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三角洲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與監測

《遼河三角洲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與監測》是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葉思源、丁喜桂、袁紅明、趙廣明、王錦、裴紹峰、楊士雄、何磊、郭磊、孟泰舟、單瑞、余雪洋、金洪濤、刁少波、林學輝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河三角洲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與監測
  • 第一完成單位: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葉思源、丁喜桂、袁紅明、趙廣明、王錦、裴紹峰、楊士雄、何磊、郭磊、孟泰舟、單瑞、余雪洋、金洪濤、刁少波、林學輝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210211
成果名稱
遼河三角洲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與監測
第一完成單位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葉思源、丁喜桂、袁紅明、趙廣明、王錦、裴紹峰、楊士雄、何磊、郭磊、孟泰舟、單瑞、余雪洋、金洪濤、刁少波、林學輝
研究起始日期
2012-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5-12-01
主題詞
陸海互動帶;濱海濕地;生態地質;綜合調查;遼河三角洲

成果摘要

本項目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實施的海洋地質保障工程的工作項目之一。項目系統總結了遼河三角洲海岸帶地形地貌演變及其對人類活動回響; 探討了遼河三角洲海岸帶晚更新世以來沉積層序及其時空結構演化;提出了遼河三角洲全新世以來古環境演變的模式;劃分了遼河三角洲地區海岸帶地質災害類型;歸納了遼河三角洲地區工程地質特徵;分析了遼河三角洲濕地水動力條件,建立了預測模型;評價了遼河三角洲濕地表層沉積物重金屬污染狀況及濕地系統過濾功能;在實測數據基礎上建立了遼河三角洲溫室氣體碳循環模式;探討了濕地土壤與水系統中碳的物源並建立了碳穩定性評價體系;遼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修復的實踐具有重大的示範意義。 編制了26幅圖件;建立了全球觀測網蘆葦植物園觀測基地1個。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7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2篇;出版專著1部;實用新型專利6項。培養碩士研究生11人、博士研究生2人、博士後1人,與美國和丹麥等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3人。項目集多項先進的濱海濕地生態地質調查技術方法於一體,獲同行認可度較高,覆蓋面較廣,示範作用明顯,在相關行業內廣泛套用。,本項目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實施的海洋地質保障工程的工作項目之一。項目系統總結了遼河三角洲海岸帶地形地貌演變及其對人類活動回響; 探討了遼河三角洲海岸帶晚更新世以來沉積層序及其時空結構演化;提出了遼河三角洲全新世以來古環境演變的模式;劃分了遼河三角洲地區海岸帶地質災害類型;歸納了遼河三角洲地區工程地質特徵;分析了遼河三角洲濕地水動力條件,建立了預測模型;評價了遼河三角洲濕地表層沉積物重金屬污染狀況及濕地系統過濾功能;在實測數據基礎上建立了遼河三角洲溫室氣體碳循環模式;探討了濕地土壤與水系統中碳的物源並建立了碳穩定性評價體系;遼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修復的實踐具有重大的示範意義。 編制了26幅圖件;建立了全球觀測網蘆葦植物園觀測基地1個。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7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2篇;出版專著1部;實用新型專利6項。培養碩士研究生11人、博士研究生2人、博士後1人,與美國和丹麥等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3人。項目集多項先進的濱海濕地生態地質調查技術方法於一體,獲同行認可度較高,覆蓋面較廣,示範作用明顯,在相關行業內廣泛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