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戰略部署,加快生態遼寧的建設步伐,支持東部生態重點區域(以下簡稱東部地區)生態環境和水資源涵養基地建設,充分調動東部地區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積極性,推進全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省政府決定,從2008年開始,對東部地區實施財政補償(以下簡稱生態補償)政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對東部生態重點區域實施財政補償政策的通知
- 地點:遼寧省
基本信息,內容,
基本信息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戰略部署,加快生態遼寧的建設步伐,支持東部生態重點區域(以下簡稱東部地區)生態環境和水資源涵養基地建設,充分調動東部地區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積極性,推進全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省政府決定,從2008年開始,對東部地區實施財政補償(以下簡稱生態補償)政策。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內容
一、補償原則
(一)突出重點區域的原則。在東部地區水資源涵養基地範圍內,以森林資源面積和保護大型水庫水質為主要依據,合理劃定重點區域,作為實施生態補償的範圍。
(二)科學合理補償的原則。根據與生態效益密切相關的因素,選擇客觀公正、易於計算的森林資源指標,作為實施生態補償的測算因素,同時根據省財力狀況,合理確定生態補償資金額度。
(三)資金直補到縣的原則。省對東部地區的生態補償以縣(市、區,以下統稱縣)為測算單位,並將生態補償資金直補到縣,增加其可支配財力,重點保證鄉鎮政權有效運轉。
(四)權責匹配的原則。東部地區要通過實施生態補償政策,增強生態建設自覺意識,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嚴格控制水質污染,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為我省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做出新貢獻。
二、補償範圍
在省政府確定的東部地區水源涵養林建設重點區域內,選擇符合有林地面積100萬畝以上、天然林面積50萬畝以上和大型水庫所在地三個條件之一的縣作為生態補償對象。按照上述條件衡量,岫巖縣、新賓縣、清原縣、撫順縣、桓仁縣、本溪縣、本溪市南芬區、鳳城市、寬甸縣、遼陽縣、燈塔市、遼陽市弓長嶺區、西豐縣、開原市、鐵嶺縣、鐵嶺市清河區等16個縣列入補償範圍。
三、補償依據
為體現生態補償的客觀公正性,設定以各縣森林資源因素作為依據,包括有林地面積、森林蓄積量兩個指標,據此建立因素指標體系,綜合考慮各指標重要程度,分別設定不同的權重,以此測算對各縣的補償資金額度。同時,為建立生態建設與保護權責匹配的約束機制,設立水質污染及水土流失程度兩項指標。每年由省相關部門在對各縣水量水質和水土流失情況實行監測的基礎上,提出考核評價結果。省財政按水質污染和水土流失程度相應核減當年補償額度。如出現重大水質污染事件,省財政將取消相應縣的補償資金,直至恢復達標。具體實施辦法由省財政廳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另行下發執行。
四、工作要求
對東部地區實施生態補償政策,是省委、省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東部地區各級政府、省直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將生態補償政策落實到建設與保護生態環境的具體工作中。
(一)東部地區各級政府要增強責任意識,緊緊抓住實施生態補償政策的有力契機,制定總體規劃,增加資金投入,強化責任落實,切實加強本地區生態建設與保護工作。要嚴格控制新上環境污染項目,杜絕水質污染事件發生,保證人民民眾用水安全。要大力宣傳實施生態補償政策的重要意義,使其深入人心,家喻戶曉。要結合林權制度改革,充分發動廣大人民民眾,調動他們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共同推進全省生態環境建設的更好發展。
(二)省對東部地區生態補償屬財力性補助資金,要重點用於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鄉鎮政權運轉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嚴禁用於樓堂館所建設及購置車輛等支出。各級財政部門要制定嚴格的資金管理制度,規範和加強資金管理。
(三)各級水利、林業、環保等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密切配合,做好相關工作。從2008年開始,省水利、林業、環保等部門要加強對東部地區各縣生態環境現狀的監測和檢查,每年做出考核評價報告。市縣相關部門具體實施日常監測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