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雞首壺

遼代雞首壺

近見滬上資深收藏名家胡先生所藏黑釉窯變首壺,高26厘米,口徑12厘米,扳與口沿齊平,雞首高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代雞首壺
  • :26cm
  • 口徑:12cm
雞首壺盛行於西晉至唐代,是我國古陶瓷中最具有特色的器型之一,因此歷來為眾多收藏高手及名人所青睞。顧名思義,這種壺的流是用雞首作裝飾的,而且各時期在雞首的造型設計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雞首或昂或平或正或側,與壺身特別是扳的比例變化亦多,所以該類型的壺對審美來說其強大的視覺衝擊力是不言而喻的。
近見滬上資深收藏名家胡先生所藏黑釉窯變雞首壺,高26厘米,口徑12厘米,扳與口沿齊平,雞首高昂。整器施黑釉並加入其他色釉,釉層甚厚且多縮釉孔,窯變呈現出乳白、天藍色,燈光映射下光色絢麗,變幻莫測,令人嘆羨不止。據胡先生介紹,此器在多位專家一致看好下業經國內著名古陶瓷鑑定大師維蓮先生上手鑑賞,定名為遼代雞首壺,歷經千年傳承,值得名家珍藏。
從文獻中得知,遼代的瓷器燒造既繼承了漢民族技藝又具有契丹遊牧民族特色,因此終遼一朝,其瓷器上取得的成就也是可圈可點。但此類壺在遼代無論從造型還是釉色來說都罕見於文獻記載,何況該壺保存得如此完美無損,因此其珍貴程度確實難以言表。我認為這件雞首壺應該屬於花釉類瓷器,雖然文獻記載花釉瓷器燒制於唐至五代,但從歷年出土實物來說我們還是可以了解到這類瓷器在北宋時期仍有燒制,鑒於雞首的型制和花釉瓷特點,我們把此器的年代定在遼代前期應該是比較妥當的。
花釉瓷器的源頭一般認為是在唐初。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河南禹州市淺井鄉橫山村曾發現下葬於元和五年(810)唐代陽翟鎮遏兵馬使郭超岸的墓地,從中出土了三件花釉雙系罐,審其彩斑色澤之美觀,工藝絕非初創,因此花釉的創燒至少在唐元和五年之前。花釉瓷在初期多用於樂器,一種名“羯鼓”的打擊樂器盛行於唐開元、天寶年間,唐南卓《羯鼓錄》稱此鼓“不是青州石,即是魯山花瓷”,打擊時用二杖敲擊,也可用手拍擊。唐代中期後始多燒制壺、盤等物,產量較大,工藝更為考究,與唐三彩相比較,花釉瓷雖不及唐三彩諸色備陳,但其釉色的絢麗中自有一股神秘的氣氛集聚,因此即使在當時,以魯山窯為代表的花釉產品仍然是人們珍視的尤物,被後世稱為“唐鈞”。
花釉瓷器至唐末五代趨於衰微,這是由於時代變遷引起工藝及審美情趣改變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但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鈞窯的偉大成就無疑得益於花釉工藝的開拓,而疆域廣袤雄踞北方與北宋、西夏鼎立的遼朝也在瓷器的製造上傳承發展,這件黑釉窯變雞首壺的發現可使我們想見遼代瓷器文化的絢爛奇麗和雄渾博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