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學院服裝與紡織學院遼東學院的二級學院。學院現有服裝設計與工程、紡織工程、紡織工程(紡織品設計)3個本科專業及方向;有服裝工藝技術1個髙職專業,現有在校生10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東學院服裝與紡織學院
- 在校生:1000人
- 教師:40人
- 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
辦學條件,專業設定,師資隊伍,科研教改,科研方向,科研成果,工作目標,學院地址,
辦學條件
學院現有教師4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8人、講師16人,助教2人;高級實驗師1人、實驗師4人;中級技師1人;博士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29人;全院教師發表論文300餘篇,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業書籍20餘本,在全國及遼寧省舉辦的各類專業大賽中獲獎40多人次,科研、教研成果獲獎19項。
學院設有服裝系(本科)、紡織系(本科)、服裝工藝技術系(高職)。其中服裝系現在教師18人,紡織系現有教師14人,高職現有教師8人。
學院擁有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達到中小型服裝企業規模的服裝產學研基地及紡織工程綜合實訓基地。
服裝專業始建於1986年,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是遼東學院四個重點特色專業之一;紡織工程二級學科是遼寧省重點培育學科。2009年又投入專項資金110萬進行了實驗室建設;今年學校購置了30萬的紡織材料檢測儀器設備。
服裝工藝技術專業,在2001年是遼寧省高職高專改革試點專業,2002年是教育部高職高專改革試點專業;2006年被批准為遼寧省高職高專示範專業。
2008服裝技術專業實驗室通過了遼寧省教育廳合格評估;2008年被遼寧省批准為:遼寧省中小企業服務平台《服裝設計與檢測》;2008年服裝專業實訓基地被批准為遼寧省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學校投入建設資金,購置了生產西服的主要定型設備。
服裝專業教師中有4人獲得遼寧省服裝行業“十佳”時裝設計師稱號;1人獲得遼寧省服裝行業“最佳”制板師稱號,3人獲得遼寧省服裝行業“十佳”制板師稱號,1人獲得遼寧省服裝行業“優秀教練”稱號;1人取得2008年全國紡織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紅豆杯”服裝製作工(制板)競賽決賽優秀獎。
2009年2006級王殿富同學獲得遼寧省“十佳”服裝制板師。
2009年9月2006級曹靜同學獲得中國旅遊節首屆旅遊服裝大賽戶外旅遊套裝銀獎。
2009年11月2007級周峰同學獲得“越隆杯”中國紡織高校首屆紡織品設計大賽“最佳花型創意獎”。
2008年我院在參加丹東電台舉辦的“聯通杯”改革開放30年活動中,獲得模特集體表演二等獎。
2008年在丹東首屆藝術設計比賽,有20多名同學獲得金、銀、銅及優秀獎。
2009年我院在遼寧省服裝協會紀念改革開放30年活動中獲得“最佳人才培養學校”。
學院在數十年的專業教學中,勵精圖治,務實發展,已為全國各地服裝、紡織等企、事業單位培養了數千名畢業生,畢業生髮布在上海、北京、廣東、江蘇、浙江、四川、山東、遼寧等地,這些畢業生已在我國很多地區的服裝、紡織行業成為技術管理和設計的骨幹力量,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
服裝紡織學院順應產業需求構建起的同紡織服裝產業運作一一對應的校內實驗室、實訓基地,是保證學院實踐教學空間的系統性、實用性、開放性、靈活性的基礎。它既是建立與理論教學體系並行的教學運行機制的基礎,也是建立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保證。
服裝與紡織學院實驗中心現有高級實驗師4人;實驗師4人;實驗員1人;設備維護工1人。實驗室累計面積3000多平方米,含表演訓練廳1間;美容保健、化妝、美發實驗室5間;服裝CAD機房2間;紡織工程實驗室9間;染整工程實驗室10間;美術基礎工作室3間、立體裁剪工作室2間、服裝設計工作室、攝影工作室和展室等。現有“服裝、紡織產、學、研”實訓中心一座,面積近10000平米;能夠承擔9個專業方向的實驗、實訓教學、專業生產、科研任務和職業技能鑑定工作,重點是承擔著目前3個本科專業的實驗教學任務和職業技能鑑定工作。
2005年底,學校投資近100萬元的改建、擴建的“服裝紡織專業產、學、研實訓中心”完工後,將成為東北地區同類實驗室中最具特色的、規模最大的專業實驗室。將成為服裝、紡織專業先進的教學、科研和對外服務平台。
專業設定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服裝設計方向)
招生對象:普通高中生(藝術類、文理兼招)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勇於進取和創新,具有服裝專業基礎理論和實踐能力,能從事服裝創新設計、產品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套用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
1.服裝設計基礎:使學生了解服裝設計概念和構成形式美原理,為服裝分類設計和專題設計打下堅實基礎,並能運用原理進行服裝造型、色彩、款式、面料及服飾的設計。
2.服裝結構與工藝基礎:由服裝製圖和結構基礎、服裝結構綜合設計、立體裁剪構成,主要講授服裝結構的基本變化原理與規律,分析並準確掌握各構成方法,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服裝結構設計和立體裁剪的基本理論和結構設計方法,能熟練地運用這些理論與方法進行設計。
3.服裝繪畫基礎表現技法:詳細介紹了時裝繪畫的一般基礎知識和各種黑白表現技法,為服裝繪畫表現技法課程打下基礎。
4.服飾色彩設計:主要講授色彩的搭配原理,調和與運用,以及色彩在服裝中的具體運用,通過學生對色彩的理解、訓練達到自如服飾色彩搭配、設計的能力。
5.服飾圖案設計:主要講授圖案的設計原理,以及在服裝中的具體運用,通過學生對圖案設計的理解、訓練達到自如服飾圖案搭配、設計的能力。
6.服裝分類設計:主要讓學生掌握服裝分類設計的方法,是服裝設計基礎的綜合套用。
紡織工程專業
招生對象:普通高中生(理科)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紡織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能從事紡織生產技術管理、產品開發、市場行銷、經營管理的高級套用型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
1.紡織材料學及實驗:通過本課程使學生掌握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的結構性能和加工性能。內容主要包括:棉、麻、絲、毛、化學纖維和新型纖維材料及紗線、織物的結構、機械物理性能,以及相應性質的測試手段與方法。
2. 機織學及實驗: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織造工程的基本原理、工藝與設備知識、加工技術和工藝管理技術。
3. 紡紗學及實驗:通過本課程學習,要求學生掌握紗線的設計方法,紗線的生產工藝,以及紗線的結構和構成。
4. 織物組織學及實踐:通過本課程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機織織物的基本組織結構和設計構成方法。主要內容有各種組織的構成原理、設計方法和相應生產工藝。
5. 紡織品檢驗及檢測及實驗:通過本課程學習,要求學生掌握紡織品檢驗的的方法,以及紡織檢測的基本手段及基本方法。
服裝設計
招生對象:普通高中生(藝術類、文理兼招)和三校生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較高,能夠在服裝及相關專業崗位上,從事一線服裝藝術設計、質量控制、生產管理和新產品開發的高級套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1.時裝畫技法:詳細介紹了時裝繪畫的一般基礎知識和各種實用性的技法表現方法,具有系統性,為服裝設計課程打基礎。
2.素描:為專業課程打基礎,通過基礎訓練,掌握形與體及黑、白、灰的變化,並充分運用到相關專業課上。
3.服飾色彩:主要講授色彩的搭配原理,調和和運用,以及色彩在服裝中的具體套用。通過對色彩的理解、訓練,達到自如服飾搭配的能力。
4.服裝結構設計:主要講授服裝結構的基本變化原理與規律,分析並準確掌握各構成方法,系統地掌握服裝結構設計的基本原理和結構設計方法,能熟練地運用這些理論與方法進行設計。
5.服裝工藝:掌握基本服裝,高檔服裝的縫製工藝,服裝工藝流程,並能進行時裝工藝設計及工藝流程設計,並掌握半成品的質量檢驗方法。
6.服飾圖案:主要講授圖案設計的基本原理,以及圖案在服裝設計中的具體運用的基本原理,圖案構成等內容,為服裝設計課程打好基礎。
7.服裝設計:了解服裝設計概念和構成形式美原理及運用其原理進行服裝造型、色彩、款式、面料及服飾配件的設計。
8.服裝電腦效果圖設計:主要掌握PAINTER、PHOTOSHOP、3DMAX等服裝專業和通用軟體在服裝設計中的套用。
服裝工藝技術專業
招生對象:普通高中生(文理兼招)和三校生
培養目標:本專業是培養適應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要求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套用型人才。培養具備一定的服裝設計、生產、管理、技術操作和市場開發,能夠勝任服裝廠的設計、生產、管理的實用技能型人才。
主要課程:
1、服裝結構設計:由下裝結構設計、整裝結構設計、服裝立體裁剪、工業樣板等課程構成,使學生掌握褲裝、裙裝、領子、袖子、衣身的結構分析法和結構設計方法、服裝結構設計方法。
2、服裝工程技術:使學生掌握服裝生產技術、管理、檢驗產品等一系列服裝生產技術知識能力,全面了解工業化生產全過程。
3、服裝工藝設計:由下裝工藝設計、西裝工藝設計、大衣工藝設計、綜合設計工藝等課程構成,使學生掌握服裝工藝製作過程,熟悉常見服裝的工藝過程,能獨立完成服裝的工藝流程制定。
4、服裝設計:由服裝設計(1)、服裝設計(2)等課程構成,使學生掌握服裝形式美原理,並運用其原理進行服裝造型、色彩材料及搭配設計。
紡織外貿專業
招生對象:普通高中生(文理兼招)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紡織專業知識和外貿知識的,具有市場開拓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複合型高級套用性人才。
主要課程:經濟數學、紡織商品學、國際貿易政策與實務、國際金融、英語會話、國際商法、紡織專業英語、紡織工藝與設備、對外貿易運輸與保險、會計學基礎、英語聽力、英語泛讀。
形象設計與美容專業方向
招生對象:普通高中生(文理兼招)和三校生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精湛的技術、時尚的審美觀、精通理論的美容與形象設計高級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
1、人體解剖生理學:80學時、5學分、第1學期開課,通過對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知識的系統學習,了解並掌握人體生理生化功能與美容保健的密切聯繫,為其它專業課程的開展奠定基礎。
2、美容皮膚科學:45學時、3學分、第1學期開課。學習皮膚結構理論,掌握美容中常見皮膚病的發生、發展、及防治方法。
3、美容中醫學:51學時、3學分、第4學期開課。介紹中醫學基礎、經穴按摩技法,具有能夠利用中醫理論對常見皮膚問題進行辨證施治,及通過經穴按摩達到防病、治病的保健能力。
4、皮膚護理技術:96學時、6學分、第2學期開課。介紹不同類型皮膚的護理程式,各種美容、美體的按摩手法,常用美容儀器的功能、使用及日常保養。
5、化妝造型技術:128學時、8學分,第3、4學期開課。通過化妝理論的學習與實操,掌握面部結構特點、妝色與光色的關係、矯正化妝和多種化妝造型的技巧,能夠根據不同人物的個性,設計適合不同場合的妝型。
6、形象設計: 68學時、4學分、第5學期開課。介紹服飾、妝面、髮式的搭配藝術,依據TPO設計原則對不同人物做出相應的形象設計方案,突出人物個性、氣質、風格,提高學生審美和綜合的設計造型能力。
7、化妝品行銷:45學時、3學分、第5學期。掌握市場行銷理論與行銷策略,了解中外化妝品市場狀況,品牌種類、運作方式、能夠制定行銷計畫及設計行銷方案。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
基本學制:4年
修業年限:3~6年
招生對象:高中畢業生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服裝產品設計、服裝工藝技術、服裝生產管理等能力,能夠在服裝行業或服裝生產企業等相關部門,從事服裝產品設計、服裝工藝及設計、服裝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服裝設計、服飾色彩設計、紡織材料學、服裝結構與工藝(一)、服裝結構與工藝(二)、成衣紙樣設計、服裝CAD、成衣生產技術管理、服裝工業制板、美學概論、服裝工效學、服裝立體裁剪。
師資隊伍
重點培育學科師資隊伍
孫鵬子教授,為服裝與紡織學院學科帶頭人,其主要研究方向為梳理理論和工藝研究。該同志系“遼寧省百人層次人選”,擔任大連工業大學和蘇州大學的紡織工程學科校外碩士生導師,擔任《棉紡織技術》(核心期刊)、《梳理技術》期刊編委,《紡織器材》期刊特約作者。在梳棉機工藝技術理論研究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多項研究均屬填補國內空白。其中在梳棉機後罩板處加裝靜電棉網清潔器的研究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已有多篇文章被國內外紡織文摘(如WTA)所收錄,曾被邀請在2002年鄭州全國梳棉理論研討會上及2007年揚州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所主辦的全國梳棉理論研討會上做主題發言。其有關學術論文被他人引用60餘次,在國內該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學術影響。
張萍教授曾在丹東棉織二廠擔任技術科長10年,有實際生產技術質量管理和設計經驗,在授課過程中能夠生動地運用生產實際,結合理論,恰到好處地講解專業課,把模擬現場教學套用於教學當中,受到歷屆學生的好評。
張明光副教授的研究方向為機織過濾布的設計與性能。該同志系“遼寧省千人層次人選”,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委員會委員,主持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機織過濾布標準的制定工作,完成《國產常用過濾介質性能查詢信息系統》的科研項目,研製、設計了一批有特色、填補國內空白的機織過濾布,給相關企業帶來了5000餘萬元利稅。目前主持省科技廳項目1項,丹東市科技局項目1項及橫向課題多項。
服裝與紡織學院系主任
服裝系主任:吳小兵 女 教授 魯迅美術學院畢業 碩士學位
紡織系主任:張萍 女 教授 大連工業大學畢業
服裝工藝技術系主任:陸鑫 女 副教授 瀋陽師範大學畢業 碩士學位
實驗室中心主任:騰洪軍 男 副教授 瀋陽師範大學畢業 碩士學位
科研教改
科研方向
1、成衣設計和生產技術管理
2、滿族服飾史研究
3、產業用紡織纖維開發和生產
4、柞蠶絲綢品種設計、生產和後整理
5、柞蠶絲綢的改性研究
6、納米高分子材料研究
7、棉紡工藝和設備的理論研究
8、服裝軟性材料性能與服裝成衣工藝關係研究
科研成果
1、發表的論文及出版教材情況:近五年間,服裝與紡織學院教師注重學術研究,在《絲綢》《棉紡織技術》《東華大學學報》《紡織學報》《財經問題研究》《紡織器材》、《紡織科學研究》、《紡織機械》《服裝科技》《紡織導報》《天津紡織科技》《中國服裝》《四川絲綢》《吉林省教育學報》《遼寧絲綢》《蘇州大學學報》《大連輕工業學院學報》《丹東師專學報》《丹東紡專學報》《寧波服裝學院學報》等國家級、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有100多篇,獲獎27篇。其中,發表在核心期刊的有60餘篇;有6篇學術論文被SCI、EI、ISTP所收錄,《中國大學生生活方式與服裝行為研究》在美國紐約國際服裝聯合年會發表。經高等教育出版社、輕工業出版社、紡織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遼寧美術出版社等公開出版的教材、教參等各類書籍近二十本。
2、科研情況:近五年間,服裝與紡織學院服裝系教師參加國內外各種設計大賽28人次,獲獎19人次,其中二人獲全國CCTV“腦白金”杯服裝設計既模特電視大賽優秀獎;二人獲得中華新紀元華服設計大賽銀獎;一人獲得“香港回歸”國際百名服裝設計師時裝設計大賽優秀獎;二人獲得“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博士蛙“杯童裝設計大賽三等獎,1人獲得遼寧省十佳制板師稱號並獲遼寧省最佳制板師獎,3人獲得遼寧省十佳設計師稱號等等。發表創作的繪畫作品7幅,獲獎5幅。進行科研項目14項,獲獎12項,其中1項獲遼寧省教育科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遼寧省教育科學成果三等獎;2項獲市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獲市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獲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進行教改項目5項,獲獎3項,其中1項獲遼寧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全國絲綢學術年會一等獎等。
3、學院目前擁有的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
(1)2000年 “梳棉機減少活動蓋板增加固定蓋板的研究”獲市級科學技術成果。
(2)“棉紡織物後整理劑的研究與套用開發” 已通過鑑定,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3)國家95重點科技攻關項目(97-564-01-06)“雜環聯苯型聚醚碸(PPEF)中試及套用開發”2001-03-18 正式通過教育部鑑定,評價:國內首創、國際先進水平。
(4)國家95重點科技攻關項目(97-564-01-07)“雜環聯苯型聚醚酮(PPEK)中試及套用開發”2001-03-18 正式通過教育部鑑定,評價:國內首創、國際先進水平。
(5)“羊毛仿羊絨處理技術”研究已通過鑑定。獲市級科學技術成果。
(6)“厚重型柞蠶絲綢提花產品開發”獲“遼寧省科技廳科技成果二等獎“。
(7)“環保型固色交鏈劑FSE“獲”丹東市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
(8)“CAD技術套用“獲”丹東市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9)“CAD技術套用與軟體研製“獲“遼寧省優秀成果二等獎”。
(10)1996年 “9211防靜電濾布”獲省級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獎,市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11)1998年 “R813,R814捻機試製獲市級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獎,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12)2000年 “安帝絲克濾布的研製”獲市級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獎,科技進步三等獎。
(13)2001年 “8163高效微孔過濾布”獲市級技術研究成果獎,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14)2004年 “常規紡紗設備生產導電紗的研究”獲市科學技術研究成果。
(15)有14人次服裝專業教師獲國際、國家級服裝設計大賽獎。
工作目標
2010年服裝與紡織學院發展總的目標是:以“產學研”為根本,堅持走內涵發展的道路。注重辦學質量,按照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對學院專業進行調整,逐步形成特點明顯的學科群。通過學科整合,突出特點,重點發展,搞好學科專業建設;加強培養,形成教學科研實力較強、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堅持與行業和地方經濟相結合,推動科研工作的開展;進一步建設和改造校內實驗、培訓基地,促進教學基礎設施更趨完善;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產、學、研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根據社會需要合理制定招生計畫,提高畢業生有效就業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做好黨建工作;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好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2020年遠景目標是:結合地方新一輪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來構建學科專業體系,通過學科整合,專業調整,培育特色;充分發揮學院二級學科聯繫緊密的特點,積極探索發展交叉各學科,培養新的學科生長點。按照學校新的專業整合要求,按大紡織的理念,搭建本科專業基礎平台,積極圍繞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建設,開展研究生教育,利用整合後的本科專業,申報新的本科專業及方向。積極深入開展產學研的辦學方向,為遼東區域經濟的發展服務,廣泛開展橫向課題研究,儘快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把學院建設成為優勢明顯、具有特色的二級學院。
學院地址
學院地址: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文化路3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