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與法學院成立於2009年初,其前身為1998 年成立的文法系。現有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3個本科專業, 行政管理、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4個學校的立項建設學科, 6個研究所,4個實驗室,具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培養資格。全院共有教職工 55人,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1人;博士10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後2人。學院在讀學生11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工大公共管理與法學院
- 創辦時間:2009年初
- 研究所: 6個
- 實驗室:4個
院徽由來,發展規劃,學院機構,學科科研,行政管理專業,
院徽由來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徽標說明
整個徽標採用校徽圓形主體圖案,圓環部分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中英文字樣,內部白色部分為漢字“公”,是學院名稱的首個漢字,既代表公共管理學科,又似“天平”形象,代表法學學科,表示學院擁有“公共管理”和“法學”兩個一級學科。同時,“公”字有公平、公正之意,象徵公共管理與法學院追求公平正義、天下為公的價值取向和崇高理想。
內部圖形白色部分還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為漢字的“人”字,下半部分為“山”的形象,意為“山高人為峰”,象徵學院藐視困難、勇敢攀登的氣魄。突出的“人”字形象,也代表學院“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
內部紅色箭頭形似杉樹,代表人才,象徵學院矢志不移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才的神聖使命與社會責任。
整個徽標背景為紅色,象徵學院培養人才的社會意義和永恆燃燒的熱情之火,如同初升的太陽充滿著旺盛的青春活力和美好的發展前景。
發展規劃
學院院訓
公正、純誠、篤學、求索
學院辦院理念
師生為本、追求學術、造就英才、回報社會、特色發展
學院發展願景
立足於遼寧西部的一方熱土,堅持“師生為本、追求學術、造就英才、回報社會、特色發展”的辦院理念,追求民主、科學、法治、公平、正義的現代價值,致力於培養高素質套用創新型公共管理與法律人才,努力建設在資源環境法學、資源行業與基層公共管理方面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的公共管理與法學院。
學院人才培養目標
堅持文理滲透、多學科交叉,培養具有天下為公胸懷和公平正義理念,熟悉基層和資源行業狀況,專業知識紮實,服務社會技能較強,綜合素質高的套用創新型公共管理與法律人才。
學院人才培養特色
學院培養出的學生應該具有 “五個一”的特色,即“一顆公心、一項專長、一支硬筆、一張鐵嘴、一沓證書”。
“一顆公心”是指學院的畢業生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有一顆公平公正之心。這是公共管理與法學專業畢業生將要從事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項專長” 是指學院的學生在專業學習上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突出的特長。
“一支硬筆” 是指學院的學生在畢業時要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能夠撰寫較高水平的本領域文字材料或專業論文。
“一張鐵嘴”是指學院的學生要練就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
“一沓證書”是指學院的學生要積極參加素質拓展活動和各種職業資格培訓,獲得相關證書,向用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素質,全面準確傳達信息,提高就業效率,降低求職成本。
學院機構
學科科研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
一、專業基本概況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是公共管理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該專業是1998年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調整後新設定的一個專業,且屬於國家控制布點專業。目前全國百餘所高等院校設有該專業, 2003年,我校根據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對社會保障人才的需要,藉助我校優勢教學資源成功申報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2004年開始面向全國招生。現有2屆畢業生,4屆在校生,6個教學班,在校生總人數近180人。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4人,助教2人;專任教師均具有碩士學位,其中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1人,有四名教師在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知名高校在職功讀博士學位。專任教師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良好,多名教師獲得學校與公共管理與法學院的表獎。專任教師在搞好教學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各項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出版專著5部;共發表論文60餘篇, CSSCI來源期刊10餘篇,其中王國輝院長的論文獲中國社會保障論壇2008年主題徵文一等獎;出版教材2部;完成和在研科研課題20項,其中省級以上項目10項。勞動與社會保障學科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學位)層次較高、教學科研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
二、專業特色與專業方向
遵循我校總體辦學思路,依據學校套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及突出地礦特色之要求,藉助我校地處遼西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阜新市的地緣優勢,結合我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實際,經過近6年的專業建設與發展,專業特色已初步形成。即文理滲透,多學科交叉,注重實踐,面向資源型城市、地礦行業與廣大農村,培養熟悉資源行業和基層情況的套用創新型社會保障管理人才。
根據社會對勞動與社會保障人才的需要,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本專業的發展現狀與專任教師的專業背景、研究方向,現將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方向確定為:資源型城市社會保障;農村社會保障;土地流轉、人口遷移與社會保障。
三、專業建設思路
勞動與社會保障是公共管理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是一門新興學科,該專業是1998年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調整後新設定的一個專業;也是一門交叉學科,學科內容涉及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人口學等學科知識,該學科的發展需多學科知識作支撐;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更是一門套用性較強的學科,要求學生既掌握勞動與社會保障基本理論、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又能服務於勞動就業領域、社會保障領域、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且具有較強的業務操作能力,學科建設更需要實踐、實習等環節作支撐。因此,根據學校的總體目標定位,結合公共管理與法學院相關專業的優勢特點,依據市場對勞動與社會保障人才的需求,確定專業建設的基本思路是堅持兩條腿走路,即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重。通過加強專業理論課教學,轉變教學理念,更新、豐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在傳授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提高其創新能力;同時,堅持我校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優良傳統,充實實踐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以先進的模擬實訓和基地實習為手段,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套用實踐能力,培養套用創新型社會保障人才。
四、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努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目前就業情況分析,我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本科畢業生,除有部分學生通過國家公務員、研究生考試進入政府部門、政策研究機構、高校,從事社會保障管理、政策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外,絕大部分學生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或基層,從事與勞動關係、社會保險、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管理與服務工作。同時,根據我校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際,將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面向基層的套用創新型社會保障管理人才。根據這一目標定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學生應具有較紮實的社會保障專業理論知識,熟悉黨和國家有關社會保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具有天下為公的胸懷和公平、正義、共享的現代社會保障理念;具有愛崗敬業、廉潔奉公、依法辦事、勤政為民的職業道德;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具有較好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以及現代化辦公所需要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與辦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業務的基本技能;具備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成為社會保障管理與服務的行家裡手。
五、專業人才培養計畫
為實現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計畫。我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計畫按照普通教育、專業教育、綜合教育三個教育層次構建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
普通教育課程由學校統一設定,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如中國近代史綱要、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中國近現代經濟史、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心理學、大學美術鑑賞、音樂欣賞與聲樂藝術、大學美育)自然科學(如高等數學、線性代數、自然科學概論、等)、英語、體育、計算機信息技術等課程。
專業教育課程由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設定,開設的主要專業理論課包括:社會保障概論、社會學、社會保險、社會福利與社會救濟、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社區概論、社會工作學、社會保障國際比較概論、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保險學、保險行銷學、西方經濟學、福利經濟學、保險法、現代管理學、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管理心理學等課程。專業實踐課包括:認識實習、業務實習、專題社會調研、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環節。
綜合教育課程由學校統一設定包括:思想理論與道德修養、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等課程。
專業人才培養計畫涵蓋了普通教育、專業教育、綜合教育等方面的課程,上述課程能滿足套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保證社保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功底、較高的智
行政管理專業
本專業自199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經過16年的建設,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具有廣闊的社會需求及發展前景。其專業特點是在夯實公共管理理論與法學知識基礎上,強化實踐環節,注重技能提升,重點培養面向基層政府、面向社區的管理人才。
本專業設立3個專業研究方向:地方行政體制創新、基層行政管理理論與方法、行政文化研究。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行政管理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尤其是在社會與公共事務服務領域從事管理工作的套用創新型人才。
主要課程:行政管理學、現代管理學原理、政治學原理、社會學、行政組織學、管理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領導科學、公共政策學、市政管理學、比較政治制度、公共管理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政府公共關係學、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等。
就業領域:從社會需求、學生就業和國家人才培養的三維視角出發,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的變革以及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對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和職業能力要求也發生了相應變化,不僅在需求數量上有所增加,在人才質量上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本專業人才就業趨勢較好,就業領域分布範圍比較廣。主要是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尤其是社會與公共事務服務部門從事管理、教學及科研工作。
法學 本專業於1996年正式面向全國招生。擁有資料室、法律援助中心和模擬法庭以及非訴訟類法律職業模擬實驗室,並在數十家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及社區司法所建立實習基地。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法學專業知識和法律實務工作的基本技能,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套用創新型人才。 主要課程:法學理論、憲法學、中國法制史、民法學、商法學、智慧財產權法、經濟法、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等。 就業領域:畢業生主要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