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河突吻鮈
- 拉丁學名: liaoheensi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硬骨魚綱
- 目:鯉形目
- 科:鯉科
- 屬:突吻鮈屬
- 亞科:鮈亞科
- 命名者及年代: Qin,1987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16尾1;體長42—63mm;采自遼寧新民、盤山、康平、大窪等。
背鰭iii-7;臀鰭iii-6;胸鰭i-10—11;腹鰭i-7。側線鱗37 38(個別39);背鰭前鱗10—11;圍尾柄鱗10—11。第一鰓弓外側鰓耙6—9。下咽齒1行,5-5。脊椎骨4十33—44。
體長為體高的5.6—7.7倍,為頭長的4.5—5.6倍。頭長為吻長的2.5—3.1倍,為眼徑的3.0—3.9倍,為眼間距的3.8—6.7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l.9—2.5倍。
體細長,前段近圓筒形,背鰭起點處較高,向後漸細,尾柄細長,側扁,胸、腹部平坦。頭較短小,頭長大於體高。吻稍長,吻端略圓鈍,吻長几與眼後頭長相等鼻孔前方凹陷。口小,下位,弧形。唇稍厚,具多數顯著的小乳突,上唇乳突稍大,中央排成單行,兩側近口角處較小,排成數行,有時不明顯;下唇3葉,中葉為1對較大稍分離的圓形乳突。兩側葉較發達,上具小乳突,邊緣游離,呈流蘇狀,上下唇在口角處相連。上、下頜具明顯的角質邊緣。須1對.位於口角,長度為眼徑的1/2—2/3。眼中等大,側上位,眼徑稍小於吻長。眼間狹窄,其間距小於眼徑。體被圓鱗.中等大,腹面在腹鰭基部之前裸露無鱗。側線完全,稍平直。
背鰭無硬刺,其起點距吻端與基部後緣至尾鰭基的距離相等。胸鰭稍短,末端距腹鰭起點較遠。腹鰭短小,圓鈍,其起點位置與背鰭第三及第四根分枝鰭條相對。肛門位置靠近腹鰭,約位於腹鰭基部和臀鰭起點間的前1/4處。臀鰭短小,起點距腹鰭基較至尾鰭基的距離為近。尾鰭分叉。
下咽齒側扁,末端呈鉤狀。鰓耙不發達,呈微小的瘤狀突起。腸管較長,約為體長的1.3—1.5倍。鰾小,2室,前室圓形,包於韌質膜囊內;後室小,呈長形,長度小於眼徑,露於囊外。腹膜背面灰黑色,腹面較淺。
體背部及體側為灰黑色,較淺。腹部白色。沿體側中軸具有8—9個長方形的黑斑。體背正中有6—7塊不明顯的黑斑。背、尾鰭上均具由黑點組成的條紋,其他各鰭灰自色。
分布範圍
分布於遼河中、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