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服飾

遼朝服飾

遼本屬契丹族,五代時遼太宗(耶律德光)得後晉的北方十六州而擁有長城內外屬地,遼從太祖(耶律阿保機)元年(公元907年)到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五年(公元1125年)先後共歷218年。遼太宗對漢和契丹的統治是採取一國兩制的,官分南、北,南官以漢制治漢人,穿漢服。北官以契丹制治契丹,穿契丹服。後來三品以上北官行大禮也 穿漢服。常服則皇帝及南官穿漢服,皇后及北官穿契丹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朝服飾
  • 類別:契丹服飾、漢族服飾
漢族服飾,契丹服飾,皇后服飾,服飾安排,影響,

漢族服飾

遼國的漢服繼承五代後晉的遺制,祭服大祀戴金文金冠,白綾袍,紅帶懸魚,錯絡縫靴。小祀戴硬帽,紅刻絲龜文袍。朝服絡縫紅袍,束犀玉帶,後改錦袍金帶。以穿新疆獞皮靴為貴。公服紫皂幅巾,紫窄袍,束玉帶或穿紅襖。常服盤領(即高圓領)左衽綠衣窄袖袍。貴者紫里貂裘,青者次之。腰帶有弓、劍、帉帨、算囊、刀礪等鞢。士兵皆髡髮露頂左衽。契丹及其從屬部落百姓也只能髡髮,有錢人想戴巾子,需向政府繳納大量錢財。
遼景宗耶律賢遼景宗耶律賢

契丹服飾

《遼史》記載東北契丹人男子髡頂、垂髮於耳畔,近年東北庫倫、河北宣化、張家口等遼墓,均出土契丹人壁畫,可與傳世《卓歇圖》對照。庫倫一號遼墓和二號遼墓壁畫,發現垂髮有一些形式變化,有在左右兩耳前上側單留一撮垂髮的,有在左右兩耳後上側留一垂髮,兩側垂髮與前額所留短髮連成一片的,有在左右兩耳前上側留一撮垂髮與前額所留短髮連成一片的,有在左右兩耳前後上側各留一撮垂髮,頂與前額均不留髮的。所垂均為散發。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西北的回鶻族和吐蕃族男子也都有髡髮的風俗,但只有契丹族男子垂散發,回鶻、吐蕃、女真男子都垂辮髮。到元代蒙古族男子也髡髮,卻是在前額留一塊桃子式的髮結成辮髮,並在一隻耳朵上戴耳環子。

皇后服飾

遼國皇后的契丹服,祭祀戴紅帕,穿絡縫紅袍,懸玉佩和雙同心帕。絡縫烏靴。婦女上穿黑、紫、紺諸色直領對襟,或左衽團衫,前長拂地,後長曳地尺余,雙垂紅黃帶,束高髻、雙髻或螺髻,面塗黃妝。未出嫁時髡首。皇后常服有紫金百鳳衫,杏黃金縷裙,紅鳳花靴,梳百寶花髻。遼寧法庫葉茂台曾出土遼代棕黃羅繡棉袍,領繡雙龍,肩、腹、腰分繡簪花羽人騎鳳及桃花鳥蝶紋。女裙多穿於長袍之內。
宣懿皇后蕭觀音宣懿皇后蕭觀音

服飾安排

契丹服
漢服
皇后、太后、宗室
皇帝、太子
北面官
南面官(北面官三品以上)
遼國契丹人
遼國漢人

影響

遼國契丹服裝對漢民族也產生影響,北宋時,京師洛陽士庶,也有許多人穿契丹服,由於遼宋對敵,故宋慶曆八年和天聖三年都曾下令禁止穿契丹服,士庶不得穿黑褐地白花衣服及藍、黃、紫地撮暈花樣,婦女不得穿銅綠、兔褐之類,不得將白色、褐色毛段,淡褐色匹帛做衣服,並禁穿吊敦(襪褲)。北宋末年洪皓出使東北,著《松漠紀聞》記載在東北時的見聞,在補遺中講到遼金紡織品中,耀段(緞):褐色,涇段白色,生絲為經,羊毛為緯,好看而不耐穿。豐段有白有褐,質量最好。駝毛段有褐有白,出河西用秋毛織造的,不蛀。冬間的落毛,選去粗者,取其茸毛,都用關西羊。毛織品中還有褐黑絲、褐里絲、門得絲、帕里呵等名稱,從西夏國運輸到遼國作為衣料。
承天太后蕭綽承天太后蕭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