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丘陵

遼東丘陵

遼東丘陵,長白山地的延續部分,呈華夏向,構造上屬華北地台遼東隆起帶。古老的基底變質岩系在鐵嶺營口、丹東等地廣泛出露,含有豐富的鐵礦和菱鎂礦。 遼東丘陵位於遼寧省的東南部,西臨渤海,東靠黃海,南面隔渤海海峽與山東半島遙遙相望,僅西北和北部以營口、鞍山撫順、寬甸至鴨綠江江邊一線與遼河平原和長白山地相連,成一半島,面積約3.35萬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遼東丘陵
  • 外文名稱:Liao ning
  • 別名:遼東半島
  • 行政區類別:遼寧省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 下轄地區:大連,丹東
  • 政府駐地:丹東港
  • 地理位置:遼寧省的東南部
  • 面積:3.35萬平方公里
  • 人口:7600萬
  • 方言:東北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長白山,鴨綠江
地理概況,地形土壤,氣候概況,蘋果之鄉,區位產業,存在問題,相關對策,水文概況,海洋資源,分布數量,存在問題,相關對策,

地理概況

遼東半島北部寬約150公里,向南逐漸變窄,南端寬不過10公里,金縣地峽最窄處不過5公里。千山山脈縱貫南北。長約340公里,構成半島的主幹,海拔平均在500米左右,地勢北高南低,北部黑山主峰海拔1181米,中部步雲山主峰海拔1131米,聳立在沿海平原之上,顯得挺拔高峻,氣勢雄偉。
中生代以來發生強烈構造運動,以北東向的褶皺和斷裂為主,並有花崗岩侵入。第三紀初侵蝕夷平,喜馬拉雅運動有廣泛的拗曲、斷層和岩漿噴發。第四紀以來多次世界性的海面波動以及冰後期海浸高海面以後的間歇隆起和多種營力的剝蝕夷平,使沿海發育了層狀地貌和複雜的海岸類型。千山為遼東丘陵的主幹,海拔500~1000米,少數山峰超過1000米,如步雲山、黑山、綿羊頂子山。山地兩側為400米以下的丘陵地,面積廣闊。因受海洋季風影響,年降水量可達650~1000毫米,偶有颱風過境,形成局部洪澇災害。地帶性植被為赤松和櫟林為主的暖溫帶落葉闊葉林,隨著地勢增高,分布有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和岳樺矮林,是我國柞蠶和暖溫帶水果基地。

地形土壤

山地海拔較低,植被垂直帶譜比較簡單,千山頂部主要為油松—杜鵑林,草本植物主要為柞台草。稍低則廣泛分布油松、赤公—落葉闊葉混交林,以櫟林為主,其中夾有糠椴、花曲柳等。土壤的成土過程以粘化作用為主,地帶性土壤是棕壤,較高山地為暗棕壤,平地分布有草甸土等。

氣候概況

海洋影響顯著,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溫8—10℃,1月平均氣溫6—-12℃,7月平均氣溫24℃左右,但最熱月往往出現於8月。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東北部山地(寬甸)高達1124毫米。降水分配也以夏季為多,7—8月份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但春秋降水仍占一定比例,半島雲霧多,相對濕度大,與山東半島比較,氣溫略低,降水偏高,乾燥度0.5—1.0,無霜期150—200天,作物一年一熟到兩年三熟,極端最低氣溫-11—-30℃,冬小麥和果樹一般都可安全越冬。農作物有玉米、冬小麥、大豆、高粱等,因耕地少,農業在當地經濟中所占比例不大。

蘋果之鄉

本小區素有“蘋果之鄉”之稱,大部分地區部可以滿足蘋果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最低條件,以蘋果的質量(著色、風味、含糖量)及蘋果的耐貯性馳名全國。蘋果生產的主要問題是廣栽薄收,布局不甚合理。各縣栽植蘋果樹都在萬株以上,但產量卻相差很大,畝產自南向北或自西向東明顯下降,如南部的復縣蘋果畝產大約比北部遼陽多340公斤,西部的蓋縣蘋果畝產大約比東部的寬甸多460公斤。凍害和春旱是影響本小區蘋果產量的重要因素。氣候條件比較適宜。柞蠶單產較高,一年放兩季柞蠶,但北部高寒山區無霜期較短,每年放養一季柞蠶比較穩妥。該區柞林資源豐富,柞樹以蒙古櫟為主,檞櫟也有一定數量,麻櫟較少;西南部蠶區,主要指大連和營口市所屬養蠶縣。無霜期較長,柞林資源也較豐富。遼東櫟、蒙古櫟,懈櫟皆有,人工栽培的麻櫟較多,柞蠶繭的繭質較好。
遼寧省果樹研究所根據蘋果生產的生態條件和經濟效益,將本小區劃分為三個蘋果發展經濟區:
①適宜發展蘋果生產經濟區,包括金縣、新金縣、復縣和蓋縣,年平均氣溫在8℃以上,1月平均氣溫高於-12℃,1月最低氣溫高於-32℃,日照率55—60%,結果樹株產在12.5公斤以上,凍害較輕,今後可把部分低產坡耕地改為果園,發展蘋果生產;
②較適宜發展蘋果生產經濟區,包括營口、莊河、海城和岫巖縣部分社隊,自然條件接近蘋果生長的生態條件指標,結果樹株產10—12.5公斤。質量中等,且凍害較明顯,今後應在鞏固和完善現有果園的基礎上,適當發展蘋果生產;
③不適合發展蘋果生產經濟區,自然條件往往達不到蘋果生長所需的生態指標,結果樹株產在10公斤以下,質量中或中下,凍害較重,不宜再發展蘋果生產。總之,當前首要任務是加強現有果園的科學化管理,注意品種更新,以提高蘋果質量和單位面積產量,並調整蘋果生產布局,集中力量搞好蘋果商品基地的建設,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使蘋果的產量和質量都有明顯的提高。
柞林也是本小區優勢生物資源,柞蠶主要依靠天然柞木林建設人工蠶場進行野外飼養繁育。本小區柞蠶場分布廣泛、面積超過10萬畝的縣有岫巖、風城、莊河、寬甸、蓋縣、新金、復縣和東溝縣等,其中丹東市所屬縣(區)的柞蠶場面積最大,共有590萬畝,約占遼寧省柞蠶場總面積(1118萬畝)的53%,蠶繭產量約占遼寧省總產量的72%。根據自然條件的差異,本小區可劃分為東北部和西南部兩個蠶區。東北部蠶區,主要指丹東、本溪、遼陽和鞍山市所屬養蠶縣。

區位產業

存在問題

當前柞蠶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於農村能源緊張,農民燒柴緊缺,使蠶場頻繁更新,由正常的5—6年更新期縮短為2—3年。甚至一年一平薦。因此,嚴重威脅蠶場建設。此外,多年來重視生產,忽視生態,造成蠶場柞樹衰退,出現矮化、稀化、沙化蠶場,蠶繭產量下降。也有部分地區存在林蠶、林果矛盾,部門分割,使柞樹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相關對策

針對這些問題,今後應加強商品型基地縣蠶場建設,尤其是丹東市所屬縣(區)柞蠶場建設為重點,主要是
①改善蠶場生態環境,提高地表植被覆蓋度,如改革蠶場樹型,增加蠶場鬱閉度,人工種植綠肥植物等;
②改善人民燒柴緊缺狀況,採取的具體措施,如充分利用山區水力資源,興建小型水電站,營造薪炭林,推廣節柴灶等;
③改造沙化蠶場,對地處險坡及岩石裸露、沙化嚴重的蠶場,應限期封山育柞;
④對東北部蠶區的蠶場,應加強對低溫冷害預防,如培育早熟品種等;對西南部蠶區的蠶場,重點應放在加強水土保持方面,提高蠶場水源涵養作用。

水文概況

河流流量的季節變化較大,全年徑流的90%集中在夏、秋兩季,最大水月出現在8月,冬、春枯水期徑流量只占全年的5%。冬季各河封凍不超過三個月。由於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水力資源甚豐富,尤以鴨綠江為重要。

海洋資源

分布數量

本小區南臨渤、黃海,海岸線長,海塗面積大,島嶼較多,有豐富的海洋水產、海塗、旅遊資源等。因此,如何統籌規劃、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海岸帶資源就成為本區自然環境整治的重大課題。
大陸架面積遼闊,多為淺平海底,且有鴨綠江、大洋河等河流將大量滋養物質帶入海中,使沿岸海區水質肥沃。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滋生,構成許多魚蝦產卵和索餌的場所,從而成為我國重要漁場之一,以海洋島漁場最著名。主要經濟魚蝦類有小黃魚、帶魚、鱈魚、對蝦、毛蝦等。此外還有刺參、烏賊、牡蠣、文蛤等。海洋植物資源如海帶、裙帶菜、紫菜等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均是人們喜愛的食物。
沿海多優良港灣,大連、丹東、莊河等港已開闢多年,其中大連港為我國第二大港,也是我國最大現代化輸油港。此外,具有天然良好建港條件而目前尚未開發的港灣還有多處,如金縣大窯灣,那裡風平浪靜,適建深水大泊位港。而且海濱浴場及風景區眾多,發展旅遊事業大有希望。大連市是我國著名海濱城市,市內有老虎灘、星海公園、黑石礁等風景區,此外,不少島嶼的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如以療養、避暑聞名的棒捶島,以蛇類群集而獨具特色的蛇島等,皆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海塗資源集中分布在東溝和莊河兩縣以及普蘭店灣附近海岸,已廣泛利用於水產養殖、圍海造田、曬鹽和種葦等。水產養殖主要有貽貝、文蛤、海帶和海珍品(如海參、鮑魚、扇貝),發展港養對蝦,成效顯著。圍海造田主要位於東溝、莊河一帶,已成為黃海沿岸重要的濱海水稻田區。鹽田已有較久的歷史,鹽場主要有普蘭店灣、旅順、皮口等。葦田主要分布在鴨綠江、大洋河的入海地區。

存在問題

海洋和海岸帶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海洋和海岸帶資源開發利用未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造成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矛盾,如圍墾與曬鹽之間、開荒與種葦之間、曬鹽與水產之間的矛盾等,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合理解決,勢必影響海洋和海岸帶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在海塗利用方面,有的地方花費較大代價圍海造田,片面追求糧食生產。由於無淡水保證,圍成後只能讓其荒蕪,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此外,近海污染日益嚴重,如大連灣海域水質石油含量為0.55—150毫克/升,底質石油合量為200—12470毫克/公斤,因石油污染共廢棄海塗5000畝,原有七個養殖場只剩下一個,使灣內盛產的海蟹、海珍品資源遭到破壞。

相關對策

在海洋漁業生產方面,今後應貫徹養捕結合的方針,發展多品種養殖。在海塗、港口地帶積極發展海塗貝類和對蝦人工養殖;淺海地帶發展貽貝、扇貝養殖、並推廣海帶貽貝或扇貝套養,開展海參、扇貝、鮑魚養殖生產。但應以海塗貝類養殖和魚蝦養殖為重點,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條件有計畫地開展外海捕撈和開拓遠海漁業,加強對近海魚類資源的保護。
海岸帶的開發利用方面,應制定岸線、港口和風景旅遊區統一規劃和進行台理布局。根據海岸帶所處的地理位置、分布特點、利用現狀以及今後發展方向,可將本區海岸帶劃分為以下三個利用區。
①東岸以圍海造田、水產養殖為主的利用區。從鴨綠江口到大連灣,包括東溝、莊河、新金和金縣沿海地區的海岸,為淤泥質海岸。由於河水的注入和泥沙的淤積,海塗廣闊,海底平緩,水質肥沃,有利於圍海造田和養殖貝類、對蝦等。在海塗的向陸側種稻,向海側發展水產養殖,在圍海堤外可種些大米草促淤,加速海塗擴展;
②南部旅大半島沿岸以水產養殖、海港、旅遊為主的利用區,包活大連灣和金州灣之間的海岸,為海蝕港灣海岸。這裡自然條件優越,海岸曲折,岩礁廣布,水體透明度較高,潮流暢通,深淺適宜,加上經濟技術條件較好,可成為水產養殖、海港和旅遊綜合利用區。水產養殖主要為貽貝、海帶和海珍品;
③西岸以曬鹽、水產養殖為主的利用區,包括金州灣以北的遼東半島西岸,為沙礫質海岸。海塗資源主要分布在普蘭店灣以及五島(長興島交流島鳳鳴島西中島平島)附近。由於海塗的擴展,各島越靠越近,甚至有的島嶼與海岸相連。這裡降水較少,蒸發強,對曬鹽十分有利,因而鹽田集中連片,是遼東半島主要產鹽區。西部的遼東灣由於三面臨陸,眾多河水注入,海底為淤泥質,且水淺,又有大量魚餌,適於放養魚蝦和海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