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表稿

國之興衰治亂,在於用人。用人的前提是知人,想知人就不能有主觀上的愛憎摻雜其間。要避免愛憎,對人就要一分為二,對喜愛的人要知道他的壞處,對憎惡的人要知道他的好處,經過冷靜地思考,才能做到知人。知人的目的是用人,善惡既分,去取須決。去邪勿疑,任賢勿貳,就是用人的關鍵所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遺表稿
  • 創作年代:唐 
  • 作品出處:《全唐文》
  • 作者:魏徵
原文①及註譯,評析,

原文①及註譯

唐 魏徵
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亂。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惟見其惡,愛者惟見其善②;愛憎之間,所宜詳審。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賢勿貳③,可以興矣。
出自《全唐文》卷一三九
註譯:①這是魏徵臨終前寫給唐太宗的遺表。
②憎者惟見其惡,愛者惟見其善:自己喜愛的人也要知道他的不良品質;自己所嫌恨的人,也要知道他的良好品質。
③去邪勿疑,任賢勿貳:遂去邪惡,勿有疑慮;任用賢人,勿要猜忌。

評析

魏徵(zhi)”即“魏徵”,字玄成。漢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縣人,又說河北晉州市或河北館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
魏徵是一代名臣,他的突出表現是政治上敢於直諫。太宗曾把他和房玄齡並論,說:“貞觀以前,從我平定天下,周旋艱險,玄齡之功,無所與讓。貞觀之後,盡心於我,獻納忠讜,安國利民,犯顏正諫,匡朕之違者,唯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焉。”魏徵病死,太宗親臨痛哭,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得明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僅魏徵殞逝,遂亡一鏡矣!”
《魏鄭公諫錄》:征亡,太宗遣人至宅,就求其書,得遺表一紙。始立稿草,字皆難識,唯有數行,乃稍可分辨云云。
魏徵病死前,留下一篇遺稿給太宗(見《全唐文》卷一三九)。至死亦為君、為國而憂,不愧良臣之名,可敬可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