取代。在京為官多年的官獻瑤返鄉路過此地時,適逢圩日,見狀贊曰:“真熱鬧,罕見矣!”
潘厝頭原是一片溪邊荒灘,散布著墳冢和零星民宅。開圩時即剷平荒冢,連綴民居,每5天為一圩期。初期尚難以容納交易規模的需求,後又增設兩個圩期。原圩期赴圩的人較多,稱“大圩”,後設的圩期,赴圩的人較少,稱“小圩”。圩場初以簡易搭蓋成街,後有店鋪幾十家,多為單層土木建築,街面以溪石泥沙鋪就。
民國初期,廢里設區,林謙入主,整飭彭圩市面,街道拓寬至2.67米(8尺)。民國19年(1930年),地方民軍陳國輝盤踞安溪,委陳佩玉治安溪,推行鄉村建設,縣城、彭圩、仙苑、官橋、湖頭等街市同時仿泉州街道進行整擴,商店一律改為兩層樓房,街道拓寬至8米,商店門前退留1.67米為公用走廊(俗稱雨腳架),以供人們來往避雨。圩頭從嶺東圍內起,至圩尾(隘門)止,長380米左右。至此,街道面貌煥然一新,店鋪多達200餘家。街巷商店經營的行業和商品有布帛百貨、書籍文具、農具日雜、糧油食品、藥堂診所、郵政匯兌、乾鮮屠宰、鐘錶五金、相館畫室、印染理髮、縫紉製鞋、手工作坊、客店菜館、當鋪錢莊等一應齊全。民國30年(1941年),彭圩還開設第一家西醫診所,並有警所、稅務、衛生管理、市場管理、商會等機構設定,市場具有一定規模。當時,開闢經彭格至仙苑過澳江橋,連線北石至同安公路20公里,境內魁美至嶺美公路10公里,架設彭圩木質橋樑。安溪公會並從新加坡購置汽車一部,擬行駛蓬萊至集美之間,後因抗日戰爭爆發,毀路而廢止。彭圩公路橋也圮於洪水。

學校教育

(1)完全中學有兩首,分別是:安溪梧桐中學,安溪八中
(2)單有國中的中學有:溫泉中學、新林中學
(3)國小:基本上每個村都要自己的國小。現介紹幾所:
上智國小:位於上智村。
案山國小(中心國小)位於鎮區。
進來國小(安溪八中附近)
梧桐中學附小:梧桐中學旁
(4)幼稚園:比較出名的有代賢全美幼稚園、安溪外國語幼稚園,安溪陽光雙語幼稚園,各個國小均有幼稚園。
2010年6月,蓬萊鎮陽光雙語幼稚園由蓬萊鎮僑聯搬遷到原來蓬萊鎮郵政支局新地址
(5)高考上線率比較高,其中安溪八中這幾年經常出清華北大學生。梧桐中學也有考上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的。
安溪八中和梧桐中學分別排在全縣第三和第四名。安溪八中已是省二級達標中學,梧桐中學目前是省二級達標中學。 中考上線率兩首學校都排在全縣前列。兩首學校的在校生都大於2500位。
2009年安溪縣第八中學被確認為福建省二級達標高中,成為該縣第二所省二級達標高中。
2010年安溪縣梧桐中學被確認為福建省二級達標高中,成為該縣第三所省二級達標高中。
1989年 安溪案山國小(蓬萊中心國小)為福建省級農村示範國小 2009年複評
2006年 安溪進來國小為泉州市示範國小
2010年 安溪進來國小啟動重建工程

商業發展

【蓬萊鎮酒店】
安溪清水岩溫泉度假山莊☆☆☆☆☆
蓬萊福泰飯店
蓬萊閣酒摟
蓬萊車站飯店
蓬萊清水岩旅社
蓬萊僑聯旅社
蓬萊新華昌溫泉酒店
【蓬萊鎮超市】
蓬萊供銷購物中心
蓬萊恆信超市總店
蓬萊恆信超市農貿市場分店
蓬萊新佳美餐廳
蓬萊麥加基餐廳
國家4A級旅遊區
安溪清水岩

村落分布

鎮政府駐聯盟村,轄1個居委會、30個行政村:001、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蓬萊居委會、201、鶴廳村、202、龍溪村、203、吾邦村、204、龍居村、205、溫泉村、206、上西村、207、上智村、208、上東村、209、福山村、210、登山村、211、鴻福村、212、蓬星村、213、植洋村、214、嶺美村、215、嶺南村、216、嶺東村、217、彭格村、218、中芹村、219、竹林村、220、蓬溪村、221、聯中村、222、美濱村、223、鶴前村、224、聯盟村、225、蓬新村、226、新林村、227、新美村、228、新坂村、229、寮海村、230、礤內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